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三分法”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2025-02-21 09:38:55)
王庆甫基于筋骨理论创立“三分法”,将腰部筋伤分为初期肉伤,中期筋伤伴肉伤,后期骨病伴筋伤、肉伤3个层次——
以“三分法”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摘自2025-2-20中国中医药报
殷岳杉 马玉峰 王宝剑 宗晨钟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腰痛是腰部疾病的统称,包括腰部扭挫伤、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等。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部筋伤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腰腿痛和活动受限。它是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神经根而引发的病变。在中医学中,该病属于“痹症”“腰痛”“腰部筋伤”等范畴。其发病多因劳损外伤、外感六淫、肝肾亏虚等因素导致腰腹部经筋受损,出现“筋出槽”,进而影响经筋对骨骼的保护和滋养,导致“骨错缝”,从而诱发本病。
腰部是脊柱负重量较大,活动较为灵活的部分。腰部支持人体上半身的重量,负责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各方向的运动,在身体各部位运动过程中起枢纽作用,为日常生活中活动最多的部位之一。因此,腰部的筋膜、肌肉、韧带、小关节突、椎间盘等易于损伤,从而产生一系列腰部筋伤的疾患。《素问•痿论》记载“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灵枢•经脉》中记载“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可见,筋为纽带,约束骨骼,使得关节活动自如,骨骼为支架,乃筋之起止附着之处,肌肉为墙,能够保护关节的稳定,使关节免受损伤。
腰部经筋包括腰大肌、腰方肌、多裂肌、腰髂肋肌、胸最长肌、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等肌肉组织,棘突上韧带、棘突间韧带、黄韧带等纤维束组织,以及椎间盘等软组织。腰椎共有5节椎体组成,《素问•五脏生成》云:“诸筋者皆属于节。”筋附着于骨,大筋联络关节,小筋附于骨外。筋束骨,骨张筋,骨能够为筋提供附着点和着力点,筋能够给骨提供连接与动力,也就是说腰的发力是由肉-筋-骨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筋伤科主任医师王庆甫在40多年的临床中,反复总结临证经验,基于筋骨理论创立“三分法”,将腰部筋伤分为初期、中期、后期3个层次:初期为肉伤,中期为筋伤伴肉伤,后期为骨病伴筋伤、肉伤。王庆甫发现,筋伤、肉伤贯穿于腰部筋伤的始终,因此治疗时要对筋伤、肉伤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防止腰部筋伤进一步恶化导致骨病,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腰部筋伤三分法触诊
三分法是施术者通过大量触诊,手摸心会,加之对患者感觉及症状的详细询问,结合患者的体态,从而确定手法及辅助治疗方法的一种分类法。在此法实施过程中,手下感觉是其重点,触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疾病归类及治疗方法。触诊时需掌握以下两点。
手法治疗,正心为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有言:“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王庆甫认为,正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心静、专注,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达到专注的状态才能查找到病灶所在之处,做到“摸不错,不遗漏”。另一方面,正心要求医者必须对人体的组织层次及手下感觉非常熟悉,才能做到知常达变,从而正确地找到病灶,反之,即使触及病灶也可能无法察觉。
触诊的正确姿势及手法。三分法采取滑动式触诊,具体分为3种方法:第一种是以拇指不动为定点,以其他四指滑动探查腰部浅层肌肉及筋膜的病变。第二种是以拇指之外的四指指目作为触诊接触点,结合掌指关节,探查腰部较深层次的肌肉及筋膜的病灶。第三种是其他四指不动,拇指加压施力于深层肌肉,探查深层肌肉及筋膜的病变。如损伤病位在浅表,可用第一种触诊手法对椎体附近的肌肉(如背阔肌、腹外斜肌等)逐个进行探查;病位在稍微深层的肌肉(如胸最长肌、腰髂肋肌等)可用第二种手法进行探查;更深层的肌肉(如多裂肌等)可用第三种手法进行探查。
腰部筋伤三分法治疗
伤肉的治疗
伤肉者,病情较浅,病程较短,未损及筋骨,1~2次治疗后,症状可明显缓解。王庆甫在诊断和治疗腰部筋伤患者时,不仅关注检查报告,还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他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主观感受、疼痛加重情况以及手下的触诊感觉,相互印证后确定治疗方案。
伤筋的治疗
王庆甫认为,伤筋多为伤肉的进一步发展,多因肌肉筋膜之间出现粘连,使其不能正常地收缩与舒张,治疗时亦要兼顾肌肉。多数处于此期的患者肌肉疼痛并不明显,但可伴有下肢放射痛等症状。治疗时可遵循治疗伤肉的手法进行治疗。针对筋结的部分,可用大拇指重点作用于筋结或条索附近上下捋顺,同时按摩下肢股二头肌、腓肠肌、臀大肌等肌肉,此法治疗1~2次后可明显缓解,再以每周2~3次的频次持续治疗1个月以上以巩固效果。筋结较多、较硬的情况,可选取针刀治疗,纵行或横行切开粘连的筋膜。
伤骨的治疗
王庆甫认识到伤骨多为久病或失治导致,腰部筋伤发展至此期,筋伤、肉伤的各种症状均可出现,病情多易反复,时好时坏,常需在手法、针刀治疗基础上配合正骨治疗,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进行手术治疗。
病案举隅
患者,男,44岁,2021年5月5日就诊。主诉:腰痛伴下肢疼痛麻木2年。影像学检查显示L4、L5椎间盘突出。期间多次寻医,遍用针灸、中药、针刀等均未取得满意效果。因畏惧手术,且工作繁忙无法抽出大段时间住院治疗,故未进行规范手术治疗。自述不能久坐,久坐后疼痛麻木症状明显加重。查体:右下肢直腿抬高实验45°,阳性;加强试验阳性;伸髋屈膝、足背伸、跖屈等肌力5级,未见肌力下降,右下肢足背感觉减弱;巴宾斯基征阴性。三分法检查,发现右侧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肌肉僵硬,右侧L4、L5棘突之间可见绿豆样大小结节,嘱患者屈曲时,腰部明显不适。诊断为筋伤伴肉伤,腹直肌、腰大肌损伤,L4、L5椎间盘突出。
治疗:掌跟摩法循顺肌纤维走向进行放松腹直肌、肘推法按摩腰大肌,再点按相应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不容、归来等穴位,疏通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后用针刀松解L4、L5韧带结节处,每周1次。
5次治疗后,患者反馈,腰部疼痛不适已消失,坐久后亦未见明显麻木。经查体显示,右下肢抬高试验阴性,加强试验阴性,右下肢足背感觉恢复,与左足比较未见明显异常。

独活寄生汤善治痹症疼痛

 以“三分法”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2022-12-10 14:51:39)[编辑][删除]


时间:2020-12-2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刘立红

  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其功能主治为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现用于慢性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处方组成:独活、 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全方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的功效。

  独活寄生汤诸药合用既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又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体内炎性物质的代谢,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消除神经根的充血水肿及肌肉痉挛,缓解对神经根的化学及自体免疫刺激等作用。达到减少炎症对受压神经根及硬膜囊的不良刺激,防止神经根黏连,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从根本上治疗本病的目的。对慢性、特别是中老年人腰腿痛有较好的疗效。根据患者具体表现需要据证加减可收到更好的疗效。

  偏血虚血瘀者:加重当归、川芎用量至15g,同时加用桃仁、红花各10g;

  偏寒湿者:加重独活、防风的用量至独活20g,防风15g。

  偏阳虚者:加重杜仲、牛膝、细辛的用量,至杜仲20g,牛膝20g、细辛6~9g,同时加用制附片10g,补骨脂15g。

  偏阴虚者:加重牛膝的用量至20g,同时加用龟板胶15g,枸杞子20g。

  笔者在临床应用中,发现独活寄生汤经过适当加减确实对各种痹症引起的身体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

  肢体疼痛

  患者女性,56岁,患者浑身疼痛5年,加重一年。患者多年前从事水产经营工作,常年接触水,开始出现双手指关节肿痛,不能伸直。逐渐出现肩膀疼痛、腰痛、浑身疼痛。

  患者畏寒怕冷,身体疼痛遇冷加重。舌淡苔薄白腻,脉细滑。考虑患者常年劳作导致身体气血不足、感受寒湿形成痹症,证属虚实夹杂。因此以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方用:独活9g,寄生15g,杜仲15g,牛膝15g,细辛6g,秦艽15g,茯苓15g,桂枝9g,防风9g,川芎9g,党参20g,甘草9g,当归12g,白芍12g,熟地黄20g,鹿角霜12g,制附片9g,羌活6g,白芥子9g。

  本方以独活寄生汤补气血、祛风湿为基本方,方中肉桂改为桂枝加强温阳散寒效果,加鹿角霜、制附片温补肾阳驱寒,羌活祛风散寒治疗肢体上部风寒湿邪,白芥子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疗关节肿痛。

  患者以上方加减连续治疗一个半月,诸症悉除。三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患者以扶正和祛寒湿邪为基本思路,将多年顽疾治愈。

  新旧腰痛(坐骨神经痛)

  独活寄生汤对于腰椎疾病引起的腰腿痛具有明显疗效。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腰痛,都可以据证加减使用。如果是急性发有病时间短,有扭伤史,去党参、地黄、当归之补益药物,加土元、制没、醋元胡等,活血化瘀止痛。如果是慢性,需要注重加补肝肾、强筋骨之品。

  患者,女,49岁。患腰椎间盘突出病史4年,腰腿痛时轻时重,阴雨天加重,本次因为劳累加重,以右侧从腰部到足跟掣痛。右脉细滑尺弱,左脉细。舌淡苔薄白腻。患者形体肥胖为痰湿之体,阴雨天加重,舌淡苔薄白腻、脉细滑,为阳虚痰湿;劳累后加重,为过劳后筋脉失养。处方以独活寄生汤加减如下:独活9g,桑寄生30g,炒杜仲30g,川牛膝15g,细辛9g,秦艽15g,茯苓15g,川芎9g,党参20g,甘草9g,桂枝9g,当归12g,川续断15g,骨碎补15g,天麻9g。

  以上药10剂,日1剂水煎服2次。嘱患者尽量休息,不宜过劳。

  有患者的腰痛,每于晨时四五点钟发作,白天腰部不适。病属五更腰痛,该病特点痛有定时,每于晨时四五点钟发作。此乃少阳枢机不利,故在独活寄生丸基础上加柴胡(15~20g),疏肝升阳。

  患者久病气血不足,兼有痰湿之体,故治疗必须标本兼顾,不宜单纯祛邪。腰为肾之府,气血不足,须养血通络,故独活寄生汤减去防风、地黄;骨碎补、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加炒川断治疗肝肾不足、血脉不利的腰膝酸软;细辛加量,肉桂改为桂枝,起到温阳散寒通血脉的作用;天麻祛风止痛,用于风痰引起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患者服上药20剂,腰腿痛明显好转,开腰痛片和独活寄生丸巩固半个月。

  肩周炎

  肩周炎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多因外伤及外感风寒湿之邪诱发。独活寄生汤具有益肝肾、补气血、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作用。但该病病变部位在肩关节,且多有发凉、怕冷、得热则舒之感,故可加鸡血藤、桑枝、附子、桂枝治疗。桂枝、桑枝(个人经验可重用至30g)温阳祛湿、引药上行,加附子温肾散寒、祛风止痛,方中独活可改为羌活,以走上焦。鸡血藤为治疗该病的经验用药,具有行血补血、舒筋活络之功效。(刘立红 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大河村卫生室)

独活寄生汤合鸡鸣散治下肢麻木
摘自2023-8-7中国中医药报
刘立红 安徽省宿松县经开区骊山茗居卫生室
腰椎间盘突出易压迫坐骨神经,导致腰痛及下肢疼痛,疼痛沿坐骨神经走向分布,因此诊断并不难。急性期以缓解疼痛为主,但是不少患者会遗留下肢麻木,恢复较慢。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原发疾病及下肢麻木症状,笔者以独活寄生汤合鸡鸣散加减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举例分享。
患者,女性,54岁,腰痛、右下肢疼痛半月,在医院检查CT提示L5-S1突出,经过治疗后疼痛减轻,但是右下肢酸麻胀一月余未缓解,遇冷加重。来诊时舌淡红、苔腻润,右脉细重按弦、左脉细滑。
辨证:湿邪阻滞,经络失养。
治则:温化寒湿、行气通络。
处方用独活寄生汤合鸡鸣散加减:独活9g,桑寄生20g,秦艽12g,防风6g,桂枝9g,党参15g,细辛3g,白术20g,当归12g,炒杜仲15g,川牛膝15g,木瓜15g,槟榔6g,陈皮9g,紫苏叶9g,吴茱萸3g,桔梗9g。7剂,日1剂,水煎服。嘱患者注意休息,不宜劳累,禁食生冷,防止受寒。
二诊:患者诉右下肢酸麻胀好转明显,舌苔变薄。表明患者湿邪逐渐散去,原方加养血活血的鸡血藤20g,再服用7剂。一个月后,患者因其他病来诊,诉上次服药后,下肢麻木基本消失,腰部也感觉较以前舒服。
按 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谓:“气虚则麻,血虚则木。”因此一般麻木多为气血不足、经络失养所致。该患者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过后,疼痛并不显著,但是下肢酸麻胀难以消除,结合舌脉考虑,因为湿邪阻滞气机,经络失养因而麻木,所以治疗重在祛风湿,行气化湿,经络得以气血滋养,麻木消失。
本方以独活寄生汤祛风湿,因为湿邪较重,因此去滋腻的熟地、白芍等;鸡鸣散行气降浊、温化寒湿。鸡鸣散方中槟榔质重下达,行气逐湿;木瓜化湿通络;陈皮理气燥湿;紫苏叶、桔梗宣通气机;吴茱萸温散寒邪。诸药合用,共奏行气降浊、化湿通络之功。该方尤其适合下肢疾病。

千古名方(3)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汤善治痹症疼痛 (2020-10-16 04:16:43)[编辑][删除]

              北京中医药大学 李铮 硕士 作客《养生堂》

   药王孙思邈的《千古要方》,集成了唐代以前的名医名方,理法方药,中医基础理论各方面。它是医师学的百科全书。
   今天讲的方子独活寄生汤就来自这本书。
   这个方子主治常见病,就是风寒湿痹症。就是现在说的风湿 类风湿。该方专治风寒湿时间非常长,导致了有一些肝肾不足,气血亏虚。
   这个病症的表现是,腰腿疼痛 膝关节 肘关节 小关节 手脚会疼痛麻木。 而且发冷,怕冷 越冷越疼,然后暖一点会好得多。
   该方还治疗一些肝肾不足,如出现一些腰膝酸软,夜尿多,还有就是气血不足,包括体倦乏力,身体非常的瘦弱,脉象细弱,舌淡苔白的,这都是一个气虚气血大亏的表现,包括心悸气短,这都是心血不足的表现。
                  [转载]千古名方(3)独活寄生汤

只要有这个病证,这个方子一直就可以用。临床上现在应用的很多。
                  [转载]千古名方(3)独活寄生汤

君药 独活 它长于祛下焦的一个风寒湿痹症。羌活更长于驱散上焦的风寒湿,如颈肩手麻木疼痛。对下焦就是两个腿 膝关节踝关节这些部位用独活更好一些。如果全身都有疼痛,可以两个药配合一起用。
臣药 共有三组 
                  [转载]千古名方(3)独活寄生汤

1)秦艽是一个祛风除湿的药。性味苦辛微寒,入肝肾经,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它是风药中之润剂,散药中之补剂。就是说它这个药不是很燥,对人体的津液损伤会很小。无论病的时间长短,偏寒,偏热,都可以用而不伤正。
防风祛风除湿。细辛散寒除湿。肉桂温经通脉。配合秦艽以血来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2)寄生就是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而且还能祛风湿,舒筋活络。还能降血压,如肝肾亏虚阴虚火旺的这样的人,如腰膝酸软,口干舌燥,手脚心烦热,可以泡一点这个喝,具体量可以找医生来给你调,如5克 10克 30克。这个药还可以安胎。
中老年人皮肤瘙痒 皮肤干燥特别多,古人认为桑寄生能光肌肤,就是泡茶喝。
牛膝分川牛膝和怀牛膝。川牛膝能祛风除湿 强筋骨 补肝肾活血化瘀。如只是肝肾不足,用怀牛膝补肝肾。
杜仲是补肾的药。但是用盐水炒一下,炒杜仲会更好一些。现代临床和药理研究水煮杜仲比酒泡杜仲降压效果更好。它也能安胎。


3)人参 补气健脾扶助正气。其他药相当于四君子汤(补气)四物汤(补血)
                   [转载]千古名方(3)独活寄生汤

   对气血不足肝肾不足,特别推荐一个粥疗方。李老师反复强调粥是最养胃的。
                    [转载]千古名方(3)独活寄生汤


千古名方独活寄生汤

   
作者 柴瑞义
独活寄生汤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八“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此方对于风湿类痹痛疗效极好,举两个案例说明。
案例一
第一个是我爸,今年疫情在家,难得跟家里人聚在一起,我妈就怂恿着我让我给爸爸看一下腿。说实话,虽然学了5年中医,但依旧没有信心,临床经验很少,也是壮着胆子试一试。刚开始主要是问诊与看舌头,十问歌一个一个问,生怕错过哪个,然后看舌把脉,现在想想信息早已忘掉,只记得我爸早年崴过腿,为此还休息了100天,从此落下病根,每当天气变化腿痛就加重,脑子里面当时就冒出个独活寄生汤,然后开具:
独活、木瓜各9克,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 、川芎、党参、炙甘草、当归、芍药、熟地黄各6克 。
没想到此方效果极好,刚服用完1付,我爸就穿着秋裤去厕所,后用此方继续调理,效果值得肯定。
案例二
第二个是村里的一个老人,也是我小学同学的奶奶,找到我也是让我看看她的脚。老奶奶的脚肿痛,同样也是天气一变就痛,有明显的冷痛,晚上睡觉必须拿热水袋捂着,这次我就心里有底了,直接开具5付。
独活、木瓜各9g,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 、川芎、党参、炙甘草、当归、芍药、熟地黄各6克 ,附子3g。
3服过后,老奶奶找到我高兴地跟我说,晚上睡觉一直放屁,而且脚上开始流水出汗,我一看,已经不肿了,晚上睡觉腿可以伸直了,脚上热乎乎的,后按照此方加减服用15剂,病告痊愈。
独活寄生汤疗效肯定,在与同道交流过程中,她说她们的方剂老师(河南中医药大学)在农村将此方制作成散剂给腰腿疼痛的老人家服用,效果极好。此方现在已经有中成药独活寄生丸在卖,大家完全可以给身边的亲人试试,而且此方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对于老年人很是合适。

活络效灵丹治肢体疼痛

  (2017-03-13 04:55:23)[编辑][删除]

寇子祥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 陈宝贵名中医工作室

张锡纯原解

活络效灵丹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方中,主治气血凝滞,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瘀阻等。方药组成为:当归五钱、丹参五钱、生明乳香五钱、生明没药五钱。全方共奏活血舒筋之功。煎服法为:上药四味可做汤服;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加减法为:腿痛加牛膝;臂疼加连翘;妇女瘀血腹痛加生桃仁(作散服炒用)、生五灵脂;疮红肿属阳者加金银花、知母、连翘;白硬属阴者加肉桂、鹿角胶;疮破后生肌不速者加生黄芪、知母、甘草;脏腑内痈加三七(研细冲服)、牛蒡子。

张锡纯解析此方说:“活络效灵丹此方,于流通气血之中,具融化气血之力,用于治疗气血凝滞者。诸药善入血分、通经络。其中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凡心腹疼痛,无论因凉、因热、气郁、血郁皆有效。又善治女子行经腹疼,产后瘀血作痛,月事不以时下。其通气活血之力,又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疼,或其疮硬不疼。外用为粉以敷疮疡,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疼,虽为开通之品,不至耗伤气血,诚良药也。乳香、没药,最宜生用,若炒用则其流通之力顿减。”由上可见,张锡纯创制此方,主要治疗多种疾病辨证为气血凝滞证者。

陈宝贵心解

人之生命活动正常,全赖气血流通有序。气血运行不畅或凝滞,轻则疼痛不舒,重则危及生命,故而气血是否通畅乃生命之关键。活络效灵丹一方,药物由当归、丹参、乳香、没药组成,四药皆入血分,具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张锡纯用此方加减治疗很多疾病,在他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能窥见一斑。如在气血瘀滞肢体疼痛方中,张锡纯用曲直汤治肝虚腿痛、左部脉微弱者;用振中汤治腿痛、腰痛,饮食减少者;用健运汤治腿痛、臂痛因气虚者。又如在治肢体痿废方中,张锡纯用补偏汤治偏枯,用振颓汤治痿废,用振颓丸治偏枯、麻木诸证。此外,如治大气下陷方中的理郁升陷汤、治疮科方中的内托生肌散等也皆是在此方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来,可见此方确为治疗气血凝滞之常用基础方。故而张锡纯凡见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腿臂疼痛,跌打瘀肿,内外疮疡,以及癥瘕积聚等皆用此方加减治疗。

活络效灵丹在当今运用更是广泛,据陈宝贵体会,在辨证基础上以此方适当加减可治疗很多疾病,如在上可治中风、头痛等,在中可治胸痹心痛、胃肠疾病、癥瘕积聚、脘腹疼痛等,在下可治痛经、月经不调等,还可治疗周身四肢关节诸痛等证属气血凝滞者。另外,此方还常用于治疗外科、伤科等疾病。加减法为:头痛、中风等头部疾病,酌加桔梗、川芎、桃仁、红花;心胸疾病,酌加川芎、柴胡、枳壳、桃仁;脘腹疾病,酌加香附、赤芍、延胡索、失笑散;上肢疾病,酌加桑枝、桂枝、姜黄;下肢疾病,酌加牛膝、地龙、赤芍、鸡血藤。兼寒者,酌加细辛、桂枝、附子;兼风者,酌加羌活、独活、防风;兼热者,酌加金银花、连翘、石膏等。现代疾病无论内科、外科、皮肤科、骨伤科等辨证为气血瘀滞者皆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典型医案

杨某,男,57岁,2010年11月14日初诊。

主因“臀部及双下肢后侧放射性疼痛不舒3年余”来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臀部及双下肢后侧放射性疼痛不舒,受凉时明显,疼痛剧烈时常要服用止痛药物方能缓解。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3年来呈逐渐加重趋势,未见缓解,遂慕名来诊。现症:臀部及双下肢后侧放射性疼痛不舒,右侧明显,受风受凉时加重,伴有双膝关节轻度疼痛不舒,舌暗淡,苔白,脉弦细。

中医诊断:痹证。

辨证:风寒袭络,瘀血阻滞。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化瘀。

处方:当归15克,丹参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独活15克,桑寄生15克,防风15克,杜仲10克,牛膝10克,桂枝10克,细辛3克,甘草6克,7剂,水煎600毫升,分早中晚3次温服,日1剂。

二诊(2010年11月21日):药后疼痛较前减轻,受风受凉时已不明显。查舌尖稍红,苔白,脉细。上方加党参10克,白芍15克,取14剂。

三诊(2010年12月10日):臀部及双下肢后侧放射性疼痛不舒已不明显,二诊方又取14剂。药后基本痊愈。

按:依据患者臀部及双下肢后侧放射性疼痛不舒,受凉时明显,加之舌暗淡,苔白,脉弦细可辨证为风寒袭络、瘀血阻滞证。治疗之法自当以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为主,可用活络效灵丹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活络效灵丹善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独活寄生汤则善于养血、祛风散寒止痛。两方合用,具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患者前后服用月余病愈。(寇子祥)

名医名方   舒筋酒

   (2017-03-12 16:24:03)[编辑][删除]

 

郭剑华,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针灸学会常务副会长,重庆市政协、科协委员,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出版中医著作5本,完成市局级科研31项,对研究和治疗筋伤病有丰富的经验。

组成:三七10克,生明乳香6克,生明没药6克,生大黄6克,降香10克,红花6克,冰片1克。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急性软组织扭挫伤,患处疼痛、肿胀、功能受限等,证属气滞血瘀或瘀血阻络。

用法:上述诸药共研细末,用60°白酒500毫升浸泡半月后滤渣取酒备用,外用取药酒2~3毫升均匀涂抹患处,每日3~4次。

方解:急性软组织扭挫伤,是由于外力撞击、跌仆闪挫、扭转牵拉、金创挤压、强力负重、过度活动等原因造成局部软组织的扭伤或挫伤,临床主要以伤处疼痛、肿胀、功能受限等为主要表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气伤痛,形伤肿,气无形,血有形,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先伤及于血,或血先伤及于气;先痛而后肿为气伤形,先肿而后痛为形伤气,气血两伤,多肿痛并见。”条文足以解释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病机为气滞血瘀。

本方是郭剑华临床常用治疗筋伤疾病的酒剂之一。方中三七为君,甘温微苦,入血分,善止血又化瘀生新,具有止血不留瘀之特点,且消肿散瘀止痛。生明乳香、生明没药为臣,功在活血止痛。乳香辛香走窜,活血消肿、伸筋利痹;没药味苦性平,与乳香相须为用则入血分而散瘀止痛,协同君药增强化瘀消肿之功。张锡纯曾说:“乳香、没药最宜生用,若炒用则流通之力顿减。”故在此均用生品。降香辛温,散瘀止痛;生大黄苦寒,祛瘀止痛,又能防止诸药辛热之性;红花色红入血分,味辛行散瘀血,共为佐药,辅佐君臣增强活血散瘀之功。冰片芳香走窜,且辛而微寒,能清热消肿,散瘀滞热毒,为使药。《别录》云:“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酒作为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诸药合用共奏化瘀生新、消肿止痛之功。

注意事项:该方仅供外用,切忌内服。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郭亮 整理)

旋转提拉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2016-04-06 12:56:02)[编辑][删除]

 


王长锋 中国医促会中老年保健分会

旋转提拉手法是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上,结合生理解剖、人体运动学、神经科学,采用中医中药和经典力学等方法,治疗脊柱疾病及其相关疾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的疾病,表现为多种症状,如腰痛或伴有神经支配区域的下肢疼痛、麻木、无力、活动受限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用旋转提拉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施用得当,有较好的疗效。旋转提拉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牵引、定位,减轻椎间盘压力,扩大椎间隙,松解粘连,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消退,缓解疼痛的作用。

旋转提拉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分三个动作:病人背向医者,坐在椅子上,保持身体端正,放松。医者俯身左手抱住患者上身,右手托住患处椎体,向左用力扭转患者上身至90度左右回位;然后再俯身用右手抱住患者上身,左手托住患处椎体,再向右用力扭转患者上身至90度左右回位。医者双臂从患者后面,经双腋下,抱住患者,将患者向上用相应的爆发力快速提拉一次,这个提拉动作必须在病人放松的状态下瞬间完成,即可达到满意效果。

典型病案

病案1

王某某,男,44岁,患腰间盘突出近10年,自诉10多年前在一次训练中腰扭伤,当时腰部疼痛累及右大腿后部,不能行动,卧床一星期左右减轻症状,可以正常运动,但总感觉腰部酸胀、右侧臀大肌上缘疼痛。以后每年都会发生一、二次腰痛伴右下肢压痛现象,经休息症状可以减轻。

诊断:根据腰椎MRI显示:L1~L2、L4~L5、L5~S1纤维环破裂,L5~S1髓核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形成腰椎管狭窄。

治疗:采用旋转提拉手法治疗2次,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病案2

于某某,男,51岁,自诉患腰间盘突出病史20多年,不能久坐,开会时要用肘部支撑才能坚持到底,过后腰部会酸痛许久,每年秋冬交季都会加重,发作时要多活动一会儿才能正常行走。

诊断:腰椎MRI显示:T12~L1、L4~L5、L5~S1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L5~S1椎管狭窄,压迫马尾神经,造成疼痛。

治疗:采用旋转提拉手法治疗2次,腰腿部疼痛明显好转。

颈痛验案

    (2016-04-01 10:06:06)[编辑][删除]

 

 


代某,男,71岁,2015年12月13日就诊。

颈部疼痛一年余,西医诊断:颈椎退行性病变,腔隙性脑梗塞。刻诊:现颈部疼痛伴有不适感,颈项部肌肉按压有明显压痛感,睡眠时后背疼痛伴有沉重感,头晕眼花,汗多,鼻腔时有鼻涕带少许血丝,口干略苦,大便溏薄,小便正常,今早晨起不知何故突然腹痛伴有呕吐一次,现已无腹痛及呕吐,舌淡苔白底略黄腻,脉弦稍滑。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夹杂湿热,方选柴芩温胆汤化裁:

北柴胡,淡子芩,广陈皮,法半夏各15克,炒枳实10克,清竹茹15克,炙甘草5克,大红枣15克,白茯苓15克,川雅连6克,粉葛根30克,瓜蒌皮20克,7剂,水煎服。

二诊,前药后除眼花症状无改善以外,其他无不适,仔细观察患者双目,发现风轮部位产生白翳,色薄白呈片状。改用柴胡桂枝汤加净蝉衣、晚蚕砂调体,并嘱咐患者建议眼科手术处理为妥。

按:《内经》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若是外湿壅滞经络所致者可用羌活胜湿汤治疗,但如本案内湿壅滞经络所致者当用温胆汤类,患者眼花,口略苦,脉弦为少阳,颈部疼痛伴有不适感,颈项部肌肉按压有明显的压痛感,睡眠时后背疼痛伴有沉重感,头晕,汗多,鼻腔时有鼻涕带少许血丝,口干为阳明之热,大便溏薄,小便正常,舌淡为太阴寒湿。患者是寒底,但是标象乃湿热之象,故而用柴芩温胆汤化裁,疏肝清热,理脾祛湿。

运用温胆汤常抓“舌苔黏腻”一证,此乃本方之证眼,不管舌苔黄腻还是白腻皆可加减运用,常可收到意想不到之功:柴芩温胆汤常抓“口苦+舌苔黏腻”;芩连温胆汤常抓“舌尖红+舌苔黏腻”;十味温胆汤常抓“失眠+舌苔黏腻”;蒿芩清胆汤常抓“发热+舌苔黏腻”,这些都是温胆汤衍生方的证眼,抓住证眼,常可执简驭繁,事半功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