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宫亟待开展整体防雷评估

(2016-06-22 14:26:57)
标签:

杂谈

   5月18日,故宫六大殿首次亮灯,在紫禁城中轴线第一座宫殿——太和殿内,六组灯光亮起,原本昏暗的“建极绥猷”匾额和龙椅庄严肃穆。

        一睹故宫殿内陈设和奇珍异宝真容,就需要在古建筑本体内安装一定的电气设施、安防消防设施。“这对故宫文物保护,尤其是防雷的要求就更高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

        故宫在建设初期,古建筑群本体并不具备防雷功能。虽然古人也想防雷,给某些构件起名为“雷公柱”,但却无济于事。

        纵观历史,从明朝永乐18年(1420年)到清朝溥仪退位1911年的491年中,故宫有记录的雷击大约有20起,最严重的一次是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农历四月十三日,紫禁城三大殿,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午门外左右廊均因雷击火灾而焚毁。

        “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单霁翔肩负的担子很重。经过实地考察调研,故宫博物院把防雷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列入经国务院批准的“平安故宫”工程。

        到2020年,明代永乐皇帝肇建的紫禁城就要迎来600岁生日,按照规划,那时,防雷等重大安全隐患将得到有效缓解。

        单霁翔说,当前,故宫已经建立防雷监测系统,但仍亟待开展整体防雷评估。

        1955年,故宫首次提出古建筑保护防雷项目,重要高大建筑和低矮建筑群陆续安装了避雷设备。从2002年起,故宫博物院又对院内90多处防雷接地极装置进行改造,在古建筑全面修缮的同时,进行了相应的防雷体系改造。随着2012年防雷新规范执行,又完成慈宁宫花园一区、英华殿区、符望阁、箭亭、宝蕴楼、新建安防区域机房、资料信息部机房等建筑的防雷改造工程。

        2015年运行的故宫防雷监测系统已能够实现部分区域在雷雨季节对雷电全时段实时监测;对雷电及其影响进行准确定位、定量评估。同时,也实现了防雷装置数据、历史检测数据和维护档案的标准化、科学化管理;为新增防雷装置、改进现有防雷措施及文物建筑防雷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参观需求,故宫博物院开放展览区域逐步扩大,现代化设备也在增加。故宫每年都会对此类线路及终端设备进行防雷安全检测,逐渐形成防雷长效机制。

        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则不易。文物建筑防雷不同于普通建筑。“故宫防雷设施都是以不破坏文物建筑、不影响文物建筑整体风貌为原则进行的。”单霁翔说,要对故宫的建筑、古树、设备、环境统一考虑,用适用于古建筑的方法和技术安装避雷针、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还要避免因为安装防雷设备或施工不慎而对古建筑物造成二次破坏。

        单霁翔坦言,虽然故宫的防雷能力已经远超过去,但在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当下,进行整体防雷专业综合评估迫在眉睫。通过评估,判定现有防雷工作存在的不足,加快防雷项目改造进度。

        “以往故宫防雷项目一直凭借经验确定需要改造的区域,现在需要转为合理科学进行整体防雷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造区域的确定工作。”单霁翔说,这也是“平安故宫”工程防雷项目的基础。(来源:中国气象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