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耳温升高伴咽痛治验一则
(2024-09-10 04:08:32)
哺乳期耳温升高伴咽痛治验一则
摘自2024-9-9中国中医药报
廖成荣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 王欢欢 广州市中医医院
李某,女,32岁,2024年4月6日初诊。主诉:耳温高2天。患者正值哺乳期,1月前无诱因出现耳温升高,测得最高温度39.6,伴耳堵感,故前往某市中医院住院,期间完善多种检查未明确原因,经中西医杂治,耳温逐渐恢复正常。2天前,患者无诱因再次出现耳温升高,测得最高耳温38.3。伴耳堵,头昏,口苦,口干,轻微咽痛。舌质淡,舌苔薄黄,脉弦细。
诊断:发热。
辩证:少阳阳明蕴热,上扰耳窍。
治法:和解少阳,清解阳明。
方用小柴胡汤合栀子豉汤、白虎汤:竹叶柴胡24g,黄芩18g,太子参30g,法半夏15g,干姜12g,甘草片6g,大枣15g,炒栀子10g,淡豆豉24g,荆芥15g,防风15g,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2g。2剂,水煎服,每日1剂。
4月12日二诊:服药后耳温下降至正常,且未出现反复,现咽痛。舌质淡,舌苔薄黄,脉弦细。辨证为郁火外达,克于咽喉。治以清热利咽。方用银翘马勃散加减:忍冬藤30g,连翘18g,马勃9g,炒牛蒡子9g,射干12g,百合24g,木蝴蝶9g。2剂,水煎服,每日1剂。
4月14日三诊:服药1剂后咽痛即有所减轻,现时而咳嗽。舌脉同前。守上方加蜜旋覆花12g、白芍18g、甘草片10g、苦杏仁15g。2剂,水煎服,每日1剂。
4月17日四诊:服药后咳嗽消失,咽痛明显改善,但是未完全消除。嘱停药观察。
4月20日随访:停药后咽痛逐渐消失,目前已经痊愈。
按 患者正值哺乳期,以耳温高就诊。中医学认为,循行于耳的经络较多,如足阳明胃经“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足少阳胆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此患者就诊时未见恶寒,而伴有口干、口苦、耳堵,其病位在少阳、阳明。患者正值哺乳期,精血化为乳汁,充于乳房,幼儿吮吸不及,易生郁热;热邪循经过耳,热扰耳窍,遂出现耳温升高。结合四诊,辨证为少阳、阳明蕴热,上扰耳窍,治法为和解少阳、清解阳明,主方选用小柴胡汤、栀子豉汤合白虎汤治疗。
方中柴胡为入少阳之专药,一为引经,二取其清轻升散以透邪;黄芩苦寒可清泄少阳肝胆之火,两者相配,一散一清,可驱邪外达。半夏、干姜调和胃气、降逆止呕。太子参、大枣、甘草和营卫,生津液,扶助正气,正气充足于内,以防驱邪无力。
生石膏辛甘寒,入肺胃二经,可清解阳明之火热,清热而不伤阴;知母苦寒,可降肺胃之火,二药相须为用,增强清泄阳明、生津止渴之功。
炒栀子苦寒,有泻火除烦之功;淡豆豉辛甘微苦,有解表、除烦之效,解表除热而不伤正,二药配伍,清热除烦之力宏。荆芥性辛微温,祛风解表,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解表胜湿,两者配伍,祛邪于外,且使全方不过于寒凉。
二诊时患者未再出现发热,但是出现了咽痛。考虑为阳明、少阳之火外达,克于咽喉。联想到《温病条辨•上焦》记载有“湿温喉阻咽痛,银翘马勃散主之。”故选银翘马勃散为主清热利咽。
方中忍冬藤(药房无金银花,故用此药代替)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功能清热解毒、疏风通络。《滇南本草》载金银花:“宽中下气,消痰,祛风热,清咽喉热痛。”连翘味苦性寒,可清热解毒。牛蒡子味辛苦性凉,可疏散风热、利咽散结;射干味苦性寒,可清热解毒、消痰利咽。马勃味辛性平,可解毒消肿、清利咽喉,为治喉痹咽疼专药。百合味甘微苦,微寒,功能养阴润肺;木蝴蝶味苦甘,性凉,功能清肺利咽、疏肝和胃。诸药合用,以清热解毒、清气利咽为主,清热而不伤阴,解毒而不伤胃。
三诊时,患者咽痛减轻,出现咳嗽。考虑到主要病机未发生变化,故于二诊方基础上,加旋覆花、白芍、甘草解痉止咳;杏仁宣降肺气。旋覆花降气化痰,杏仁宣肺止咳,一宣一降,条畅气机,而促进肺气宣降。
四诊时,患者咳嗽消失,咽痛明显改善,但是未完全消除。考虑整体药味偏凉,应“衰其大半而止”,让其顺其病势而愈。
摘自2024-9-9中国中医药报
廖成荣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 王欢欢 广州市中医医院
李某,女,32岁,2024年4月6日初诊。主诉:耳温高2天。患者正值哺乳期,1月前无诱因出现耳温升高,测得最高温度39.6,伴耳堵感,故前往某市中医院住院,期间完善多种检查未明确原因,经中西医杂治,耳温逐渐恢复正常。2天前,患者无诱因再次出现耳温升高,测得最高耳温38.3。伴耳堵,头昏,口苦,口干,轻微咽痛。舌质淡,舌苔薄黄,脉弦细。
诊断:发热。
辩证:少阳阳明蕴热,上扰耳窍。
治法:和解少阳,清解阳明。
方用小柴胡汤合栀子豉汤、白虎汤:竹叶柴胡24g,黄芩18g,太子参30g,法半夏15g,干姜12g,甘草片6g,大枣15g,炒栀子10g,淡豆豉24g,荆芥15g,防风15g,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2g。2剂,水煎服,每日1剂。
4月12日二诊:服药后耳温下降至正常,且未出现反复,现咽痛。舌质淡,舌苔薄黄,脉弦细。辨证为郁火外达,克于咽喉。治以清热利咽。方用银翘马勃散加减:忍冬藤30g,连翘18g,马勃9g,炒牛蒡子9g,射干12g,百合24g,木蝴蝶9g。2剂,水煎服,每日1剂。
4月14日三诊:服药1剂后咽痛即有所减轻,现时而咳嗽。舌脉同前。守上方加蜜旋覆花12g、白芍18g、甘草片10g、苦杏仁15g。2剂,水煎服,每日1剂。
4月17日四诊:服药后咳嗽消失,咽痛明显改善,但是未完全消除。嘱停药观察。
4月20日随访:停药后咽痛逐渐消失,目前已经痊愈。
按 患者正值哺乳期,以耳温高就诊。中医学认为,循行于耳的经络较多,如足阳明胃经“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足少阳胆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此患者就诊时未见恶寒,而伴有口干、口苦、耳堵,其病位在少阳、阳明。患者正值哺乳期,精血化为乳汁,充于乳房,幼儿吮吸不及,易生郁热;热邪循经过耳,热扰耳窍,遂出现耳温升高。结合四诊,辨证为少阳、阳明蕴热,上扰耳窍,治法为和解少阳、清解阳明,主方选用小柴胡汤、栀子豉汤合白虎汤治疗。
方中柴胡为入少阳之专药,一为引经,二取其清轻升散以透邪;黄芩苦寒可清泄少阳肝胆之火,两者相配,一散一清,可驱邪外达。半夏、干姜调和胃气、降逆止呕。太子参、大枣、甘草和营卫,生津液,扶助正气,正气充足于内,以防驱邪无力。
生石膏辛甘寒,入肺胃二经,可清解阳明之火热,清热而不伤阴;知母苦寒,可降肺胃之火,二药相须为用,增强清泄阳明、生津止渴之功。
炒栀子苦寒,有泻火除烦之功;淡豆豉辛甘微苦,有解表、除烦之效,解表除热而不伤正,二药配伍,清热除烦之力宏。荆芥性辛微温,祛风解表,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解表胜湿,两者配伍,祛邪于外,且使全方不过于寒凉。
二诊时患者未再出现发热,但是出现了咽痛。考虑为阳明、少阳之火外达,克于咽喉。联想到《温病条辨•上焦》记载有“湿温喉阻咽痛,银翘马勃散主之。”故选银翘马勃散为主清热利咽。
方中忍冬藤(药房无金银花,故用此药代替)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功能清热解毒、疏风通络。《滇南本草》载金银花:“宽中下气,消痰,祛风热,清咽喉热痛。”连翘味苦性寒,可清热解毒。牛蒡子味辛苦性凉,可疏散风热、利咽散结;射干味苦性寒,可清热解毒、消痰利咽。马勃味辛性平,可解毒消肿、清利咽喉,为治喉痹咽疼专药。百合味甘微苦,微寒,功能养阴润肺;木蝴蝶味苦甘,性凉,功能清肺利咽、疏肝和胃。诸药合用,以清热解毒、清气利咽为主,清热而不伤阴,解毒而不伤胃。
三诊时,患者咽痛减轻,出现咳嗽。考虑到主要病机未发生变化,故于二诊方基础上,加旋覆花、白芍、甘草解痉止咳;杏仁宣降肺气。旋覆花降气化痰,杏仁宣肺止咳,一宣一降,条畅气机,而促进肺气宣降。
四诊时,患者咳嗽消失,咽痛明显改善,但是未完全消除。考虑整体药味偏凉,应“衰其大半而止”,让其顺其病势而愈。
前一篇:药膳助力抗衰老吃出年轻和健康
后一篇:半夏泻心汤不独治咳而咳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