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心理問詥
一、一般情況:
姓名: 性別: 年齡: 職業: 婚否:
身高 : 體重 : 面色: 籍貫: 聯繫電話:
二、主要症狀:
1現在的最痛苦?
2最明顯的主要症狀是什麼?
3有無其他伴隨證狀?
4最初是如何引起的?
5患病多長時間了?
三、現病史:
1这次發病情況,
2因何發病,
3多長時間;
4詳酁楹尾?
5治療經過,
6見效情況. 有無住院史 手術史?
四、既往史:
1以前患過哪種疾病,做過那些治療?
2家族史或遺傳史:
3個人嗜好
4性格喜惡:。
五、中醫四郧闆r:
1、寒熱:A 有無感冒? B是否有發冷發熱的感覺? C畏寒或是發熱?熱多,寒多?
2、出汗;A部位? B時間早晚? C量多少? D手心足心出汗, E發燒否?
3、頭痛, 頭暈?
4、身痛位置 是否四肢乏力? 四肢疼痛酸困與否?
5、大小便情況:A每日次數, B多少, C稀稠? D顏色? E有無不舒服感覺?
6、飲食:
A飯量大小? B喜嗜何物? C 胃是否不舒服? D口幹否?飲水多少?
7、胸悶, 心悸, 氣短與否? 耳聾? 鼻塞?
8、睡眠情況:A失眠? B嗜睡? C嗜睡? D多夢《什麼夢》?
9、皮膚:
A顏色? B腫脹? C疔癤? D發癢? E乾燥脫屑?
10舌苔:A舌質顏色, B舌苔性狀, C苔色? (需要專業人士指導下辨認)
11脈象:左右兩邊寸關尺各自快慢次數,有力無力,等等.(需要專業人士指導下辨認)
脈;1快,2慢,3有力,4 無力5粗,6細,7 浮,8沉,9松10緊 11停頓12,時快時慢
脈(左)1寸 ; 2關 3尺
脈(右)1寸 ; 2關 3尺
六、女性還加以下幾條:
1月經:A週期? B量、 C質?
2白帶:A有無? B白、黃、腥、臭?
3胎產情況:A有無經歷胎產? B孕幾產幾? C有無流產史?
七、七情何者為重 A喜悅,B憤怒,C憂鬱,D 思慮 ,E悲傷,F易驚恐,G易心慌,H焦慮,R焦慮與抑鬱並存;J易狂躁 K其他說明
八、其他需要補充的情況?
抑郁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理治疗
抑郁症, 主要是以心境抑郁, 思维障碍, 以及 意志活动减退为主, 多数情况还伴有躯体症状。临床上可见多种类型如反应性抑郁症, 躁狂性抑郁症, 老年期抑郁症, 更年期抑郁症, 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等。目前, 现代医学还没有将其诊断, 原因,经过, 治法贯穿下来。尤其原因, 虽正在逐渐明朗化, 但不明确的部分还很多, 因此能否独立地作为疾病而存在的确是个问题, 尽管精神医学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疾病[1 ]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在病因的作用下, 机体邪正交争, 阴阳失调, 出现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演变过程, 具体表现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的相应证候”。而“证是中医学的一个特有概念, 是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 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2] 。对于证当前又有如下认识“证是心身相 关的中医情志疾病, 与中医郁病有若干共通之处,故应属于中医郁病范畴, 多因情志所伤或素体偏弱, 致气机失和, 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常以肝气郁结为核心, 郁久伤及五脏, 累及肝心脾肾, 兼有郁火、痰湿、瘀血, 日久阴伤血虚气耗阳伤, 虚实夹杂, 在抑郁症整个病程发展中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型, 反映了不同阶段的病理本质, 现将这些常见证型讨论如下。
一 辨证分型
1 肝气郁结
患者精神抑郁, 情绪低落, 意志消沉, 悲观厌世, 少与人语, 喜静恶声, 心绪不宁, 时或心烦, 多疑善怒, 胸胁胀满, 小腹胀痛, 脘闷嗳气, 食少, 大便失调, 妇女可见月经不调, 舌苔薄白或薄腻, 脉弦。由于肝主疏泄, 调畅情志, 喜条达恶抑郁, 故情志内伤, 首先犯肝, 肝失疏泄则精神抑郁, 情绪低各型抑郁症早期, 患者就诊时多以胃脘不适为主 诉, 并无实质性器质病变, 躯体症状明显, 易被误诊, 辨析时要注意详细询问发病原因。
2 气郁化火
患者性情急躁, 见人强装笑脸, 背人悲泣厌世, 终日长吁短叹, 懊恼难解, 心烦躁扰, 夜不安寐, 胸胁胀满疼痛或头痛眩晕, 目赤耳鸣, 口苦咽干或嘈杂吞酸, 大便秘结, 小便黄赤, 舌红苔黄、脉弦数。由于肝为风木之脏, 内寄相火, 肝郁气滞, 郁而化热化火, 气火内郁则性情急躁, 易怒, 见人强装笑脸, 背人悲泣厌世, 终日长吁短叹, 懊恼难解;郁火扰心神则心烦躁扰, 夜不安寐; 肝郁化火犯胃则胸胁胀满疼痛, 嘈杂吞酸; 郁火上扰则头痛眩晕, 目赤耳鸣, 口苦咽干; 火热内盛, 则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舌红苔黄, 脉弦数。
3 气滞痰蕴
患者精神抑郁, 情绪低落, 表情呆板, 或惊恐不安, 心悸失眠, 胸胁胀痛或咽中梗阻咳之不出,咽之不下, 或头晕目眩, 舌苔白腻或黄腻, 脉沉弦 滑。由于肝失疏泄, 气机郁滞, 水湿失于布化, 聚湿生痰, 上扰头目, 神明被蒙则精神抑郁, 情绪低落,表情呆板或头晕目眩; 痰湿久蕴化热, 扰及胆腑心神则
4 气滞血瘀
患者精神抑郁, 自言自语或情绪亢奋, 烦躁易怒, 心胸憋闷, 两胁小腹胀痛, 身体某 部有发冷或发热感, 舌质紫暗, 脉弦或涩。由于情志不遂, 肝失疏泄, 气机不畅, 气郁气结, 则精神抑郁, 自言自语或情绪亢奋, 烦躁易怒, 心胸憋闷, 两胁胀痛; 气病及血, 气滞血瘀, 冲任不调, 瘀阻胞宫则小腹胀痛; 血瘀不能温煦机体则局部发冷, 瘀而化热而局部发热。
5气血两虚
患者多思善虑, 表情淡漠, 多喜独处, 善悲欲哭, 心悸怔忡, 头晕头昏, 失眠健忘, 纳食腹胀, 倦怠无力, 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或淋漓不尽, 舌质淡嫩, 脉细弱。由于思虑过度, 暗耗心血; 忧愁过度,耗伤脾气, 致心脾气血两虚; 心失所惊恐不安, 心悸失眠; 痰湿阻于胸中则胸胁胀满; 痰湿阻于咽部则咽中梗阻, 咳之不出, 咽之不下。心动失常 则心悸怔忡; 心神失养, 心神不安则失眠健忘; 脾气不足, 健运失职则纳少腹胀; 气血生化乏源, 不 能上养清窍则多思善虑, 表情淡漠, 多喜独处, 善悲欲哭, 倦怠乏力; 脾气虚进一步发展, 统摄无权则妇女月经量少, 色淡或淋漓不尽。
6 阴虚内热
患者焦虑, 忧郁, 紧张, 猜疑, 五心烦热, 盗汗颧红, 心悸失眠, 舌红少苔脉细数。由于气郁日久,郁而化火伤阴, 阴不制阳, 虚热内生。脏阴不足, 神 明失养则焦虑, 忧郁, 紧张, 猜疑; 阴虚内热扰及心神则心悸失眠; 五心烦热, 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肝肾阴虚, 阴虚内热之象。
7 阳虚寒湿
患者情绪低沉, 懒言少动, 精神不振, 面色白光白, 疲惫身重或周身疼痛, 阳痿, 便溏, 舌淡胖或有 齿痕, 苔白腻或白滑, 脉沉细。由于病久伤阳, 阳气虚弱, 神气失养则精神不振, 情绪低沉; 机能减退,温煦失职则懒言少动, 疲备, 肢冷畏寒; 温化失职,水湿内停, 气机不畅则面白光白身重或痛; 脾肾阳虚 则便溏, 阳痿等; 舌淡胖, 苔白腻或白滑, 脉沉细均为阳虚寒湿之象。
二辨证论治
二辨证分型根据证候分类 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忧郁伤神、心脾两虚和阴虚火旺五型。其中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和阴虚火旺归为阳证,忧郁伤神和心脾两虚归为阴证。
心理治疗方法
用于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为: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人际关系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等。使用心理治疗的人选一般为精神科工作人员,其中包括精神科医生、临床工作者、咨询心理工作者、精神科社会工作者、婚姻和家庭咨询工作者。下边介绍几点、
一般性咨询和支持心理治疗
这是目前进行最多,最普遍的心理治疗方法,常用的有:
(1)倾听:临床医生与抑郁症患者接触,首先要倾听患者的问题,当好患者的倾诉对象是至关重要的,一则患者可以通过倾诉发泄胸中压积的郁闷会产生一种轻松感,二则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倾听了解病史,使患者感到工作人员是在关心和理解他。这时,医生在倾听过程中的非语言性集中注意的姿势和重复、回述、归纳患者所讲的内容会有助于提高倾听的效果。倾听本身也是所有治疗的核心。
(2)解释指导:通过倾诉对患者有关躯体和精神问题给予解释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矫正有关不正确知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使病人明白自己疾病的性质,对治疗康复的前景心中有数。
(3)减轻逆遇和痛苦:通过患者的情绪表达或疏泄来减轻其心理痛苦或逆遇。如:人们遇到棘手问题或挫折时感到悲观、伤心、失望,但同时又会感到愤怒和不公平等一种复杂的情绪体验,难以用言语表达,甚至感到这种心理上的痛苦比忍受生理上的痛苦还要艰难。鼓励其将有关问题或体验表达出来而不是压抑。
(4)提高信心:针对抑郁症患者的消极悲观,缺乏自信的特点,帮助他们鼓起勇气,提高应付危机的信心,对患者仍存在的长处和优点以坚定的语言、肯定的态度令其固定下来。对生活帮助其学会“知足者常乐”。对抑郁症状积极配合药物治疗。
(5)强调自助:鼓励患者学会自助和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病人常常在医生面前失去主见,产生依赖,事事要医生或别人来做主,这就需要医生做好心理治疗的善后工作,让病人不依靠“拐杖”走路,这也是所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种常用的治疗的方法的最终目标
前面我和大家聊过了,现代人的压力特别的大,结果出现了无数病症,很奇怪的病症,怎么调理都很难见效,让人伤透了脑筋,比如我前面讲过的,有突然呕吐的,有头晕到无法站立的,有失眠到每天睡两个小时的(其中以崔永元为代表),等待。
那么,这种情况怎么来调理呢?
这,要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的一个方子谈起。
这个方子,叫小柴胡汤。
我先把小柴胡汤的方子给大家写一遍,这个分量不是原文的分量,是我通常使用的分量:
柴胡九克、黄芩六克、党参六克、法半夏六克、炙甘草六克、生姜六克、大枣十二枚。
我通常的熬药方法是:水五碗,熬剩两碗,早晚各一碗。
这个方子原来的分量比我开的要大一些,熬药方法是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滓,再煎取三升,每次温服一升。
但是,我经过实践,认为五碗水熬剩两碗比较方便,就这样用下来了。
大家会奇怪,我开的方子的量这么小,能治病吗?其实,我就用这个方子加减,治好过无数的奇怪的病症,这说明药物的分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药物的配比,只要配比得当,那么就是可以治病的,分量只不过影响了治疗的速度,比如应该一天痊愈的,您分量用小了,只不过是一天半才好而已啊。
我还是用例子来和大家说这个方子吧。
有位女士,是个上市公司的高层,有一次我给她诊脉,诊完后,她认为我说得准确,很惊奇,但是自己先没有调理,而是要求我给他的丈夫调理,为什么呢?因为她的丈夫让她很是发愁,什么情况呢?就是失眠,整夜的失眠,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最后甚至无法上班了。
我听完了叙述,说:“这可能是西医说的抑郁症吧?”
她说:“对啊!怎么样,你会治疗抑郁症吗?”
我问她:“西医都怎么治疗了?”
她告诉我说曾经治疗过很长的时间了,时好时坏,没有什么大的改善,但是精神科医师已经很满意了,还拿他做成功的例子呢。
我当时听完了,也很犹豫,因为我哪里会治疗抑郁症啊?于是说:那见个面吧,我只能给他调理一下身体了,不一定会针对抑郁症来治疗。
结果后来见面了,我才知道此人在国外打拼过,估计压力太大了吧。诊了脉,是弦脉,同时舌头上有芒刺,覆盖得满是白苔。
于是,我问他:口苦吗?咽干吗?头晕吗?有呕的感觉吗?胸闷吗?容易发脾气吗?
他几乎全部或多或少都有点,张仲景说过:“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就是有一个对上就可以了,这位是全都对上。
于是,我分析他就是一个肝郁的状态,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治疗抑郁症,但是我只能把他的肝郁给梳理开。
于是开了小柴胡汤,就是这个分量,加了龙骨和牡蛎,好像没有加别的什么药,开了三副。
三副后他反应,各种症状开始减轻,我就又开了五副,结果说已经基本可以睡整夜了,情绪也恍然如同梦醒,几乎感觉自己已经痊愈了。感叹中医治病原来如此神速,简直太奇妙了。
后来,治疗几次后,他的症状就基本消失了,后来,有一天在国贸的一个咖啡厅里,我给他讲了大约一个小时的《金刚经》,我告诉他,一定要放下很多事情,要放下,让我们的心恢复自己的宁静,其实仔细想想,这个世界的很多事情不是你能够把握的,你以为这些钱你赚到了吗?想想,再过一亿年,你赚的钱在哪里?你又在哪里?所以,不可执迷,当你把你的心放得很空的时候,你才可能感觉到真正的自己的存在。
记得那天我喝了一瓶瓶的水,讲得还是口干舌燥,但是到后来,在我走出咖啡厅的时候,我自己都觉得今天的天真的很蓝,阳光真的很温暖,自己的心里原来是如此的平和,原来,仔细想想,这天说的很多话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啊。
同时,从此我就知道所谓的抑郁症是怎么回事儿了,原来这是一个名词,被搞得很深奥,但是如果你无视它,我们就按照中医的理论来调理患者的身体,原来是不那么可怕的。
后来,我又治疗了很多例这样的患者,症状各异,但是基本都是肝气不舒引起的情志方面的问题,渐渐的心得就多了。
又后来,我们的网友中有位是一家健康杂志的编辑,偶然提起,她们正在组稿,专门谈论抑郁症的,她要去几家著名的西医医院,我马上就告诉她,西医有西医的专长,但是,在这个领域,西医绝对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的,我们中医确实极其的擅长,疗效惊人,我建议她去采访一下中医。后来,不知道这个选题做的如何了。
再举个例子来谈谈具体的辩证吧:
有一位朋友,是位女性,也是失眠得无以复加,几乎每晚就是两个小时,痛苦得不得了,整日昏沉。
但是,当时找我看病是因为呕吐,说自己经常呕吐。
我诊断后,才知道她的身体绝对不是呕吐一个症状,仔细问下来,也是张仲景所论述的小柴胡汤的汤证,一个都不少。
张仲景说的症状有:“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等等,小柴胡汤的条文很多,我不一一列举,给大家翻译一下吧。
这些症状归纳起来,有:口苦、咽喉干、目眩(就是头晕啊)、往来寒热(就是忽冷忽热啊,这个症状其实不多)、胸胁苦满(其实多数是胸闷啊)、默默不欲饮食(就是胃口不大好啊)、心烦、有呕吐的感觉、耳聋目赤等。
张仲景说这些症状“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就是您看到一个就可以确定了,不用全都有,其实我还没有敢看到一个就用该方子的,据说刘渡舟老先生是看到口苦就用,我一般都是确定三条以上的时候才用。
那么,这位女士所有的这些,基本都具备了,不但具备,而且是每项都做到了极端,比如呕吐,会吃完饭就吐,比如头晕,她会直接晕倒在地。
诊脉是弦脉,舌象我给拍摄下来了,不是标准光源拍摄的,没有条件,但是可以看出来特点,我给放在了相册里,大家可以看看,这样的舌象是标准的小柴胡汤证的舌象。
(舌图请大家看我博客的像册中:女性肝郁1-2小柴胡汤证。)
这样,用小柴胡汤还有什么疑惑的呢?这是柴胡汤证已具啊,于是,就给她开了小柴胡汤,也是加了龙骨和牡蛎,五副。
吃完了五副以后,她就已经可以睡足八个小时了。
同时,所有的症状都不见了。
这搞得她周围的人全都目瞪口呆。
这就是方证对应上以后的好处,张仲景的方子,就怕方证不对应,如果对应上了,那么见效就应该在三副以内的。我也经常有分析不准的时候,但是分析准了,就会连自己都对疗效感到惊奇。
那么,肝郁到底为什么会如此可怕呢?小柴胡汤到底是调理什么的呢?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注意这个小柴胡汤证呢?请看明天的博客:阴和阳之间——谈郁(2)
肾气丸治疗手淫过度失眠4年
摘自2025-7-11中国中医药报
龚小雪 贵州中医药大学
赵某,男,19岁,2024年11月5日初诊。患者体形中等偏瘦,面暗。4年前手淫过度导致遗精频频,每日1~3次。后来自行控制,遗精好转,但失眠4年余,难以入睡。23点上床休息,辗转反侧直至凌晨1点~4点之间才勉强进入梦乡,睡眠浅,易醒,时而腰酸软无力,梦多,噩梦连连,心烦燥热,二便尚可,饮食可,舌红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失眠(少阴热化证)。
治疗:滋补肾精。
方用肾气丸加减:桂枝6g,附片4g,生地黄15g,山药12g,山萸肉12g,茯苓6g,泽泻6g,牡丹皮6g,牛膝10g。水煎服,7剂,日1剂,分温3服。
11月12日二诊:失眠症状已然显著好转。患者自述服用1剂药后,当晚闭眼便能安然入眠,且多梦的状况也有了极为明显的改善。患者激动地表示,这4年来从未有过如此香甜的睡眠,那种酣畅淋漓的舒爽感,实在难以忘怀。观其舌象,舌质红润,舌苔薄白,脉象沉细较前改善。效不更方,继续前方7剂。
按
手淫过度往往是年轻人难以自控所导致的,它如同一种无形的漩涡,最容易将那些没有理想、没有计划、生活作息紊乱、思想散漫的人卷入其中,使其深受其害。遗精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每月2~3次恰似身体自然的律动。然而,如果频繁遗精,每日1~3次甚至更多,长此以往,就如同在先天之本上不断挖掘,最终使其受损。先天精液受损,就如同大树失去了根基,如果发展到面色白,脉象如芤,甚至细而无力,或者脉涩,那就如同干涸的溪流,失去了往日的充盈。这样的患者,其后天的恢复之路异常艰难,如同在沙漠中寻找水源,只能借助药物的力量来减少消耗,艰难地维持一丝生机。即便症状暂时消失,也可因为一次房劳、一次熬夜或一次大汗,瞬间回到原点,将之前的付出都化作了泡影。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引以为戒,控制好自己的行为,不要让过度手淫成为我们健康的“隐形杀手”。
肾之本色为黑,患者面色偏暗、缺乏光泽,为肾本色外显。但幸运的是,该患者这种表现还不算严重。更为关键的是,患者正值年轻,少阳之气旺盛,犹如初升的太阳,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因此治疗起来相对容易。脉象细弱,提示阴血亏损,但阳气尚能坚守阵地,如同一座城池虽有缺口,但城墙尚在,抵御之力犹存;肾阴亏虚,肝阴亦随之而虚,心失所养,故而心神不宁,烦躁失眠。肾阴亏虚,无以上润于心,心火则上炎,心肾不交,亦会导致失眠。肾阴虚,腰脊失却濡养,故而腰膝酸软。因此,治疗当从肾入手,滋养阴液之本源,使阴液充沛,心神得养,心肾相交,失眠之症自然得以恢复。
治疗当用肾气丸以补肝肾阴血。方中生地黄、山药、山萸肉,宛如三股清泉,滋养肝、脾、肾三脏之阴血。然而,滋阴之药性寒凉且滋腻,若无阳气的温煦与化气之力,便如同冰封的湖面,无法流动,难以吸收。因此,方中桂枝、附子这两味阳药,犹如熊熊烈火,助阴药蒸腾气化,同时避免阴药寒凉之性过盛。《黄帝内经》有云“阳化气,阴成形”,《景岳全书》又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若无桂枝、附子的蒸腾气化作用,生地黄等寒凉的滋阴药便如一潭死水,难以发挥作用,无法被人体吸收。茯苓、泽泻、丹皮则是方中的三个泻药,它们如同疏通河道的工人,防止三补过于滋腻,避免因补而滞,将多余的水分和杂质引导排出体外。肾气丸的配伍之妙,恰似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各味药材相互配合,和谐共鸣。它根据人体的正气来调配,严格遵循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肝肾阴虚证来说寒凉药滋补阴血而不寒凉,滋腻药补肝肾而不滋腻,恰如其分。
人体并非简单地补什么就能吸收什么,而是要依靠五脏六腑、气血阴阳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只有通过蒸腾气化,才能让该吸收的得以吸收,让多余的垃圾排出体外。如此,方能达到完美的平衡与协调,使身体恢复健康,生机勃勃。
情绪郁结,试试调心三法
摘自2025-9-4中国中医药报
张纯霞
张加会 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
“情志病”其根本在于七情内伤,脏腑气血失调。《黄帝内经》有云:“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一语道破了情志过度导致气机紊乱,进而引发身心疾病的根本病机。
情绪如何影响五脏
不同的情绪与特定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过度或持续不良的情绪会直接损伤其对应的脏腑。
喜伤心
《黄帝内经》云“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但暴喜过度,则“神惮散而不藏”,可能导致心神涣散,出现心悸不安、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怒伤肝
《黄帝内经》云:“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经常发怒或郁怒不解,会导致肝气疏泄失常,出现胁肋胀痛、口干口苦、头晕头痛、中风等症状。
思伤脾
《内经》云:“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思虑过度,最易损伤脾胃,影响其运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倦怠乏力等症状。
悲伤肺
《内经》云“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过度悲伤会耗伤肺气,使呼吸不畅、气短懒言、声音低微、抵抗力下降等症状。
恐伤肾
《内经》云:“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长期的恐惧惊吓会使肾气不固,出现小便失禁、遗精滑泄、腰膝酸软等症状。
调心有三法
日常生活中可遵从养神、调脏、开郁三法,达到调心的目的。
养神为先
此法源于《内经》“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思想,旨在让纷杂的思绪沉淀下来。具体操作如下。
准备:找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地方,以舒适姿势端坐在椅子上或盘坐于垫上,腰背自然挺直,双手轻放于膝盖,双眼微闭。
调息:用鼻子自然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气息的吸入和呼出,不必刻意控制呼吸的深浅长短。
意念:吸气时,想象将自然界的清气吸入体内;呼气时,想象将体内的浊气和烦恼全部排出。过程中若有杂念浮现,不必焦虑,轻轻将注意力再拉回到呼吸即可。
注意事项:1.初次练习可从5分钟开始,逐渐延长至15~20分钟。
2.饭后一小时内不宜练习。
3.练习过程中注意保暖,避风寒。
4.不必追求“完全无念”,接纳杂念的来去是正常过程。
食疗调脏
此方化裁自《金匮要略》中的甘麦大枣汤,专门针对心脾两虚肝郁导致的情绪低落、心神不宁。具体操作如下。
材料:小麦30克(或用浮小麦,安神效果更佳),甘草6克,大枣5枚(掰开去核)。
做法: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约500毫升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20~30分钟,滤出汤液饮用。
用法:每日一次,代茶饮用,最后可将大枣吃掉。
注意事项:1.本方性味甘平,适合大多数人作为日常调养。
2.糖尿病患者可将大枣减量或去核使用,并酌情饮用。
3.如有腹胀、舌苔厚腻等痰湿内盛表现者,不宜长期饮用。
按穴开郁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疏通经络气机,快速缓解情绪压力。具体操作如下。
按揉神门穴:抬手,掌心向上,在腕前内侧,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用另一手拇指的指腹,稍用力按揉,感觉有轻微的酸胀感为宜,左右手各按揉2~3分钟。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
按揉太冲穴:在脚背上,沿第一、二脚趾缝向上推,直到能摸到一个凹陷处。用拇指指腹垂直用力,向脚趾方向按压,有酸、胀、痛的感觉,左右脚各按揉2~3分钟。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
按揉膻中穴:在身体正前方,两侧乳头连线的中点。用中指指腹顺时针轻柔按揉,或用拇指上下轻轻推擦,感觉局部微微发热为度,操作2~3分钟。具有宽胸理气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