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云识天,我们聊聊“地震云”真的存在吗?

(2017-03-18 12:13:55)
标签:

杂谈

​​
  • 来源:中国气象报​ 作者:舒扬

成书于明清时代的《天元玉历祥异赋》专门论述了“震兆云霞”,认为“地裂”之前会出现“天裂”,即天空中出现条状的“地震云”。而甚至今日,仍有人相信“地震云”是真实存在的。

近现代首位提出“地震云”概念的是一位日本政治家。他在1956年日本福冈7级地震之前看到一条非常奇特的云带。经过常年观测,他认为,只要出现类似的云,某地就会发生地震。

“地震云”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地震云”或是一条狭长的云带,或成辐射状的“扇骨云”带,或为一条条平行排列的“肋骨状”云。关于其生成机制,一种理论认为,当板块运动时会从地表释放出大量高温高压水汽,水汽上升在大气中形成狭长的“地震云带”;另一种理论称,地震前地磁场以及电磁场会发生变化,水汽或者尘埃受到影响,进而形成有序排列的“地震云”。

但事实上,“地震云”几乎完全没有被主流科学界所接纳。

气象学家认为,那些所谓形状各异的云多与高空气流活动有关,并不罕见;全球各地的气象站也从未监测到地震之前地表温度有系统性地增温。更何况,局地地表升温产生的是对流性的低云,而坊间流传的“地震云”图片大多为中高层的高积云或卷层云。

地质学家则表示,地磁场的改变并非易事,电磁场影响云的分布也缺乏理论支持。换言之,如果可以通过观云来预知地震,人们为何不能直接监测地磁场的异常活动呢?

所谓“地震云”预测的“成功案例”,大多是一个城市出现“地震云”,几天后,相距几千公里外的另外一个城市发生地震。

“地震云”假说盛行在中国、日本等国,以东亚地区发生地震的频繁程度来看,这更像是一种“事后诸葛亮”。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