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yb.cn/uploads/image/2011/05/110505150155_9836.jpg
冯世纶教授师承于董建华、赵绍琴、胡希恕等著名中医,数十年来一直从事经方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系统整理总结了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对经方研究成果,并考证了经方理论体系的形成,率先提出《伤寒论》属中医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发表了"《伤寒杂病论》是怎样撰成的"等论文。冯世纶教授多年潜心于学术研究及临床,破解了多个学术困惑,指出经方是有独特理论体系,不同于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脏腑经络辨证体系。其临床应用经方治疗内、妇、儿、外科等病,药简而效彰。
http://www.byb.cn/uploads/image/2011/05/110505150155_9836.jpg
http://www.byb.cn/uploads/image/2011/05/110505150156_59.jpg
http://www.byb.cn/uploads/image/2011/05/110505150158_8876.jpg
胡希恕先生和冯世纶教授合影
http://www.byb.cn/uploads/image/2011/05/110505150159_8141.jpg
生姜有治疗慢性咽炎的作用
http://www.byb.cn/uploads/image/2011/05/110505150200_7360.jpg
急性肾炎的方子-越婢加术汤
http://www.byb.cn/uploads/image/2011/05/110505150201_5271.jpg
治疗颈椎病的方子-葛根汤
http://www.byb.cn/uploads/image/2011/05/110505150202_2079.jpg
常见太阳病的症状
http://www.byb.cn/uploads/image/2011/05/110505150203_5620.jpg
常见太阳病
http://www.byb.cn/uploads/image/2011/05/110505150204_8453.jpg
治疗鼻炎的方法-按摩鼻沟
http://www.byb.cn/uploads/image/2011/05/110505150151_8186.jpg
治疗感冒的方子-姜糖水
常见病有数百种,但是《伤寒论》把人体的几乎所有疾病划分成了六种,六经辨证,就是把几乎所有疾病划分成了六类,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在这个范围内,就是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太阴。很多看似不相关的疾病都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治疗和调养。
太阳病就是疾病表现在身体的表面,并且表现的是一种亢奋的症状状态。一旦我们体表出现了疼、肿、痒,并且还会怕冷,那么基本可以判断是得了太阳病。古人把皮肤、肌肉、筋骨都认为是身体表面,就是身体的最外面。
很多疾病在发展过程中都容易表现为太阳病,常见的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急性肾炎、背痛、常年头痛、感冒、水肿、风湿、类风湿、牛皮癣、急慢性荨麻疹、腰肌劳损、腹泻、慢性鼻炎、鼻窦炎、支气管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皮肤瘙痒症、肩周炎等等。 治疗太阳病应该采取发汗的方法,帮助人体把外邪排出体外,但不要发大汗,应该发小汗,发大汗会伤害正气。
慢性鼻炎经常摩鼻沟,把双手大鱼际搓热,从上向下按摩迎香穴的位置,有助于缓解慢性鼻炎。
皮肤瘙痒的病人可以采用干洗身的方法,就是用双手摩擦全身皮肤。《金匮要略》中说:"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就是说,我们出现皮肤瘙痒,血脉壅塞不通,用这种方法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从而对皮肤瘙痒有效。此法,对于常年容易感冒的人,也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姜是治太阳病常用的。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几乎所有发汗的药方都含有生姜或干姜,所以姜是太阳病保健的首选药物。平时含一片生姜片,可以预防感冒,还可以止咳。有些人不习惯含姜片,可以服用姜糖茶。 配方:生姜6-8片、红茶茶叶3克、红糖25克。
服法:用沸水冲泡5分钟即成。每日2剂。多次服饮。
尤其适合于疼痛并且遇到风或者受凉之后容易出现或者加重的情况。
经方大师阳明说 【草根一生】
http://www.byb.cn/uploads/image/2011/05/110505154009_7419.jpg
阳明病的症状
http://www.byb.cn/uploads/image/2011/05/110505154010_146.jpg
现场演示
http://www.byb.cn/uploads/image/2011/05/110505154011_8252.jpg
冯老现场教大家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云手
http://www.byb.cn/uploads/image/2011/05/110505154012_1186.jpg
动作分解
http://www.byb.cn/uploads/image/2011/05/110505154014_2397.jpg
动作分解
http://www.byb.cn/uploads/image/2011/05/110505154008_2326.jpg
动作分解
古人把疾病分成六类,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今天要跟大家说的是阳明病。
有两种情况认为是阳明病,一个是"胃家实",一个是怕热、爱出汗,有的人就是比别人怕热,并且出汗也多,平时光想吃点凉的,喝水也多,他就是怕热还爱出汗,如果一个人有这种情况,就是他有阳明病,他为什么怕热并且爱出汗呢?就是他的身体里面有热导致的,胃肠有热,身体里面是一团火,所以他就怕热不喜欢热,光喜欢凉一点,吃点凉的,同时他身体里面有热,所以他也出汗多,这是第二种情况,很好理解,古人说这是阳明病的外在表现。第一种情况,说"胃家实",这个不好理解,其实胃家实,就是指的里面有热,古人认为我们身体最里面,包括食管、小肠、大肠在内的,人体的消化管道,疾病集中反映在一个部位,并且表现为特别亢奋的阳热实状态,就叫阳明病。
阳明病都包括以下病症。
http://www.byb.cn/uploads/image/2011/05/110505152552_4543.jpg
阳明病症
许多喝酒比较多的人,有一些规律,他们刚开始喝酒不是特别多的时候,是越喝越热,面色红,声高气粗的,并且随着饮酒量偏多时间持续的越长呢,就更加加重,逐渐的在这些表现的基础上又开始有了手脚怕凉,这说明身体内的热也比较重了。这时候用什么来解决这种虚实夹杂的情况呢?
http://www.byb.cn/uploads/image/2011/05/110505152553_7627.jpg
绿茶和苦丁茶
http://www.byb.cn/uploads/image/2011/05/110505152554_6094.jpg
槐花苦丁茶的制作饮用方法
温胆汤考识 【草根一生】
(2014-11-02
08:27:51)[编辑][删除]

温胆汤是《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一张名方,主要用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原方由竹茹、枳实、半夏、生姜、陈皮、甘草六味药组成。到了宋代,在陈无择所著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又在温胆汤原方中加上茯苓、大枣二味,但目前临床上一般不用大枣。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认为本方主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并在《伤寒心法要诀·汇方》中以歌诀形式概括其主证为“口苦呕涎烦惊悸”。但现在临床上运用本方可以治疗许多病证,所以,有必要重新加以研究。
从温胆汤的药物组成来看,本方属于化痰清热,和肝胆,除虚烦,定惊悸的方剂,作用在于清而不在于温,与温寒暖胆的方剂明显有别。那为什么不把本方叫做“清胆汤”,反而叫“温胆汤”呢?
中医认为肝属刚脏,性喜条达而忌抑郁,胆喜宁静而恶烦扰。《备急千金要方》说:“胆腑者,主肝也。肝合气于胆,胆者中清之腑也”,可见肝胆在生理上是相互沟通的。由于肝胆之气具有生、升的特点,以舒畅条达为平,古人将肝胆之气比类如春气之温和,温则胆气乃能条达。如果痰热邪气客于肝胆,则肝胆失其温和则发病。欲复其性,必先去其痰热,痰热去则胆气自和而温,因此用“温胆汤”作为方剂的命名。
一 失眠辨证论治
1,伴眩,用温胆汤,
2,伴胸腹动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3,伴胸满,烦,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4,伴腹痛,舌红,用黄连阿胶汤,
5,多疑,恍惚,皮肤干,用酸枣仁汤,
6,精神萎糜,归脾汤,
7,伴心慌,舌暗,用血府逐瘀汤。
以上几点,随症加减,灵活运用,失眠效宏!
伤寒临床总结之二:
呼吸系统,
1,咽有异物感,半夏厚朴汤,
2,咽干,咽痛,嘶哑,桔梗汤,
3,无汗而喘,麻黄汤,
4,有汗而喘,有汗而喘,麻杏石甘汤,
5,痰,唾,涕,小青龙汤,
6,痰黏稠难咯,排脓散,
7,痰黄黏稠,胸痛,便秘,小陷胸汤,
8,咳逆,食欲不振,麦门冬汤,
9,咳递,心悸,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10,咳,烦,舌红,泻白散合青黛散。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用之得当,力专效宏!
伤寒临床总结之三:
疼痛,
1,颈部强直,葛根汤,
2,腰重而冷,甘姜苓术汤,
3,关节肿大,桂枝芍药知母汤,
4,四肢痛,厥冷,当归四逆汤,
5,四肢麻,自汗,黄芪桂枝五物汤,
6,痛,腹胀,五积散,
7,痛,便秘,大黄附子汤,
8,痛,恶寒,精神萎糜,麻黄附子细辛汤,
9,痛,多汗,桂枝加附子汤,
10,痛,无汗而喘,麻黄汤。
疼痛病,寒湿瘀,症状多,仔细瞧,麻桂附,姜当芍,用好药,施方疗!
伤寒临床总结之四:
消化系统,
1,利,烦,项强,葛根芩连汤,
2,利,痛,脉数,黄芩汤,
3,痞,烦,出血,泻心汤,
4,痛,烦,失眠,黄连阿胶汤,
5,痛,便秘,神昏,痞,大承气汤,
6,呕,利,烦,半夏泻心汤,
7,呕,利,烦,绞痛,厥冷,乌梅丸,
8,呕,身痛,五积散,
9,痛,四肢冷,四逆汤,
10,呕,利,头痛,腹痛,吐涎沫,吴茱萸汤,
11,吐,利,食不化,理中丸,
12,慢性腹痛,消瘦,便干,小建中汤,
13,腹痛,腹胀,枳实芍药散。
胃肠病,对症疗,分寒热,辨虚实!
伤塞临床总结之五:
循环系统,1,悸,眩,苓桂术甘汤,
2,悸,眩,呕,温胆汤,瓜蒌薤白半夏汤,
3,气短,头昏,多汗,生脉散,
4,悸,贫血,脉结代,炙甘草汤,
5,悸,怕冷,参附汤,
6,胸痛,舌黯,血府逐瘀汤。
循环病,病疾多,实证痰饮瘀,虚证血阴阳!
小柴胡汤,作为少阳病的主方,是应用频率极高的名方。
小柴胡汤:柴胡24黄芩9人参9半夏9生姜9大枣4甘草9
半夏泻心:黄连 3 黄芩9 人参9半夏9干姜9大枣4甘草9
如果不细究生姜和干姜的区别,两个汤剂的区别只在柴胡和黄连。有了柴胡的加入,这个寒热并用,升降同时的方剂就入少阳的肝胆,左右逢源,运用广泛,成为一个明星方剂。去掉柴胡,加入黄连的半夏泻心汤就是寒热并用,治疗脾胃病,寒热错杂的常用方剂,区别为痞证的有无。
柴胡20克以上,解表退热力强,疏肝10克足已,升阳引入肝胆经3到5克。
如果少阳不和,同时有阳明里实的症候,如果舌苔黄燥,就不用小柴胡而加减为大柴胡汤。小柴胡去甘草人参而加白芍大黄枳实,即是有名的大柴胡汤,可以用来替代大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来使用,其痛在心下而不在大腹部是鉴别的重点。所以胆道结石症、胆绞痛、急性肝炎、急性阑尾炎、单纯性肠根阻都可以用大柴胡加减。
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清胰汤,就是以大柴胡为主方加减而成的。
和大柴胡汤对偶统一的方剂是少阳不和,太阴脾虚的柴胡桂枝干姜汤。
把握胁肋痛心情不佳、津液不足的口渴、脾阳虚的便溏三大病机主症。则此方剂的运用范围也极大扩展。
津液不足的口渴,糖尿病常见,所以糖尿病患者兼精神抑郁的可以加减使用。
便溏,慢性结肠炎,只要情绪不佳,可以结合痛泻药方使用。
乳腺增生、胁肋疼痛的病症加软坚散结的中药,非常有效。
对治疗心脾阳虚的外感热证,很对症。
对于少阳郁热,三阳同病的现代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效果很不错。方剂中,小柴胡去甘草和解少阳,大黄清泻阳明之热,桂枝茯苓畅三焦解太阳之表证,龙骨牡蛎铅丹镇静安神。
小柴胡加芒硝而为一清少阳之热为主的方剂。
小柴胡加桂枝汤,成为柴胡桂枝汤,治疗太阳少阳合病,有四肢烦疼症候有效。
伤寒论中的柴胡类方剂共有六个,其中五个为常用方剂,而小柴胡汤几乎是整个伤寒112个方剂中最重要的一个方剂。掌握柴胡类方剂是掌握经方的关键入手。掌握小柴胡汤的加减运用,可以快速入处方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