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碧松根下树灵生
(2024-09-10 04:34:59)
茯苓:碧松根下树灵生
摘自2024-9-9中国中医药报
赵中振 北京中医药大学《本草纲目》研究所
茯苓,不但在中国拥有极大的需求量,也是对外输出的重要商品,受到推崇。
经过中药人的努力,茯苓的人工栽培突破了技术难关,实现中药材野生变家种。资源问题解决了,茯苓的应用具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松下有茯苓
在野外找茯苓,就好似探寻地下埋藏的文物一样。茯苓的形状不固定,奇形怪状,偶尔发现有圆球形的、长条形的,且其大小不一,小的如拳头大小,大的甚至是一个人都抱不起来的不规则巨块。
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中就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之说。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一句诗:“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根下茯苓多。”诗人清楚地指明茯苓应到哪里找,在陕西华山的阳坡,松树根下。
地面观察不到茯苓的踪迹。有经验的药农能在松树根附近发现蛛丝马迹。如果土壤表面出现龟裂,这就提示下面可能有宝,然后就像考古队员一样用工具向地下探查。一般是用一根带槽的铁签,插入地里,如碰到有弹性的硬块,抽出铁签还能带着湿润松泡的白粉,那就表明发现茯苓了。
茯苓的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在《史记》里它的名称为“伏灵”。古人认为,松树是有灵气的,松树的灵气聚集在根部,长出了茯苓,所以茯苓最初的名称是“伏灵”。茯苓的菌丝在松树根上寄生生长,把松树根当成培养基。将茯苓剖开,可见其中心部分是松树的根木,入药叫茯神木。
九资河茯苓
中医开处方的时候,经常写云苓。云苓是茯苓的别名,茯苓最早的产区在云南,历史上茯苓以云南丽江地区野生者为主。
除了云南产地外,安徽大别山地区也有“安苓”。
湖北大别山一侧是茯苓栽培产区,以湖北罗田“九资河茯苓”为主。九资河是罗田县的一个镇,因出产茯苓而著名。1915年,“九资河茯苓”曾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声名大振。
1983年到1984年间,我曾三次到九资河考察药材来源及产地情况。那里很多山地,当地人形容他们的环境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当地几乎家家都种茯苓,每到冬春之际,可以看到家家房前屋后堆满了老松木段。等到第二年初夏,人们挖好坑,放好木段,把菌种接上,进行茯苓原种培养和接种栽培。现在当地栽培茯苓的技术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
野生的茯苓可以达到几十斤重。香港浸会大学的中药标本中心收藏着一个特大茯苓,捐赠者是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陈家春。
茯苓出多药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一个茯苓可分为不同的部位分别入药应用,由表及里分别为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神和茯神木5个不同的药用部位。
茯苓皮是茯苓有色菌丝缠绕在一起板结在表面的干燥外皮。李时珍认为,茯苓皮可以“开水道,开腠理”,善于走表,长于利肌表之水肿。
中医临床有一首常用方——五皮饮,组方包括:茯苓皮、陈皮、生姜皮、桑白皮、大腹皮。主要用于行气化湿、利水消肿。
临床上,茯苓有赤白之分。赤茯苓是指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白茯苓即现在通常所称的茯苓,它是菌核内部白色致密部分。白茯苓长于健脾渗湿,通常会被切成小方块,也叫茯苓块。
茯神为菌核体中间天然抱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可宁心安神。茯神木为茯神核心部分的细松根,饮片通常切成方形薄片状。
上述五种中最常用的是茯苓皮、白茯苓、茯神。随着入药部位由表及里,利水消肿的功效逐渐减弱,宁心安神的功效逐渐增强。
茯苓商品被加工成不同的形状,削去茯苓皮后,采用不同切法制成茯苓块、茯苓片和茯苓卷。
笔者课题组曾经对不同规格的茯苓饮片进行系统的研究,茯苓虽有多种规格,但还是以传统的薄片为好,提取利用度比较高。
十药九茯苓
茯苓是常用的传统大宗药材。因为茯苓具有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双重特性,在中医临床中应用相当广泛,素有“十药九茯苓”之说。据统计,现在约有50%的中成药制剂组方中含有茯苓。
含茯苓复方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作用的经方五苓散。
《本草经集注》的作者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他曾晋封高官,享年81岁。他自号华阳隐居,虽然辞官退隐,但朝廷每当遇到难题时会向他讨教,所以他有“山中宰相”之称号。茯苓当时就已经作为延年益寿的珍品。南朝的梁武帝给予陶弘景特殊待遇,“每月赐茯苓五斤,白蜜二斤”。
茯苓的功效主要体现在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三个方面。常见的补益基础方四君子汤和六味地黄丸,组方中均有茯苓。四君子汤组方里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可以益气健脾。六味地黄丸中也有茯苓,可以滋阴补肾。
化学研究表明,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三萜类和多糖类化合物。临床及药理研究证实,茯苓具有镇静、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它可作为中成药和保健食品的重要原料。
宋代文学家苏轼也是位美食家,他也钟爱茯苓,而且制作过一种茯苓饼,专门写下一篇《服茯苓赋》,其中记述了制作茯苓饼的方法和茯苓饼的功效。
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生了病,御医诊断她体内有湿,但不敢轻易给太后开药,因为给太后开的药不能有过浓的药味,还要达到祛湿的疗效。后来一位御膳房内兼通医术的高手,在苏轼茯苓饼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做成了新的茯苓夹饼,外皮酥脆,内馅甜软,色、香、味俱全,送到慈禧面前。茯苓夹饼不仅调理好了慈禧的脾胃,还顺便改善了她的睡眠。慈禧很高兴,赏赐了这位御厨,还将茯苓夹饼分享给近臣和宫女。
我是北京人,别人问我:“北京有什么土特产?”我想北京烤鸭和冰糖葫芦都是代表,茯苓夹饼也算一个,小吃熟食店铺、特产店里都可以买得到。茯苓饼形如满月,薄如纸,白如雪,还加了白糖、蜂蜜等辅料,清甜开胃。
茯苓饼对于调理小儿脾虚、消化不良和厌食症均有不错的食养效果。茯苓也可以打成粉食用,不过需要适量,茯苓的利水功效比较强,吃茯苓做的点心也不能过量。
摘自2024-9-9中国中医药报
赵中振 北京中医药大学《本草纲目》研究所
茯苓,不但在中国拥有极大的需求量,也是对外输出的重要商品,受到推崇。
经过中药人的努力,茯苓的人工栽培突破了技术难关,实现中药材野生变家种。资源问题解决了,茯苓的应用具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松下有茯苓
在野外找茯苓,就好似探寻地下埋藏的文物一样。茯苓的形状不固定,奇形怪状,偶尔发现有圆球形的、长条形的,且其大小不一,小的如拳头大小,大的甚至是一个人都抱不起来的不规则巨块。
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中就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之说。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一句诗:“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根下茯苓多。”诗人清楚地指明茯苓应到哪里找,在陕西华山的阳坡,松树根下。
地面观察不到茯苓的踪迹。有经验的药农能在松树根附近发现蛛丝马迹。如果土壤表面出现龟裂,这就提示下面可能有宝,然后就像考古队员一样用工具向地下探查。一般是用一根带槽的铁签,插入地里,如碰到有弹性的硬块,抽出铁签还能带着湿润松泡的白粉,那就表明发现茯苓了。
茯苓的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在《史记》里它的名称为“伏灵”。古人认为,松树是有灵气的,松树的灵气聚集在根部,长出了茯苓,所以茯苓最初的名称是“伏灵”。茯苓的菌丝在松树根上寄生生长,把松树根当成培养基。将茯苓剖开,可见其中心部分是松树的根木,入药叫茯神木。
九资河茯苓
中医开处方的时候,经常写云苓。云苓是茯苓的别名,茯苓最早的产区在云南,历史上茯苓以云南丽江地区野生者为主。
除了云南产地外,安徽大别山地区也有“安苓”。
湖北大别山一侧是茯苓栽培产区,以湖北罗田“九资河茯苓”为主。九资河是罗田县的一个镇,因出产茯苓而著名。1915年,“九资河茯苓”曾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声名大振。
1983年到1984年间,我曾三次到九资河考察药材来源及产地情况。那里很多山地,当地人形容他们的环境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当地几乎家家都种茯苓,每到冬春之际,可以看到家家房前屋后堆满了老松木段。等到第二年初夏,人们挖好坑,放好木段,把菌种接上,进行茯苓原种培养和接种栽培。现在当地栽培茯苓的技术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
野生的茯苓可以达到几十斤重。香港浸会大学的中药标本中心收藏着一个特大茯苓,捐赠者是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陈家春。
茯苓出多药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一个茯苓可分为不同的部位分别入药应用,由表及里分别为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神和茯神木5个不同的药用部位。
茯苓皮是茯苓有色菌丝缠绕在一起板结在表面的干燥外皮。李时珍认为,茯苓皮可以“开水道,开腠理”,善于走表,长于利肌表之水肿。
中医临床有一首常用方——五皮饮,组方包括:茯苓皮、陈皮、生姜皮、桑白皮、大腹皮。主要用于行气化湿、利水消肿。
临床上,茯苓有赤白之分。赤茯苓是指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白茯苓即现在通常所称的茯苓,它是菌核内部白色致密部分。白茯苓长于健脾渗湿,通常会被切成小方块,也叫茯苓块。
茯神为菌核体中间天然抱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可宁心安神。茯神木为茯神核心部分的细松根,饮片通常切成方形薄片状。
上述五种中最常用的是茯苓皮、白茯苓、茯神。随着入药部位由表及里,利水消肿的功效逐渐减弱,宁心安神的功效逐渐增强。
茯苓商品被加工成不同的形状,削去茯苓皮后,采用不同切法制成茯苓块、茯苓片和茯苓卷。
笔者课题组曾经对不同规格的茯苓饮片进行系统的研究,茯苓虽有多种规格,但还是以传统的薄片为好,提取利用度比较高。
十药九茯苓
茯苓是常用的传统大宗药材。因为茯苓具有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双重特性,在中医临床中应用相当广泛,素有“十药九茯苓”之说。据统计,现在约有50%的中成药制剂组方中含有茯苓。
含茯苓复方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作用的经方五苓散。
《本草经集注》的作者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他曾晋封高官,享年81岁。他自号华阳隐居,虽然辞官退隐,但朝廷每当遇到难题时会向他讨教,所以他有“山中宰相”之称号。茯苓当时就已经作为延年益寿的珍品。南朝的梁武帝给予陶弘景特殊待遇,“每月赐茯苓五斤,白蜜二斤”。
茯苓的功效主要体现在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三个方面。常见的补益基础方四君子汤和六味地黄丸,组方中均有茯苓。四君子汤组方里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可以益气健脾。六味地黄丸中也有茯苓,可以滋阴补肾。
化学研究表明,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三萜类和多糖类化合物。临床及药理研究证实,茯苓具有镇静、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它可作为中成药和保健食品的重要原料。
宋代文学家苏轼也是位美食家,他也钟爱茯苓,而且制作过一种茯苓饼,专门写下一篇《服茯苓赋》,其中记述了制作茯苓饼的方法和茯苓饼的功效。
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生了病,御医诊断她体内有湿,但不敢轻易给太后开药,因为给太后开的药不能有过浓的药味,还要达到祛湿的疗效。后来一位御膳房内兼通医术的高手,在苏轼茯苓饼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做成了新的茯苓夹饼,外皮酥脆,内馅甜软,色、香、味俱全,送到慈禧面前。茯苓夹饼不仅调理好了慈禧的脾胃,还顺便改善了她的睡眠。慈禧很高兴,赏赐了这位御厨,还将茯苓夹饼分享给近臣和宫女。
我是北京人,别人问我:“北京有什么土特产?”我想北京烤鸭和冰糖葫芦都是代表,茯苓夹饼也算一个,小吃熟食店铺、特产店里都可以买得到。茯苓饼形如满月,薄如纸,白如雪,还加了白糖、蜂蜜等辅料,清甜开胃。
茯苓饼对于调理小儿脾虚、消化不良和厌食症均有不错的食养效果。茯苓也可以打成粉食用,不过需要适量,茯苓的利水功效比较强,吃茯苓做的点心也不能过量。
前一篇:虎撑与铃医有何渊源
后一篇:“秋冻”要因时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