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地震之后容易出现大雨?

(2016-04-18 09:53:02)
标签:

杂谈

仔细看看“震”字,我们会发现它的上面就是“雨”。中国的文字观物象形,我们的祖先创造和发展这个字的时候,就从没把“雨”头去掉,这是否就意味着从远古至今,地震和雨就有着明显的关系呢?

  雨,恐怕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一种天气现象了。天气变化主要是与天气系统有关,但也常会因为局地的环境因素,引出特殊的天气现象。研究表明,当地震发生之后,引发地震的地下能量在震后短期内是会对降水产生影响的。

  地震后产生的大量的山体滑坡,房屋倒塌,会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粉尘、微粒,这些粉尘和微粒就是形成水滴最好的凝结核;而地震巨大的冲击波,在震动大地的同时也不断向空中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同样强列扰动震区上空的空气,使震区上空大量的凝结核与水汽分子不断碰撞,充分结合,当这些水滴增长到空气托不住时,一场地震后的大雨就降临了。其实,我国古代所谓的擂鼓求雨,就是利用空气震动,形成很强的上升气流扰动,使得水汽分子充分碰撞结合增大,从而形成降水。 

  (来源: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