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兰蒂”将正面袭击闽粤 或为今年登陆大陆的最强台风

(2016-09-13 15:14:36)
标签:

杂谈

  • 中国气象报记者孙楠

  随着中央气象台9月13日10时发布的台风橙色预警,今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离我国台湾花莲仅约600公里,而它身后1400多公里外,还有今年第16号台风“马勒卡”。

  已经升级为超强台风的“莫兰蒂”会给我国带来怎样影响,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

正面袭击福建广东 闽粤浙赣苏皖及台湾地区将受影响

  “‘莫兰蒂’将正面袭击福建、广东沿海,可能成为今年登陆我国大陆的最强台风。”许映龙说。当前有利的海温和大气垂直切变条件,加上西风带系统副热带西风急流使台风高空抽吸作用不断增强,“莫兰蒂”强度不可小觑。这个7级风圈半径当前已达250公里至300公里、10级风圈半径120公里、12级风圈半径80公里的台风,正以每小时20公里至2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移动,趋向我国闽粤沿海。

  中央气象台预计,莫兰蒂将于15日早晨至上午在福建厦门到广东汕尾一带登陆,登陆后向西北转偏北方向移动。最强降水时段将出现在14日至15日,福建东部沿海和南部、广东东部、浙江东南部、江西东南部、江苏中南部、台湾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大风影响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广东东部及台湾沿海一带,非框架砖混结构(无圈梁)房屋会受损;户外广告牌会受损;部分电力设施、港口吊机会受损;海上渔排网箱部分会被破坏。

  此外,受其影响,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江苏、江西等地的部分地区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以及发生渍涝、中小河流洪水的气象风险较高,局地风险高。

  许映龙建议,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提前防范,尤其是景区及涉岛旅游需加强人员疏散等安全管理工作;当“莫兰蒂”登陆后将向西北转北偏东方向移动,影响华东地区,应注意防范城乡内涝、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等风险。

受双台风、天文大潮和冷空气影响 风雨影响增强

  许映龙认为,“莫兰蒂”有五大特点,路径稳定、强度发展快、登陆强度强、影响范围广、双台风作用显现。

  自9月10日下午2时于西北太平洋生成后,“莫兰蒂”移速稳定,强度逐渐加强,特别12日凌晨加强为台风,8时加强为强台风,11时再次加强为超强台风,在24小时内,风速由25米/秒增加到62米/秒。如果其东边的台风“马勒卡”发展快,双台风作用将趋于明显,可能使后期路径产生不确定性,但也会使得水汽输送增多,加剧我国东部地区降水。除此之外,“莫兰蒂”在登陆后将和南下的冷空气相互作用,给长江下游、江南北部带来较强降雨。

  值得注意的是,“莫兰蒂”来袭恰逢天文大潮,容易引起天文大潮、台风风雨和风暴潮“三碰头”现象,破坏力更大。风暴潮是指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许映龙解释,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风速和气压骤然降低的影响,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有“排山倒海”之势,严重时会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淹没城镇和农田。

  从目前来看,“莫兰蒂”的情况和2013年19号台风“天兔”较像,但登陆地段会较偏东一些。当年9月22日,“天兔”在广东汕尾登陆,风雨潮三碰头,并且也受双台风影响。汕头海门出现超50年一遇最高潮位,汕头和汕尾发生海水倒灌,城市被淹,因灾死亡失踪36人,为近40年来登陆粤东最强台风。

今年我国台风略偏少 后期应关注拉尼娜状态的影响

  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半年无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的4.6个明显偏少;但7月至9月以来台风明显偏多,7月1日至9月13日,共有16个台风生成,比历史同期(11.9个)偏多4.1个。从总数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台风和多年平均(16.5个)偏少0.5个,同时有4个台风在我国登陆,比多年平均5.3偏少1.3个。

  上半年台风偏少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产生一系列后续影响,使得西太平洋对流活动会明显减弱,会对台风的生成不利。但是,下半年越赤道气流活跃,副高位置偏东,南北半球气流在西太平洋洋面交汇,台风开始活跃。像今年这样的情况也不少见,比如同样上半年无台风的1973年,下半年共有24个台风编号。

  许映龙认为,今年后期仍不能掉以轻心,当前已经进入拉尼娜状态,不排除西北太平洋台风可能偏多的可能性。他提醒沿海地区居民应关注天气预报,及时调整生产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