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中医龚千锋是江西省中医药大学教授,对中药炮制有其独到的研究。中药来源非常广泛,其内在成分也十分复杂,加工炮制与中药的疗效关系极为密切,炮制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疗效。下面就几种常用的中药谈谈其炮制增效的原理。
黄芩清热燥湿药,性寒味苦黄芩在传统的冷水软化切片过程中,常常有变绿现象,有“越绿疗效越好”的说法。经研究证实,其变绿原因是黄芩的有效物质:黄芩苷等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被自身存在的黄芩酶水解产生黄芩素和葡萄糖醛酸。黄芩素是一种邻位三羟基黄酮,本身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而变绿、失效。故此“黄芩越绿疗效越好”的理论是不科学的,为了防止炮制时黄芩变绿,可将冷水浸润法改为蒸制法软化。其方法是将原药材除去杂质,置上大汽的蒸锅内,蒸30分钟,取出,趁热切片。其有效物质——黄酮类成分含量最高,抗菌作用最强。黄芩蒸制后可以破坏酶,保存甙类成分,酒炙后可缓和其苦寒之性,有效成分可提高16.7%,从而可以提高疗效。
延胡索一味良好的止痛药,为了提高临床效果,传统有醋炙、醋煮、酒炙等法。延胡素的镇痛有效物质是延胡索乙素等生物碱成分,它们在生药中是呈游离状态,难溶于水,但经过米醋煮制后结合成延胡索乙素醋酸盐,入汤剂时易被煎出。实验证明,延胡索水煎液中总生物碱含量:醋制品为49.33%,生品为25.06%,提高近1倍,从而增强了药物的镇痛效果。《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载:“酸先入肝。”醋制入肝而止痛。故在元胡止痛片、舒肝丸、定痛五香丸、乌金丸等中成药中都是用醋制延胡索来增强其疗效。
杜仲一味补阳药,其功效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杜仲的炮制方法甚多,有蜜炙、姜炙、盐水炙、醋炙、炒炭、砂炒等。现多采用盐水炒至焦黑色,丝易断为度。杜仲主含杜仲胶、树脂等成分。杜仲胶为一种硬性橡胶类,它的存在阻碍补肾壮腰的成分煎出,经盐水炒后,药物在高温处理中硬性橡胶受到破坏,这样就可以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增强其疗效。降压成分是松脂醇2-β-D葡萄糖甙,动物实验证明,其降压作用,盐水炒比生杜仲强1倍,杜仲煎剂比酊剂作用强。故此,盐水炒后可直走下焦,增强补肝肾、强筋骨及降血压的作用。
何首乌补阴药。其性温,味苦、甘、涩,入肝、心、肾经。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通便及清热解毒的功能。
生首乌苦泄性平兼发散,具解毒消肿、润肠通便作用,用于风疹瘙痒、肠燥便秘、久疟不止、高脂血症等。经黑豆汁拌蒸后,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胶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高脂血症等。同时消除了生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使慢性病人长期服用而不造成腹泻。本品含有卵磷脂约(3.7%)、蒽醌衍生物、二苯乙烯甙、淀粉、脂肪、矿物质等。其中卵磷脂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为构成神经组织,特别是脑脊髓的主要成分,也是红白血球及其他细胞膜的必要原料,并能促进血液细胞的新生发育,具有良好的滋补作用,何首乌中的卵磷脂能阻止胆固醇在肝内沉积,阻止类脂质在血清滞留或渗透动脉内膜,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游离蒽醌类也能促进胆固醇的代谢,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再吸收。二苯乙烯甙衍生物亦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作用,且有保肝作用。临床上用首乌制剂治疗高脂血症,具有较明显的稳定作用。所含的结合性蒽醌能促进肠管蠕动,导致泻下。经黑豆汁制后,使有泻下作用的结合蒽醌转为无泻下作用的游离蒽醌,故免去蠕肠。制后还原糖增加1倍,故增强了补肝肾、强筋骨、乌须发之功效。
总之,中药必须依法炮制,才能保证质量,提高中医中药炮制的宗旨就是为中医临床服务。但鉴于传统炮制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内容丰富,理论奥妙,加之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还只是刚刚开始,故此还有许多古老的炮制理论和多数中药炮制原理尚未得到证实和阐明,有待我们去努力探索研究,使中药发挥更好的临床效用。(龚千锋
张的凤 江西中医药大学)
新型高分子无铅无丹无油无毒无污染衣物,无需烘烤就能直接粘贴的膏药制作技术
配方1:
中药粉(100目至300目越细越好)适量 马来树脂胶(简称马来胶)适量 透皮剂适量(透皮剂一般用氮酮、冰片、樟脑之类的)
制作步骤与方法:把马来树脂胶,用文火溶化,待冷却到75度左右,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加入100目至300目(越细越好)的中药粉,充分搅拌均匀后;离火冷却至55度左右加入适量透皮剂搅拌均匀就可摊涂成厚薄均匀的膏药了.
膏药的摊涂:个人诊所无需摊涂膏药的机器,自己制作一套简单的不锈钢膏药涂敷机就可以满足需要了, 摊涂膏药前,要先把制膏机(膏药涂敷机)出料口调至你所需的厚薄,再将你事先熬好的膏药原料放入制膏机内缓缓拉出,最后用裁剪刀剪至所需的尺寸再装袋密封即可.
配方2: 药物浓缩液或药物浸膏适量
马来树脂胶(简称马来胶)适量 透皮剂适量(透皮剂一般用氮酮、冰片、樟脑之类的)
制作步骤:把马来树脂胶,用文火溶化,待冷却到70度左右,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加入药物浓缩液或药物浸膏,充分搅拌均匀后,再继续以文火加热以除去水气;然后离火冷却至55度左右加入适量透皮剂搅拌均匀就可摊涂成厚薄均匀的膏药了.
处方A: 威灵仙90g
羌活50g 独活50g 秦艽50g 防风50g 地龙50g 骨碎补50g 干姜90g 三棱50g 莪术50g 清风藤50g
透骨草60g 寻骨风60g 桂枝50g 鸡血藤50g 乌梢蛇50g 海风藤60g 辣椒90g 元胡50g
洋金花50g
处方B: 马钱子60g
生草乌60g 地鳖虫50g 白芥子30g 荜拔30g 乳香30g 没药30g 血竭30 肉桂50g 细辛30g全虫30g 蜈蚣30g
冰片40g 丁香30g 樟脑20g 透皮剂、促进剂各3%
制法: 1.将上述处方A类药材加水浸泡1小时后,加热煎煮2次,每次煮沸后续煎0.5小时,滤取药液,将两次煎煮的药液静置24小时以上,滤取上清液浓缩至浸膏状,
挂旗或用波梅氏比重表测相对密度1.1~1.20 (70-80度)备用.
2.将上述处方B类药材除冰片、樟脑单独粉碎外,其余药物混合粉碎成极细粉,放在密闭容器中备用.
3.取马来胶(按配比
药1:马来胶3.5-4),以文火熔化,待冷却至70度左右时,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处方A类药物浸膏,充分搅拌均匀后,继续以文火加热以去除水气.再冷却至50度左右加入处方B类细粉,充分搅拌均匀后即可摊涂.
4.摊涂:先把制膏机出料口调至厚薄均匀,再将膏药放入制膏机内缓缓拉出,最后用刀切至所需要的尺寸装袋密封即可.
方解及作用机理 方中威灵仙、羌独活、秦艽、防风、辣椒、鸡血藤、桂枝、清风藤、海风藤、透骨草等药具有祛风湿、温散寒邪、宣通经络之功;威灵仙、骨碎补等有软化骨刺、温
经健骨之功;地龙、三菱、莪术、地鳖虫、乌梢蛇、乳香、没药、血竭等有活血通瘀、搜风解痉作用;马钱子、生草乌、全虫、蜈蚣、洋金花、元胡更有活血通经止
痛作用,纵观全方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淤、强筋健骨止痛等多方面的作用和功效.
灵仙膏方药物多辛温、气味芳香走窜之品,具有较强的穿透力,透皮吸收良好,贴敷后,可使病灶部位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使痹阻之经络得以畅通,不仁之腠理得以濡润拘急之经脉得以柔韧,淤血得以消散,使病灶得到控制和好转,功能得到恢复
新型膏药制作方法
处
方1:麻黄45 稀签草50 海风藤50 羌活50 桂枝35 生马钱子30 田七10 生龙骨15 炮甲15 白附子30 乳香
20 没药20 筚拨30 山萘20 独活20 玄参25 当归40 荆芥35 双花30 川椒40 干姜45 急性子30 木
瓜45 川芎40 牛膝50 杜仲50 生川乌40 生草乌40 生南星40 生半夏40 牙皂50 云南一枝篙50
处方2:公丁香
血竭各12 土鳖虫 炒白介子 煅自然铜 红花 川断 蜈蚣 全虫 五倍子 水牛角粉各20 乳香 没药各6共为细末.
制法:将处方1的药物水煎三次,头两次煎三小时过滤,第三次煎两小时过滤,合并三次滤液熬成流浸膏. 膏药制作方法:医用压敏热溶胶1000克,放入锅内加热融化,先将药粉徐徐加入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流浸膏,50毫升氮酮,继续搅拌,然后摊膏.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通督活血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2018-04-11
10:42:52)[编辑][删除]
李同生 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
方剂: 黄芪18克(2钱),当归9克(3钱),丹参18克(2钱),杜仲9克(3钱),没药9克(3钱),地龙9克(3钱),苏木9克(3钱),泽兰叶9克(3钱),狗脊12克(4钱),鹿角片18克(2钱)(另包,先煎)。
功用: 通督活血,益精填髓。
用法:方中鹿角片另包,先煎30分钟,再与诸药同煎,沸后,文火煎50分钟,每日1剂药,水煎两次。分两次服用,每服150毫升左右,饭后两小时温服。
加减:本方适用于肾精亏乏,痹阻督脉者,若下肢痹顽痿废,麻木疼痛甚者,加牛膝、木瓜、五加皮各9克;兼有舌苔白腻,脉濡缓,口渴不欲饮,怠倦困乏,湿重者,酌加萆薢、苍术、防己各9克;兼有口渴欲饮,舌红少苔,脉弦细,面色红赤,阴虚火旺者,酌加炙黄柏、生地各9克,泻火坚阴、滋养肝肾;疼痛甚者,加乌梅、元胡各9克,广三七5克,活血祛瘀镇痛;兼有风湿、游走窜痛、痛无定处、顽麻不仁者,酌加威灵仙9克,防风6克,秦艽、羌活各9克。
方解:方中当归、黄芪补气生血,为“饥因劳疫”所设;丹参去瘀生新、行而不破;赤芍祛瘀止痛,常与当归、黄芪相伍行瘀血滞,发散内外之风气;地龙走血分,能通血脉、利关节、消瘀滞、疗痹痛。以上诸药均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之功效。鹿角益肾,行血消肿;杜仲温肾助阳,益精补髓,强筋壮骨;狗脊补肾壮腰,祛风定痛,此三味皆有填补奇经,壮腰益肾之力。综观全方,可收补益肝肾、通督活血之效。[韦良渠
摘自李同生《名医治验良方》]
通督止痛汤加减治疗脊椎滑脱症
(2018-04-11
10:43:58)[编辑][删除]
赵继荣 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方药:当归18克
川芎12克
赤芍15克
桃仁12克
红花12克
元胡12克
寄生12克
杜仲12克
木香9克
狗脊12克
乳香6克
没药6克
牛膝15克
土鳖虫10克
山萸肉12克
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口服。
效用:活血通督 通络止痛 补肾壮腰。
方解:祖国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腰部受伤,肾气乃虚而血脉瘀阻,以活血通督、通络止痛、 补肾壮腰之剂治之,可以改善血液、淋巴循环,从而清除神经、组织的水肿,使血清中的致痛物质含量下降,促进疾病的康复。
摘编自《中医正骨》1998,10(3):30]
通督活血汤
摘自2024-5-10中国中医药报
杨利学,男,陕西省名中医,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骨伤专业学术带头人、骨伤教研室主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脊柱骨科主任医师。从事骨伤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年,擅长诊治脊柱损伤及脊柱疾病。发表专业学术论文61篇,主编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中西医临床骨伤科学》,参编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基础》,中医、中西医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以及《脊柱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学》等。
组成:山茱萸15g,熟地12g,杜仲12g,金毛狗脊12g,川牛膝18g,泽泻18g,秦艽15g,独活30g,姜黄15g,苏木12g,夜交藤18g,地龙12g。
功效:补益肝肾,通督活血,祛湿止痛。
方解:伤科腰痛大多属于退行性脊柱病及寒湿跌损等病因引起的症状,往往病程长,迁延难愈,伴有下肢放射痛及麻木等症状,或伴有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多治以补益肝肾。
方中山茱萸、熟地为君药,补益肝肾、填精益髓、滋阴养血。杜仲、川牛膝、金毛狗脊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三药同入肝、肾经,合用可以增加补肝肾、强筋骨疗效。独活入肾经易下行,善疗腰下之痹症,用量稍大,因独活量大有风药润剂之功效。秦艽归胆、肝、胃经,有祛风湿、止痹痛、疏利关节的作用,泽泻性寒,归肾经、膀胱经,具有清热渗湿的作用,有使邪由膀胱经而出之意。秦艽、金毛狗脊和独活配伍,可用于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所导致的腰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熟地的加入可以防止三药温补太过,川牛膝更有活血之效。腰痛病多以劳疫伤肾、反复外伤、风寒湿邪所犯发病,久则督脉受损,气凝血滞,寒湿阻络,营卫不得宣通而致腰腿痛及麻木等症。方中姜黄、苏木配伍活血破血、通络止痛,姜黄擅治疗腰背之瘀痛、苏木行血祛瘀,二者合用破气行血,止下焦瘀痛。夜交藤补血活血,可治疗血虚痹症,同时兼有祛风湿痹痛功效;地龙味咸性寒入肾经,清热平肝、息风止痉、通络除痹,二者合用通络祛风湿之痹作用更强。
方中温热与寒咸之品同用温阳不伤阴,补血活血通络药合用祛邪不伤正,祛风祛湿与解表利尿药同用湿从表化、从小便而出。金毛狗脊和杜仲同用善治腰部督脉不通之痹痛,为本方取名之缘。
加减:湿邪偏重加苍术、薏苡仁;下肢放射疼痛明显重用白芍,加蜈蚣;寒重用附片,加白芍;瘀痛明显用桃仁、红花;久病腰膝酸软疼痛可加鹿角胶、龟板等。
(陕西省商洛市中医医院 李永志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李智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