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陈抟太极之美
(2022-11-01 14:44:14)太极图与重庆有着不解之缘,它们之间的缘分纽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名人——陈抟。据传,宋代大家周敦颐得益于陈抟老祖经种放、穆修之手所传“无极图”才得以著成《太极图说》,太极图也由此公之于世。陈抟,《宋史》有传,此人“好读《易》,手不释卷,常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陈抟也是道教至尊之一,道教徒尊之为“陈抟老祖”。陈抟在《易龙图》序中,自称“西蜀崇龛人”。四川大学教授胡昭曦先生通过史料梳理和实地考察,论证了陈抟是重庆潼南崇龛人。陈抟的著作较多,《宋史》记载他还著有“《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诗六百余首”。
太极之智中医内核
太极图,也称“阴阳鱼太极图”,被誉为“天下第一图”,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太极图虽然图式简单,却内涵丰富,可谓“大道至简”。它不仅涵盖宇宙、生命、物质、能量、运动、结构等内容,也能阐明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例如《周易》指出宇宙本质“一阴一阳之谓道”;阐释天地生成之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老子》更是明确提出宇宙万物生化之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太极是天地阴阳抽象概念,五行是抽象阴阳在大地的具体表现。阴阳描述天之象、五行阐释地之形,正如《周易》所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太极图的智慧给了中医很大的灵感,特别是对中医四时阴阳五行藏象理论模型的阐释,完美地将《老子》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化作中医“人与天地相参”的医学模式实现的桥梁。
《黄帝内经》也强调阴阳的重要性,明确指出:“阴阳,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借助五行将天之四时、地之五方与人体五脏与情志变化组合成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与人类社会相通的天地人整体系统。阴阳五行学说阐释宇宙万物借助大地五行归属实现“人法地”环节,五行归属天之阴阳,完成了“地法天”环节;天即阴阳之道,由此实现“天法道”。阴阳即是天地自然之道,借此实现“道法自然”环节。中医是研究人体生命的学科,将人体五脏借助五行通达天地阴阳,保证五脏通天、生生之气通天,完成“人与天地相参”的医学模式的实现。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保证了“人与天地相参”医学模式的实现。
现代西方医学模式逐渐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模式转化,更加重视自然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中医学模式利用阴阳在天成象,是寒来暑往的春夏秋冬,五行在地成形,是东南西北中五方地貌,天地阴阳五行关系成就了中国时空化的医学模型。中医医学模型与医学模式的统一性让“整体观念”落到实处,让几千年“三因制宜”诊疗理念有了新的阐释。这也是当今巴渝学者守太极正统文脉,对中医模式与模型关系的阐释。
太极文化大医之道
《老子》云:“上善若水。”太极文化如水一般深邃幽远,渗入了百姓生活的多个方面。太极图集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的价值追求。“和”理念在中医药文化中的运用有“疾病之治,以和为期”“大医之道,以和为美”“生命之养,和于术数”。陈抟老祖的太极图在中医药学者的研究中得到实用性阐发,更是对中医药文化研究的贡献。
浩浩长江东逝水,巴渝与太极的不解之缘已达千年,相信这份缘分的羁绊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发深厚。对太极文化的守正创新,将在巴渝大地上持之以恒地推进。(唐禄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