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蛴螬入药有奇功

(2022-09-20 04:16:15)

摘自2022-9-19中国中医药报
刘小平 湖南省洞口县中医院
蛴螬本无人知晓,但由于它与古代名人扯上了故事,因而为人们所熟知。
《孟子》记载,战国时期陈仲子“不入洿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故而“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而耳有闻,目有见。”
《晋书》载,三国末年盛彦,“母王氏因疾失明……躬自待养,母食必自哺之。母既疾久,至于婢使数见捶挞。婢忿恨,伺彦暂行,取蛴螬炙饴之。母食为美,然疑是异物,密藏以示,彦见之,抱母恸哭,绝而复苏。母目豁然即开,从此遂愈”。
以上这两个历史故事中,陈仲子食用蛴螬之后“耳有闻,目有见”,盛彦之母“目豁然而开”,可见蛴螬功效的神奇。
蛴螬为金龟子科昆虫朝鲜黑金龟子的干燥幼虫,也叫地蚕,成虫会飞到植株上咬食叶片。因为它爱吃土豆,还有的地方管它叫“土蚕”。
蛴螬可入药,其味咸、性微温,入肝经,有毒。《神农本草经》将蛴螬收为中品:“主恶血,血瘀,痹气,破折血在胁下坚满痛,月闭,目中淫肤,青翳,白膜。”张仲景的名方大黄虫丸利用蛴螬破瘀散结之功,将其与水蛭、虻虫、虫、大黄等配伍。明代李时珍认为“盖此药能行血分,散结滞”,故能治翳障。近代名医张锡纯也善于用蛴螬治疗白内障,提出:“内障宜油炙服之,外障宜取其汁,滴目中”。蛴螬还能止痛止筋急,亦有解毒下乳之功。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中收载的大黄虫丸、大黄虫胶囊、大黄虫片处方中均用到蛴螬。
药房、药店一般都不置备此药,使用时需患者自备,所以兼涉到采集加工的问题。蛴螬一般在5~8月间翻土捕捉,洗净,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或者再与米同炒,炒至米呈焦褐色为度,碾成粉备用。

菖蒲:祛痰化浊 辛散消痞(转)【草根一生】

 (2015-06-03 16:05:17)[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石恩骏《本经》发微释百药
菖蒲:祛痰化浊 辛散消痞

    菖蒲“气味辛温,无毒。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窍,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本经》)

    诸书所载,石菖蒲均为芳香化湿,开窍宁神之药,然祛痰化浊实为其基本功用,此《本经》所旨也。

    前人有“怪病皆生于痰”之论,寻常之病与痰浊有关者实不为少数。

    余曾患痰饮伏留上焦之证,胸闷气促,全身乏力,心率慢至45次/分,疑有心肌损害,苔黄腻脉滑迟,以痰热之辨用黄连温胆汤未效,加石菖蒲12克于方中数剂而愈。

    余于临床凡用平胃散、二陈汤、保和丸、茯苓丸、三子养亲汤、清气化痰汤等除痰消积方中多稍加石菖蒲,诸方消痰化气除痞利湿化浊之力则有所增加。用补益之方,也常稍加石菖蒲,借其行痰湿之力,则方有流动上下之性,无有滞涩之害也,

    痰湿阻于经络,致肢节疼痛,关节肿胀之痹证,故诸痹方中可用石菖蒲。

    咳逆上气无论寒热,多有湿痰阻于气道,若为脾不化湿,痰涎壅滞,石菖蒲善治之。

    冠心病之发作每有寒热之痰阻于行血之心窍,余重视这一病机,常于益气化瘀,行气化瘀诸方中加石菖蒲;癫狂、痴呆诸证,其神明之心窍为痰所蒙蔽,石菖蒲为常用之药。至于中风、温病热邪内扰,痰浊蒙闭心包,以致神昏失语,痰盛气粗,菖蒲郁金汤可用之。

    鼻塞脓浊涕,头痛闷胀之鼻窦炎,余用石菖蒲、蚤休等量为水泛丸服之有效;慢性鼻膜炎,用石菖蒲、苍耳子等量,麻油熬炼枯焦,取油滴鼻甚效。

    慢性咽炎类梅核气,声音不利,为痰结气郁之证,余以半夏厚朴汤加石菖蒲、蝉衣等治之有良效。

    治神经性耳鸣并听力下降,早期用石菖蒲、茯苓、蝉衣、生龙齿、生地、丹参,时日稍长则须石菖蒲与左右归丸为方。此方也适用于老年性耳聋。

    痈疮肿毒,常有痰毒为祟,石菖蒲辛散消痞,化痰散结故可用之,多种感染性疾病如有痰浊脉证,余多用石菖蒲,认为其具解毒消炎之功能。

    湿痰滞于肠胃,故胃痞而腹泻,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迭治不愈,缠绵难解者,脾虚气弱之外,多有痰热稽留,可加用石菖蒲。

    老年人智力减退则健忘,辨事物皆不明,并精神抑郁,性情孤僻,所谓老年性痴呆也。此因肾虚脑髓渐空,复有痰浊阻于清窍,以致精神不爽,神志混淆。余常用还少丹,此方益肾,并有石菖蒲除痰。

    又有古方读书丸(石菖蒲、炙远志、熟地、菟丝子)治心肾亏损,记忆力减退,也可用于老年性痴呆,余用于多种类型之神经衰弱。

桑家将

 蛴螬入药有奇功 (2018-07-08 05:07:50)[编辑][删除]
标签: 

杂谈

 


桑树全身是宝,从果实桑椹、根皮桑白皮、根桑根、枝桑枝以及叶桑叶等对人体都有不同疗效,包括桑白皮治肺热咳嗽及皮肤水肿,桑椹则治体质虚弱及失眠健忘等,桑叶则适宜治疗心火热及高血压等,但各部分切不可混淆乱用,否则尽管是同一棵草药,却会导致病况火上加油,甚至加重病情。桑叶可用来泡茶饮用,对体热及心火热,或者是因高血压而有失眠问题的病患有帮助,但因为它性寒,必须牢记不适宜长期服用


桑椹
磨粉冲水饮治盗汗
桑椹具有补肝肾的功效,对于体质虚弱所造成的失眠及健忘都有所帮助。有些人喜欢用它来泡酒,建议以桑椹青果入酒,当然用红熟果子也可,熟果带甜,惟在浸酒时必须不时摇晃以免熟果腐烂而影响酒质。
桑椹若与其他草药如何首乌,枸杞子等配伍,效果会更好。
桑葚配女贞子和旱莲草水煎服可以治肝肾阴虚、血热血虚造成的须发早白。脾胃虚寒的人一次不要多吃

早在2000多年前,桑椹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因桑树特殊的生长环境,使桑果具有天然生长、无任何污染的特点,所以桑椹又被称为“民间圣果”。它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葡萄糖、蔗糖、果糖、鞣质、苹果酸、钙、维生素B1 、B2 、C 、尼克酸等成分,营养是苹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种功效,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常吃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


功效:
它有改善皮肤(包括头皮)血液供应,营养肌肤、使皮肤白嫩及乌发等作用,并能延缓衰老。桑椹是中老年人健体美颜、抗衰老的佳果与良药。常食桑椹可以明目,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的症状。桑椹具有免疫促进作用。桑椹对脾脏有增重作用,对溶血性反应有增强作用,可防止人体动脉硬化、骨骼关节硬化,促进新陈代谢;桑椹可以促进血红细胞的生长,防止白细胞减少,并对治疗糖尿病、贫血、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神经衰弱等病症具有辅助疗效。桑椹具有生津止渴、促进消化、帮助排便等作用,适量食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刺激肠蠕动及解除燥热。中医认为,桑椹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日等功效。

适合人群:一般成人适合食用。女性、中老年人及过度用眼者适合食用。
适用量:每次20~30颗(30~50克)。

桑椹有黑、白两种,鲜食以紫黑色为补益上品。未成熟的桑椹不能吃。熬桑椹膏时忌用铁器。因桑椹中含有溶血性过敏物质及透明质酸,过量食用后容易发生溶血性肠炎。少年儿童不宜多吃桑椹。因为桑椹内含有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鞣酸,会影响人体对铁、钙、锌等物质的吸收。脾虚便溏者亦不宜吃桑椹。桑椹含糖量高,糖尿病人应忌食。

食用方法:
桑椹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熄风、滋液的功效。用于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眩、耳鸣、瘰疠、关节不利等病症。《随息居饮食谱》载“滋肝肾,充血液,法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
《本草疏经》载“桑椹,甘寒益血而除热,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
 

吃桑葚的好处
1、桑椹中的脂肪酸具有分解脂肪、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作用;
2、桑椹含有乌发素,能使头发变的黑而亮泽;
3、桑椹有改善皮肤(包括头皮)血液供应,营养肌肤,使皮肤白嫩及乌发等作用,并能延缓衰老;
4、桑椹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可以防癌抗癌;
5、桑椹主入肝肾,善滋阴养血、生津润燥,适于肝肾阴血不足及津亏消渴,肠燥等症;
6、常食桑椹可以明目,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的症状

桑树全身都是宝
桑椹治好刘邦的眩晕
相传公元前205年,刘邦在徐州曾被项羽打得丢盔卸甲,一败涂地,好不容易才冲出重围,率十余骑仓惶逃去。岂料前有高山挡路,后有追兵赶来。走投无路之下,刘邦一行人急匆匆躲进了一个阴暗的山洞里。项羽扬鞭纵马,追至洞前,见洞口已是蛛网密布,料定不会有人闯入。于是徘徊观望一阵,方呼啸而去。
  刘邦虽然躲过了这一劫难,但却因受惊怕过度,长年头痛、头晕的老毛病突然复发,以致头痛如裂,天旋地转,随即腰酸腿软,连大便也难以排出,痛苦不堪。好在当时身处的黄桑峪有桑林密布,所结桑椹盖压枝头。为度难关,刘邦只得渴饮清泉,饥食桑椹。奇怪的是,没出几日,头痛、头晕竟不知不觉地痊愈了,大便也痛痛快快地解出来了,但觉精神清爽,身体强劲有力。后来刘邦虽黄袍加身,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仍念念不忘桑椹的救命之恩。御医顺着他的心意,遂将桑椹加蜜熬膏,让他常年养生服用,受益匪浅

 
桑椹子膏
处方来源:《中药成方配本》
药物组成:鲜桑椹子(紫色)100斤。
功效:养血祛风。
主治:肝肾两亏,关节不利。
制备方法:先将鲜桑椹子榨汁,其渣入锅内加水煮透,去滓滤清,加入原汁一并收膏,约成膏10斤。
用法用量:每用5钱,开水冲服。
 
桑椹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贫血及神经衰弱;桑叶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及肺热咳嗽。桑叶和桑椹切不可混为一用,它们压根儿是两回事


桑叶
十大保健食品之一
桑叶是常用的草药之一,与车前草配伍对眼红及咳嗽等有效,同时桑叶也可烘干磨成粉,以开水或加入米汤一起煮来饮用,对于盗汗或自汗都有疗效,尤其是手心经常出汗及睡觉流汗。民间更常用桑叶鲜品来熬汤或生吃。

桑叶也可入菜。首先摘下鲜嫩的桑叶,在开水里滚一下,再用冷水过一遍,切丝后加入一些盐、蒜泥及麻油,一盘美味的凉拌桑叶就可上桌

桑叶还能入汤,如桑叶猪骨汤、桑叶猪肝汤、桑叶鲫鱼汤等,这些汤带有一股桑叶的清香,可以解腻解热。

桑叶是常见中草药,为桑蚕饲料,桑叶还被国际食品卫生组织列为人类21世纪十大保健食品之一,它富含黄酮类、多糖类、甾醇类、挥发油等,可对抗感冒,更可降血糖、降血脂、减肥、抗衰老等,即使单用煮水饮用也有显著效果。

桑叶又被称为神仙叶,具有补益抗衰老的诸多作用,据调查,日本和莫斯科近郊的长寿村的村民经常吃桑椹及喝桑叶茶,普遍把桑叶磨粉加入面粉里做糕点吃,泡茶喝,其产生的有效成份可抑制脂褐质,防止老年斑的生成

研究表明,桑叶还可以降三高,促进胰岛素分泌及利水消肿促排泄,因此经常口干口渴及便秘的热症糖尿病患者可以用桑叶降血糖。不过,寒性体质、食少、脘腹胀、怕冷、大便稀溏的人士不适宜使用桑叶。

桑叶泡茶有很多功效,可以有效治疗胃痛、失眠、上火等症。桑叶也被用于制成清热降火及安眠的保健成药,让桑叶的使用更为便利和普遍


无论是鲜品或干品,桑叶都有著相同疗效,不过,干品的药用成份较高,用量应比鲜品少,例如鲜桑叶如果需要20克,那么干桑叶只需10克,以此类推

如果是风热感冒及头痛咳嗽,可用桑叶及菊花各10克,薄荷3克水煎服;若是肺热咳嗽则用桑白皮及地骨皮各10克,再加上生甘草3克水煎服,效果很好。

最早记载有桑叶的药物著作是《神农本草经》,后世的本草学著作多有记载。桑叶味甘、苦、性寒,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功效。“桑菊饮”,“桑杏汤”、“桑麻丸”中都有桑叶。

桑叶有一个特殊的功效,那就是止汗。《神农本草经》说:桑叶“气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热出汗”。《本草纲目》云:“经霜桑叶,除寒热盗汗,末服。”《得配本草》:载,桑叶“甘,寒。入手足阳明经。清西方之燥,泻东方之实。去风热,利关节,疏肝,止汗。”可见,单用桑叶研末服用,可治出汗。《本草备要》不但有相类的记载,而且还记录有生动的病案:桑叶“末服止盗汗,严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疗。监寺教采带露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下二钱,数日而愈。”  
历代医家也有不少经验之谈。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医朱丹溪常用桑叶治盗汗。他在《丹溪心法》一书中记载:“经霜桑叶研末,米饮服,止盗汗。”明末清初的名医傅青主,很擅长用桑叶止汗,还创制了不少以桑叶为主药的方剂,如止汗神丹、遏汗丸、止汗定神丹。”著名中医路志正在治疗盗汗、自汗时也常单用桑叶,多用9~15g水煎服或6~9g研末服


桑叶的功效
桑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及目赤肿痛,常配菊花。

清肝明目:用于风火目疾(如急性结膜炎)。配黑芝麻名桑麻丸,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视物昏花。

清肺润燥:用于肺热燥咳:该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益阴,凉润肺燥,故可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痰,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如桑杏汤;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

具有凉血止血之功效。血热吐血,用桑叶30克水煎服,或配伍其他凉血止血药用。

桑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及黄酮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和保健食品。《神农本草经》中称桑叶为“神仙草”,具有补血、疏风、散热、益肝通气、降压利尿之功效。

现代医学证明,桑叶是上好的功能食品,它能降压、降脂、抗衰老、增加耐力、降低胆固醇、抑制脂肪积累、抑制血栓生成、抑制肠内有害细菌繁殖、抑制有害的氧化物生成,最突出的功能是防止糖尿病。

桑叶的作用

据研究,干桑叶中含粗蛋白25%~45%,碳水化合物20%~25%,粗脂肪5%,以及丰富的钾、钙和维生素C等,还有铜、锌、硼、锰等多种微量元素。桑叶中含有蜕皮固酮、羽扁豆酮以及靶香甙、桑甙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绦原酸、叶酸、延胡索酸、内消旋肌酸、植物雌激素等人体所需物质,具有抗应激、抗衰老、增强肌体耐力、调节肾上腺素功能等效果。

第4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新疆自治区某县长寿者较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里普种桑树,当地群众习惯于用桑叶代茶泡水喝,还常年吃桑椹。桑叶含有较多的叶酸,每克含有叶酸105微克。作为一种医药原料,叶酸参与核酸的合成,有抗各种贫血和促进生长的作用,并能治疗胃癌、肠胃管道障碍、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和疮疹性皮炎等,对人体健康意义重大。

抗凝血作用

桑叶对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反应有直接抑制作用。

降血压作用

桑叶中的芸香苷、槲皮素、槲皮苷能增加离体及在位蛙心的收缩力与输出量,并减少心率。槲皮素可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循环。芸香苷、槲皮素有降血压的作用。γ-氨基丁酸是神经传达物质,能促进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和恢复脑细胞功能,同时,能改善脑部血液流动,增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促使血压下降。

降血脂、降胆固醇、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桑叶有抑制脂肪肝的形成、降低血清脂肪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活性成分包括DNJ、植物甾醇、黄酮类等。桑叶中含有强化毛细血管、降低血液黏度的黄酮类成分,另外桑叶茶内含有抗体内LDL-脂蛋白氧化的成分,所以桑叶在减肥、改善高脂血症的同时,又有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溢血的作用。日本专家土井佳代证实,桑叶提取物对高脂血症血清脂质升高及动脉粥样硬化有抑制作用。

降血糖作用

自古以来,中医就将作为治疗消渴症(即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的中药应用于临床,日本古书《吃茶养生记》也记载桑叶有改善“饮水病”(即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的作用。国内外研究资料证实,生物碱和多糖是桑叶中主要的降血糖成分。

桑叶的降血糖作用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是通过生物碱DNJ对二糖类分解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小肠对双糖的吸收,降低食后血糖的高峰值;二是通过桑叶生物碱及桑叶多糖促进β细胞分必胰岛素,改善糖代谢。

抑菌、抗炎作用

桑叶汁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部分酵母菌有良好的抑制生长作用(樊黎生,2001)。桑中的芸香苷能显著抑制大鼠创伤性浮肿,并能阻止结膜炎、耳郭炎、肺水肿的发展。桑叶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与祛风、清热功效相符。

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桑叶能预防癌细胞生成,提高人体免疫力,主要功能成分是DNJ、类黄酮、桑素、γ-氨基丁酸及维生素,能抑制染色体突变和基因突变。DNJ有显著的抗逆转录酶病毒活性。

朝鲜学者Kim(2000)发现桑叶中分离纯化的两种类黄酮槲皮素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桑叶中的桑素具有抗癌活性,桑叶中的维生素具有抑制变异原效应。

抗衰老、抗疲劳作用

桑叶具有类似于人参的补益和抗衰老作用。人参属于热补,而桑叶属于清补,无忌限,无论老幼均可使用,且四季皆宜。另外,桑叶中所含的槲皮素、酚类化合物、维生素C等成分能通过抑制或清除自由基来防止氧化损伤。

抗丝虫病作用

单味桑叶注射液有抗丝虫病的作用,桑叶片可用于治疗丝虫性象皮肿和乳糜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桑叶所含芸香苷、槲皮素、异槲皮素、香豆素、氯原酸等成分抗炎、消肿、软化组织及抗菌等作用的综合结果。

解痉、抗溃疡作用

桑叶中的槲皮素能降低肠、支气管平滑肌的张力,其解痉作用强于芸香苷。

改善肠功能、润肠通便及减肥作用

使肠内环境变成酸性,肠道内容物酸度增大,能抑制有害细菌的增殖,起到调节肠道、改善便秘、改善腹部胀满感的作用,具有导泻通便、减少某些急腹症的发生,保护肠黏膜和减肥等作用。


桑叶猪骨汤
〔原料〕鲜桑叶300克、猪骨(猪月展也行)500克、蜜枣3颗。
〔做法〕桑叶洗净沥干水份,猪骨冼净备用;瓦煲注入清水,放猪骨与蜜枣用大火同煲至滚,然后放入桑叶煲1小时左右,见汤浓便可调味即可。
〔特点〕汤鲜甜、滋润。
〔贴士〕可加入适量的桂圆肉及枸杞子,但须在汤好前的15分钟前放入。加入圆肉可补气安神,加入枸杞子可明目补肾。

桑叶猪肝汤
〔原料〕鲜桑叶200克,猪肝300克;〔做法〕桑叶冼净,猪肝切片,用清水煲汤,煮约60分钟,用食盐调味即可。
〔特点〕汤清鲜
〔贴士〕可加入枸杞子10克,以增加食疗效果;若无鲜桑叶,可用干桑叶,用50克就够了。

桑叶茶
1.桑叶枸杞茶:鲜枸杞苗30克、鲜车前草30克、鲜桑叶60克,加水适量煎汤服。有利尿、清热作用。
2.步桑叶菊花茶:取干桑叶、干菊花各20克煮水,当茶频服,对温邪、热邪所引起的发热有凉解作用。
3.桑菊黄豆茶:取冬桑叶20克,菊花15克,黄豆60克,白糖30克。
将黄豆浸透,同桑叶、菊花一起加水适量,煎后去渣,放入白糖,待溶化后即可饮用。每晚一次。
此方具有清肝明目、消炎散风热的作用,对急性眼结膜炎及眼部红肿赤痛有良好的疗效。
4.桑叶白菊黄豆茶:杭白菊、桑叶各12克,黄豆30克,夏枯草15克,共煎水,加白糖15克调味饮服,可治疗急性眼结膜炎。
5.桑叶菊花山楂茶:菊花、银花各30克,桑叶12克,山楂15克,用沸水冲泡4次,每次10~15分钟,代茶饮。适用于高血压、高胆固醇、动脉硬化等症。
6.糖尿病:桑叶鲜品开水冲泡代茶,用量每日10~20g,鲜品加倍。
7.中耳炎:鲜桑叶数片,捣烂取汁,每次滴入耳内1~2滴,日3次。适用于中耳炎,见耳痛,耳肿流脓等。
8.治黄褐斑:每次取干桑叶10g用沸水浸泡以代茶饮,每日1剂,服20余天即见效,面部色斑会部分消失或变淡,色斑轻微者,服1月可基本痊愈。
9.眼疾:取霜桑叶15~20片,放入药罐内,加水100g左右,煮开15分钟后,让眼睛对着罐子上面进行热气蒸浴,然后用桑叶水洗眼,每日早、晚各一次,对眼急性炎症、老年视力模糊有效。



桑枝

味微苦,性平。归肝经。功能祛风湿,利关节。主要用于治疗肩臂、关节酸痛麻木等症。桑枝含有维生素B1等。为祛风通络的用药,酒炒能加强通络作用,临床若见阴虚又患桂枝证者,可用酒炒桑枝代桂枝,酒可以增其温通之性,又能助阳。据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桑枝对淋巴细胞转化率低下的患者有一定治疗作用,可用于慢性肾炎、慢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门脉性肝硬化等。常用剂量为10-30克。
当病患关节伸展不利,可以用桑枝,桑枝适用于治疗关节炎及腰腿痛,民间也会以桑枝来煮排骨汤,因为它除了对腰酸痛有帮助,也不会影响汤的味道。

1、化学成分:桑枝含鞣质,游离的蔗糖、果糖、水苏糖、葡萄糖、麦芽糖、棉子糖、阿拉伯糖、木糖。茎含黄酮成分桑素、环桑素、桑色烯、环桑色烯。
2、药理作用:桑枝有较强抗炎活性,可提高人体淋巴细胞转化率,具有增强免疫作用

桑树全身都是宝
【归经】入肝经。
《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
《本草图经》:"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兼疗口干。"
《本草蒙筌》:"利喘嗽逆气,消焮肿毒痈。"
《本草汇言》:"去风气挛痛。"
《本草备要》:"利关节,养津液,行水祛风。"
《玉楸药解》:"治中风歪斜,咳嗽。"
《本草再新》:"壮肺气,燥湿,滋肾水,通经,止咳除烦,消肿止痛。"
《岭南采药录》:"去骨节风疾,治老年鹤膝风。"
《现代实用中药》:"嫩枝及叶熬膏服,治高血压,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熬膏。外用:煎水熏洗



桑白皮
味甘,性寒。归肺经。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主要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等病证。
桑白皮主要成分含伞形花内脂,东莨菪素和黄酮类成分,桑根白皮素、桑素、桑色烯环、桑素环、桑色烯等。具有利尿、导泻、降血压、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菌作用。
桑白皮《本经》列为中品,认为有补虚作用,近世临床家均不用桑白皮补虚,清代明确把肺虚无火设为禁忌。常用剂量为10-15克。
【中成药】共有 151 种中成药使用桑白皮: 咳速停胶囊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 小儿咳嗽宁糖浆 小儿止嗽金丸 正伤消痛膏 双解胶囊 息喘丸 枇杷止咳胶囊 金贝痰咳清颗粒 小儿麻甘颗粒等。
【应用】
1、肺热咳喘。本品性甘寒性降,主入肺经,能清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而平喘。治肺热咳喘,常配地骨皮同用,如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若水饮停肺,胀满喘急,可配麻黄、杏仁、葶苈子等宣肺逐饮之药同用;治肺虚有热而咳喘气短、潮热、盗汗者,也可与人参、五味子、熟地等补益药配伍,如补肺汤(《永类钤方》)。
2、水肿。本品能泻降肺气,通调水道而利水消肿,尤宜用于风水、皮水等阳水实证。全身水肿,面目肌肤浮肿,胀满喘急,小便不利者,常配茯苓皮、大腹皮、陈皮等,如五皮散(《中藏经》)。
此外,本品还有清肝降压止血之功,可治衄血、咯血及肝阳肝火偏旺之高血压症


桑树全身都是宝
【配伍效用】
1、桑白皮配伍车前子:二者皆可利水消肿,相伍为用,共奏清热利尿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所致之水肿。
2、桑白皮配伍阿胶:桑白皮泻肺平喘;阿胶补血养阴润肺。二者伍用,补泻兼施,相辅相成,共奏补血养阴、润肺止咳、泻肺平喘之功效,用于治疗肺阴亏虚,或燥邪伤肺之咽喉疼痛、咳喘少痰、痰中带血者。
3、桑白皮配伍黄芩:桑白皮甘寒,泻肺平喘、利小便而导热下行;黄芩苦寒,清泻肺热。二者伍用,有清热泻火、平喘止咳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壅盛所致之发热、咳嗽、气喘、痰黄者。
4、桑白皮配伍橘皮:桑白皮味甘性寒,入肺、脾经,功擅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作用主要在肺;橘皮苦辛性温,入脾、肺经,长于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作用重在脾胃。二者合用,肺脾并重,共奏清肺泻热、燥湿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喘痰多者。
5、桑白皮配伍桑叶: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桑叶疏风解表、清肺止咳。二者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泻肺、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郁表袭肺所致之发热、咳喘、痰黄者。
6、桑白皮配伍苏子:桑白皮泻肺平喘;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二者相伍,寒温并用,用于治疗各种喘症。
【用法用量】煎服,5~15g。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
【注意事项】肺虚无火,小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茶疗食谱】
1、桑白皮粥
[材料]桑根白皮30g,粳米60g。
[做法]将桑根白皮洗净,切碎,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同粳米煮为稀粥。服时酌加白糖,温热食之,日服二次。
[养生提示]功用泻肺平喘,利尿消肿。适用于肺热咳嗽,喘逆痰多,甚或咯血者,面目浮肿,小便不利之水肿实证,降血压。

2、桑紫茶
[材料]紫菀5g、桑白皮3g、杏仁2g、桔梗2g、天门冬3g、花茶5g。
[做法]用紫菀、桑白皮、杏仁、桔梗、天门冬的煎煮液400ml,冲泡花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效]止嗽安胎。
[用途]孕妇咳嗽不止、胎不安。
[来源]来源于《伤寒保命集》。

3、如神茶
[材料]白茅根5g、桑白皮3g、绿茶3g。
[做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
[功效]清泻肺热。
[用途]肺热咳喘。
[来源]来源于《圣惠方》。



桑寄生
指寄生桑树上者,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功能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主要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等病症。主要成分含萹蓄甙,亦含少量槲皮素。具有降血压、强心、利尿、抑制病毒、抑制伤寒杆菌及葡萄球菌生的作用。单用桑寄生制剂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及冻疮有效。常用剂量为10-20克

桑树全身都是宝
其它有桑生螵蛸,功能益肾固精,缩尿止浊。
桑生黄耳(
为寄生于桑树上的木耳),入肝肾,治血分之湿热,最为有效。血分之湿热,女子病多,漏下赤白汁者,阴为阳迫而下泄也。血海癥瘕积聚者,阴为阳遏而致壅也,桑耳用之最宜,然而真桑耳药源甚少,一般为民间中医喜用。



桑根
【性味】《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功用主治】治惊痫,筋骨痛,高血压,目赤,鹅口疮。
《日华子本草》:"研汁,治小儿天吊,惊痫客忤;敷鹅口疮。"
《岭南采药录》:"去骨节风痰。"
《南京民间药草》:"治筋骨痛,高血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
【选方】
治风湿痛,跌打:陨伤,高血压:桑树根五钱至一两,大剂可至二两。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治赤眼:鲜桑根一两。洗净,水适量煎服,或煮猪肝于早晨服。(《闽南民间草药》)
治血露不绝:锯截桑根取屑五指撮,取醇酒服之,日三。(《肘后方》)
中蜀椒、蜈蚣毒:煮桑根汁解之。(《补缺肘后方》)


桑树小档案
别名:蚕仔树、鸡桑、桑白、盐桑仔、桑材。
归经:肝、肺。
性味:
桑白皮——甘、寒。
桑枝——微苦、平。
桑叶——甘、苦、寒。
桑椹——甘、酸、寒。
桑根——微苦、寒。
药效:
桑白皮——肺热咳嗽及皮肤水肿。
桑枝——风湿关节炎及腰腿痛。
桑叶——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及肺热咳嗽。
桑椹——慢性肝炎、贫血及神经衰弱。
桑根——赤眼、牙痛及癫痫

桑根每次的用量可达30至60克,桑白皮则是6至12克,桑枝为15至30克,桑椹为10至15克,桑叶可用3至12克,一般上只需水煎服即可,除了桑椹之外,桑枝也可加入泡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