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冠肺炎之重型中药退热不反弹

(2022-12-13 05:11:19)

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医案精选(7)


时间:2020-11-2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黄东晖 谢东平

  基本资料

  柳某,女,43岁,入院时间2020年1月28日。14年前因卵巢癌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未见肿瘤复发。

  发病过程

  患者1月21日开始发热,最高体温39,伴周身酸痛乏力,少许咳嗽,痰少。外院行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渗出”,考虑病毒性肺炎,予奥司他韦胶囊、热毒宁注射液、更昔洛韦注射液等治疗,但效果不理想,持续高热。入院前1天复查胸部CT提示肺部渗出较前进展(具体不详),拟“病毒性肺炎”收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14年前因“卵巢癌”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未见肿瘤复发。平素体质状态较差,易感冒。入院诊断:病毒性肺炎;恶性肿瘤个人史。

  入院体格检查:T 38.6,P 82次/min,R 22次/min,BP 121/78mmHg。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14×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65×109/L。炎症标志物示C反应蛋白(CRP)10.91mg/L;降钙素原<0.020ng/ml;血清淀粉样蛋白A 30.72mg/L。血气分析示pH 7.44,氧分压(PO2)98mmHg(给氧6L/min),二氧化碳分压(PCO2)35mmHg,碱剩余(BE)0.2mmol/L。肝功能示:白蛋白(ALB)38.1g/L,乳酸脱氢酶299u/L;肾功能、凝血功能正常。治疗上西医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阿比多尔口服抗病毒治疗。入院后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下降(2.14×109/L),考虑不能除外抗病毒药物副作用,于是入院第2天停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维持阿比多尔抗病毒治疗。入院后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

  首诊证候

  1月30日(患者入院后第3天)首诊:患者神清,发热,入院后仍反复高热,最高体温39,发热前无恶寒,咳嗽,痰少,气短,活动后气促,纳差,周身酸痛乏力,无口干口苦,小便正常,大便日2次,偏稀。舌暗红、齿痕,苔白厚腻,脉滑数。

  辨证论治

  病机诊断:湿热疫毒,闭肺困脾。

  治则治法:急则治标。清热化湿,宣畅气机,分消湿毒。

  中药处方:血必净注射液50ml加入生理盐水,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中药汤剂以小柴胡汤合藿朴夏苓汤、升降散加减。拟方如下:柴胡15g,黄芩10g,法半夏10g,生石膏20g,藿香10g(后下),厚朴10g,茯苓30g,党参15g,苍术10g,槟榔10g,蝉衣10g,僵蚕10g,连翘10g,甘草6g。

  服法:水煎成300ml,不拘时少量频服。

  随诊过程

  2月2日二诊:患者神清,用药2天后热退且后续无反弹,周身酸痛明显缓解,觉乏力,仍有气短,活动后气促,咳嗽,痰少,纳欠佳,无口干口苦,小便正常,大便偏稀、1~2次/d。舌淡暗、有齿痕,苔厚腻,脉滑数。辨证为肺脾两虚、余毒困肺,以行气健脾、降肺定喘为法。方如下:白术15g,苍术10g,陈皮10g,厚朴10g,藿香10g,麻黄5g,生姜10g,槟榔10g,茯苓15g,苦杏仁10g,枇杷叶10g。

  以上方加减治疗6天。

  2月8日三诊:患者神清,活动后气短,咳嗽明显减轻,痰少,纳正常,无口干口苦,大便每日1次,不成形。舌淡暗有齿痕,苔薄白,脉滑。2月5日胸部CT渗出较前吸收。考虑湿浊内蕴,治以益气健脾、行气化湿为法,予异功散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拟方如下:陈皮10g,法半夏10g,太子参20g,茯苓30g,白术10g,黄芪10g,泽泻15g,桂枝10g,猪苓15g,枳壳10g,白芍10g,甘草6g。

  服法:水煎成300ml,分早晚2次温服。

  上方加减治疗,其后病情稳定好转,2月11日胸部CT基本正常,后于2月22日康复出院。

  按语

  证候特点:本案例为较常见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患者。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高热,发热前虽无恶寒,但存在周身酸痛乏力,仍提示湿浊疫毒困表。咳嗽、痰少、气短、活动后气促,均为湿浊疫毒闭肺的常见表现。此外,该患者见纳差,大便日2次、偏稀,结合舌暗红、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滑数,当属湿浊疫毒困脾的表现。

  病机分析:患者既往恶性肿瘤经手术治疗,存在本气虚衰的基础。此次症状以反复高热为重点,而对于出现高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需要鉴别其是否仍有表证。依据临证经验,如出现畏寒、肌肉酸楚乏力症状,则需考虑存在表证。若脉象见浮,则表证的依据更为充分。该案例患者除了反复高热外,还有咳嗽、痰少、气短、活动后气促,故考虑为湿浊疫毒闭肺,而纳差、大便偏稀,结合舌暗红、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滑数,当属湿浊疫毒困脾的表现。湿浊疫毒化热,闭肺困脾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重型患者常见证候。

  治疗思路:本患者由于入院后复查白细胞计数低下,停用了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中医药治疗方面,辨证考虑素体肺脾气虚,湿热疫毒困阻而不得宣畅,以行气健脾、宣畅湿毒为法,不宜苦寒直折,给予小柴胡汤合藿朴夏苓汤、升降散加减,以分消湿热毒邪。经过治疗,在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下,2天后即热退,周身酸痛等症状明显缓解,复查白细胞计数回升,体现了中医药在退热方面的优势。后期以益气健脾、行气化湿为法,予异功散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进行调护。

  临证启发:湿浊疫毒化热,闭肺困脾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重型患者常见证候。在治疗上,需要根据患者四诊信息,权衡湿热轻重,再选用具体的治疗方案。湿重者重点在芳香化湿,湿热并重者则需清热、化湿兼顾。此时尤其注意应该分消湿邪,使湿去热孤,而不能妄用苦寒清热,以免遏阻困闭湿邪,否则病势缠绵难愈。对于有表证者,需要芳香解表,较常用的方剂为藿朴夏苓汤。(黄东晖 谢东平 广东省中医院援鄂医疗队)


针灸助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脱机”案
摘自2023-5-1中国中医药报
李颖文 广东省中医院
2023年1月28日,笔者受邀用针灸协助治疗一新冠肺炎重症合并左肺脓肿患者。患者男,41岁,症见:神清,精神疲倦,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胃管鼻饲,气促,发热,38.2,口中痰涎,脸色晦暗,小便量少,大便稀烂,四肢肌肉废用性萎缩。查体:体温38.2,血压137/84mmHg,血氧饱和度90%;皮肤黏膜色泽紫绀,口唇紫绀,呼吸急促,左上肺听诊呼吸音稍低,双肺听诊湿性啰音,心率122次/分,心律齐,呼吸机予容量控制通气(VCV)。双侧脉浮滑动紧,重按无力,脉息比4.2。
中医诊断:肺痈(元气大亏,痰瘀阻络)。
西医诊断:新冠重症肺炎合并左肺脓肿。
治法:扶正祛邪,疏通经气。
治疗方案:1.月老无痛针灸:王氏京分刺、十全大补针;2.月老臂针、新腹针肺部对应区;3.束骨、通骨、足三里、丰隆、地机、筑宾、鱼际、太溪、神门、内关。留针1~2小时,每天一次。
临床疗效:针刺协助治疗第3次,患者痰量开始减少,纤支镜吸出痰液黏稠度下降;针刺协助治疗第5次后,开始尝试减少纤支镜使用次数,由每天2次减至1次。一共协助治疗12次,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痰量明显较少,拔除气管插管,脱离呼吸机,转普通病房。
按 本案主要抓住“气血流通则为补”的原则,用了数个针灸方案组合疏通经气,改善肺部通气,改善肋间肌和腹肌的张力,并应用了应象理论直接针对病灶进行干预以达到鼓舞正气、扶正化痰之疗效。
王氏京分刺是内蒙古一个乡镇医生家传的针刺方法,后被冯大为老师发掘并临床用于治疗一切心肺系列疾病,可有效改善肺通气及心功能。该针法共由十五针组成:在胸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胸骨下,中心线大约旁开一寸(胸骨旁凹陷处)向肋骨的生长方向斜向上扎贴皮针,共8针;膻中旁开两分,向上各一针,共2针;中脘与中脘旁开一寸各一针,共3针;肩井向颈部方向平刺各一针,共2针。笔者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多使用本法,能有效改善肺通气。
新冠重症肺炎患者元气大亏,遂用十全大补针大补元气,固护正气。十全大补针为20针,包括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天枢、双侧大横、双侧滑肉门、双侧外陵、双侧强肾以及肝穴、脾穴、心穴、降胃气穴、降肺气穴、升肝穴等,可大补元气,调节脏腑阴阳平衡。针刺月老臂针、新腹针肺部对应区应用了应象理论,直接通过远治法对病灶进行干预。本案还进行了传统穴位的干预,太阳为开,太阴为开,阳动阴随,肺气疾病与膀胱经不开有关,膀胱与肺是别通关系,针刺束骨、通谷协助肺气宣肃功能;足三里、丰隆、地机、筑宾清热健脾化痰;神门、大陵、内关、太溪强心补肾。针刺治疗激发了患者脏腑气血自我调节功能,使其肺功能得以恢复,最终得以“脱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