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联合访谈】专家解析近期冷空气特点及影响

(2016-10-28 08:30:42)
标签:

杂谈

  • 来源:中国气象局官网​

  近期,多股较强冷空气开始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并带来明显的大风降温和降水天气。正值秋冬交替季节,冷暖势力此消彼长,多股冷空气来袭有何特点?会给我国哪些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10月27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

  嘉宾: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孙军

  记者:中国气象报记者 王若嘉 赵天宇 新华网记者 金佳绪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接受记者采访。赵天宇 摄影

  记者:未来几天多股冷空气南下,将给我国哪些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

  孙军:十月下旬,正是我国秋冬季节转换的阶段,这种转换往往表现为冷空气活动频繁,并且冷空气势力一次比一次强。预计,从现在到11月初将有两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10月27日至29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今天(27日)上午已经移到河西走廊,并继续向偏东方向移动,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和南方大部地区。10月30日,第二股冷空气从蒙古高原地区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再次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目前来看,两股冷空气不间断持续影响,叠加效应将使部分地区气温持续走低。预计,长江以北地区将有4到6级的偏北风,气温下降4至8℃,部分地区超过10℃。两次冷空气叠加,使得本月底到下月初黄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气温低于或接近0℃,预计中东部部分地区气温将达到入秋以来最低值,其中华北平原最低气温将出现在31日夜间,华北到黄淮部分地区还将出现初霜冻。

  冷空气还将带来大范围降水天气。预计27日白天到夜间,西北地区东部到华北将出现小到中雨,西北部分地区如甘肃、宁夏以及内蒙古一带将出现小到中雪,局地大雪。两股冷空气过境,淮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持续时间较长,从27日至31日将持续阴雨天气,给当地农业带来影响。北京地区27日中午至夜间有降雨,11月1日凌晨最低气温会达到零下2℃左右。

  记者:多股冷空气南下有什么特点?

  孙军:这次冷空气的影响特点是降水范围广,气温持续下降,回暖时间短,多股冷空气持续影响,但总体影响时间不长仅有5天左右。

  受冷空气影响,雨雪天气将在多地登场。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吉林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雨转雪或雪,局地大雪;四川盆地东北部、江汉、黄淮、江淮、西南地区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两股冷空气前后到来,持续影响我国大部地区,但总体时间不长,主要影响时段在10月26日至11月1日。26日白天,冷空气主要影响新疆;26日夜间,冷空气进入西北地区东部。27日至28日开始影响中东部地区,气温将明显下降。29日以后,冷空气势力会逐渐减弱,其主要影响范围是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紧接着10月30日至11月1日,又一股冷空气开始影响上述大部地区,又带来大风降温天气,气温将进一步下降。

  记者:冷空气的到来是否会加快全国入冬进程?

  孙军:冬季风势力加强向南侵袭,夏季风势力逐渐减弱南撤,冷势力逐渐由北向南推进,我国自北向南将逐渐进入冬季。在气候学上,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为冬季。由于前期我国多地气温相比常年同期略有偏高,且此次冷空气过程带来的降温幅度有限,所以不会让中东部地区提前入冬,但会加快北方地区入冬的步伐。受本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气温会逐渐接近常年同期。冷空气影响结束后,也就是在11月初,中东部地区气温还会有明显回升。

  此次天气过程尚达不到大范围寒潮的级别,大部地区降温幅度为4℃至8℃,降温超过10℃的地区范围较小。常说的寒潮是指冷空气影响造成的剧烈降温,一天内降温达到8℃至10℃以上,而且淮河以北地区的最低气温要达到5℃以下。

  记者:冷空气持续影响,公众和农业需做好哪些防范事宜?

  孙军:预计28日夜间与31日夜间气温较低,尤其31日夜间气温到达本次冷空气过程的气温最低点,华北平原部分地区气温低于或接近0℃,而且目前北方大部地区还没有供暖,所以公众尤其是体弱的老人、儿童、心肺血管疾病患者应注意保暖御寒。冷空气过程给多地带来雨雪天气,会造成道路湿滑、能见度降低,给交通运输带来不利影响,需注意防范。

  目前仍处于秋收秋种时期,26日至29日西北和东北等地的大风降温天气将影响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生产,需注意防风保暖。江淮、江汉等地持续降雨不利秋播,应注意排湿降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