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兰从肝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

(2022-09-10 15:06:45)


时间:2022-08-2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张志娇

张兰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兰从事内分泌疾病的临床与科研30余年,对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笔者有幸侍诊,现将其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亚急性甲状腺炎(SAT)属中医瘿病、瘿瘤、瘿痈等范畴。张兰认为该病多由于情志不遂,肝气郁滞化火,加之素体虚弱,受外感风热之毒侵袭,痰气瘀壅结颈前所致,加之局部气血不通而出现疼痛。该病病位虽在甲状腺,但从中医角度看病位应属肝,因颈部为肝经循行位置,而女子以肝为先天,经、带、胎、产、乳都与肝经气血密不可分,稍有情志不遂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郁,故女性比男性更易患该病。情志不畅,肝失调达,疏泄功能失调,气机郁滞,不能推动血行,血脉不通,血积化瘀。肝郁乘脾,脾虚不运,水液停聚成痰。肝经郁久化火和外感风热之邪也可煎熬津液成痰,最终导致痰气瘀交阻于颈部发为该病。

治法治则

张兰根据该病外受风热之邪侵袭,内有情志不畅,肝气郁滞的病机特点,审因论治确定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为治疗原则。

清热解毒,疏肝解郁为主张兰认为SAT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感风热邪毒和内伤情志共同所致。患者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咽痛,头痛,恶寒发热,脉浮数等外感症状。风邪致病常侵袭人体上部。张兰认为西医的病毒感染与中医的风热之邪相对应。治疗上常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野菊花、蒲公英等。内伤因素则是由于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所致。足厥阴肝经循行于颈部,肝经郁热致颈部肿胀疼痛。临床表现有胁肋部胀痛,急躁易怒,善太息,口苦,脉弦细等症。治疗多采用入肝胆经的药物,如柴胡、黄芩、夏枯草、香附等。

化痰祛瘀,补气养阴为辅肝气郁滞,木旺乘土,影响脾的生理功能,脾运化水湿功能失调,聚湿生痰;或肝经郁火与外感风热之火共同煎熬津液成痰,痰湿阻滞经络,血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的病理结果,局部气血不通而出现颈部疼痛。故治疗上除清热解毒疏肝外,还要注意化痰祛瘀消肿。若脾虚症状明显,多选用健脾祛湿类药,如陈皮、半夏、茯苓等;若火热症状重,多选用清热化痰类药物,如浙贝母、桔梗、瓜蒌、猫爪草等;血瘀较重,舌黯紫有瘀斑,用丹参、鸡血藤、莪术、姜黄活血化瘀。张兰提出该病患者多正气不足,用药时不可一味苦寒,亦要顾护正气。疾病后期,热伤气阴,亦会出现气阴不足之证。若患者病情多有反复,伴见疲乏无力、自汗等气虚症状明显者,可选用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白术等益气养阴。

辨证选方随症加减

张兰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该病以肝郁化火证最为多见,常选用银翘散合逍遥散加减,随症加减。基础方为金银花、连翘、白芍、柴胡、瓜蒌、猫爪草、炙甘草。金银花性甘、寒,具有消痈散毒、疏散肺经风热的功效;连翘味苦、性微寒,具有散上焦风热,消肿之功效,二者合用可以透散卫分风热之邪达到散痈毒的效果,治疗咽喉肿痛、颈部瘿瘤。柴胡苦、平,疏肝解郁,使肝郁得以调达;白芍酸苦微寒,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肝体阴而用阳,主藏血,喜调达。白芍养血柔肝补肝体,柴胡疏肝解郁助肝用,二药合用疏肝解郁、调理气机。猫爪草味甘,辛,性平,具有解毒化痰消肿功效。瓜蒌味甘、微苦、性寒,有清热涤痰、散结消痈的功效。SAT多为局部痰气凝滞,故选用猫爪草、瓜蒌以化痰散结消痈。炙甘草甘、平,具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全方共奏散风热表邪、疏肝理气化瘀之功。若颈部疼痛较重者,选用元胡、川楝子行气活血止痛;情志不畅,两胁胀痛,肝气郁结明显者,加用香橼、佛手、郁金疏肝理气;伴有失眠,夜寐不佳的患者,可加炒酸枣仁、茯神以养心安神;伴有甲状腺肿大者,加夏枯草、浙贝母、玄参散结消肿;有痰、舌体胖大、脾虚湿盛者,加陈皮、半夏、茯苓、白术健脾利湿祛痰。

典型医案

李某,女,32岁,2020年5月28日初诊。颈部疼痛1个月,加重1周。患者1个月前因感冒出现颈部疼痛,放射至耳后部,咽部不适,近1周加重。刻诊见颈部疼痛并向耳后部放射,低热,失眠,情绪不宁,周身乏力。舌质红、苔薄黄有沫,脉弦略数。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弥漫性增大,伴多发低回声结节。ESR54mm/h。甲状腺功能正常。

诊断:(肝郁化火型)瘿病(西医称为亚急性甲状腺炎)。

治则:疏肝理气,消肿止痛。

药用:猫爪草、牡蛎各30g,炒酸枣仁、太子参各25g,连翘、延胡索、白芍、麦冬各20g,金银花、柴胡、郁金、瓜蒌、柏子仁、桔梗各15g,川楝子、炙甘草、五味子各10g。7服,水煎服,早晚餐后服用。

6月6日二诊:服药后颈部疼痛减轻,不发热,失眠,乏力症状消失,仍有肝气不舒症状。舌质黯红、苔薄黄,脉弦。上方去炒酸枣仁、柏子仁,加香橼、佛手、莪术各15g,姜黄10g。10服。

6月20日三诊:颈部疼痛基本消失,余症均好转,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继服二诊方7服以巩固治疗。

按根据患者颈部疼痛发热的典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SAT。患者体质虚弱,卫外不固,风热邪毒入侵机体,加之平素情绪不畅,肝气郁结,郁久化热。颈部为肝经循行位置,气滞与热毒聚于颈部,气血凝滞不通导致疼痛发热。肝郁化火,热扰心神而见失眠,舌脉均为肝郁化火之象。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泻热;白芍、炙甘草缓急止痛,柴胡、郁金疏利肝经血气,活血化瘀;酸枣仁、柏子仁宁心安神;太子参、麦冬、五味子补气养阴。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止痛,疏肝行气之功。二诊患者颈部疼痛减轻,在上方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理气祛瘀消瘿功效,加莪术、姜黄破血化瘀,香橼、佛手疏肝理气。(张志娇  辽宁中医药大学)

小心甲减!

 张兰从肝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 (2019-12-22 16:24:25)[编辑][删除]

它就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


[转载]老是乏力、疲倦?小心甲减!4项测试,一个检查,帮您理清风险!                                               

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性

[转载]老是乏力、疲倦?小心甲减!4项测试,一个检查,帮您理清风险!


甲状腺是人体的微型发动机。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随血液循环作用在全身各个系统,对身体的每个细胞都有调节作用。


[转载]老是乏力、疲倦?小心甲减!4项测试,一个检查,帮您理清风险!


甲状腺激素不仅可以调节人体能量代谢,调节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还对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重要作用。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害

[转载]老是乏力、疲倦?小心甲减!4项测试,一个检查,帮您理清风险!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出现血脂高、动脉硬化、心律失常;可能影响生殖系统,出现月经紊乱、不孕;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影响消化系统,出现便秘;还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转载]老是乏力、疲倦?小心甲减!4项测试,一个检查,帮您理清风险!


甲减起病比较隐匿,容易被忽视,出现漏诊和误诊甲减好发于女性,数据显示男女患病比例在1:5左右。


甲减如果不及时诊治可能会出现甲减危象,即黏液水肿性昏迷,死亡率高达50%以上。


测试您有甲减风险吗?

测试一 拉发实验

[转载]老是乏力、疲倦?小心甲减!4项测试,一个检查,帮您理清风险!


保持3~5天不洗头,捋出40~60根左右的头发,然后从发根处轻微用力拉,观察脱发情况,脱发的量在5根以上,说明测试者有甲减风险。


测试二 测试体温

[转载]老是乏力、疲倦?小心甲减!4项测试,一个检查,帮您理清风险!


甲状腺激素是生命之火,分泌过多时表现为怕热,甲状腺激素不足时,则会出现体温偏低的情况。


[转载]老是乏力、疲倦?小心甲减!4项测试,一个检查,帮您理清风险!


连续三天,在早起未进食、不活动的情况下,测量基础体温。正常情况下,人体腋下体温是36~37,如果测试结果低于36,则表示可能存在甲减风险。


测试三 测心跳

[转载]老是乏力、疲倦?小心甲减!4项测试,一个检查,帮您理清风险!


人体正常心率是每分钟60~100次,如果在各种状态下心率都低于正常值,说明人体调节功能异常,有可能会有甲减的风险。


测试四 60秒甲减自测

https://v.qq.com/x/page/w3027kqx4ed.html


这10项内容是根据甲状腺激素对全身各个系统的影响而设置的,如果您符合其中5项或5项以上,则表明您患有甲减的风险比较高。


甲状腺功能减退应对方法


如果您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高危人群,建议您到内分泌科通过血液检测进一步确认。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以通过服用左甲状腺素钠补充甲状腺激素,这种口服药物可以恢复足够的激素水平,逆转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


困乏、无力不一定是亚健康

有可能是甲减哦~


原创: 健康之路 CCTV健康之路

甲亢效方当归六黄汤

  (2019-12-29 08:34:23)[编辑][删除]

作者:chzihua88转载了yjm71821的博文

甲状腺机能亢进一症,为现代西医病名,中医归入“瘿病”范畴。典型症状可见甲状腺肿大、突眼症、心律加速,有时可见心律失常,多食易饥,部分患者大便次数增多,但常挟不消化食物,易消瘦及营养不良:中医对此症之认识,为多与气郁痰结有关。疾病初起,证多属实,每见心肝火炽症状。如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目涩口干心悸盗汗、五心烦热,健忘失眠,形体消瘦,舌红苔净,脉形细数等。至其治法,、失眠多梦。后期证多属虚,而虚中挟实。以阴虚内热症状为多见,如两颊潮红,心肝火炽者当清泄郁火;肝肾阴虚者宜滋肾养肝;阴虚内热者则养阴清热;痰气郁结者参以化痰散结。依据患者之病证,随证施治。余于临证之中,恒见患者肝肾精血亏虚、心肝郁热与痰气凝滞等证每多挟杂并见,且又相因为病。尚兼有脾肺气虚之象。于症状则多见疲倦乏力及自汗频频。对于此类患者,祝谌予先生用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颇为合宜。

祝谌予先生曰:“此方为我在临床治疗甲亢之首选方剂,口干、自汗、肌肉痉挛时加生牡蛎、木瓜、五味子;手颤甚用白头翁;甲状腺肿大加橘核、荔枝核、夏枯草。”余用先生此法治疗数例,均获良效,今录一例于下。

友人徐君之侄女,昔年在沪业个体服装,后赴阿根廷经营饭店,亦甚顺利。但乍到异国他乡,人地生疏,语言不通,于斯创业,辛苦倍尝。加之急躁郁闷,日以为常。两年后渐觉乏力、短气、汗出、心悸。彼国医院诊断“甲亢”,建议终身服药。于是返沪求治,以冀痊愈。途中病发甚重,甫下飞机舷梯,即晕厥于地。家属送至某医院,诊断与境外一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住院一月,病情得以控制,后即出院。彼昔年在沪时,常患肠胃不和,每每由余调治。故出院伊始,即向余问药。时在1993年12月27日也。 当时所见主症为乏力特甚,汗出极多。稍稍行动则疲惫不支,而汗冒如珠。兼见胸闷、烦躁、口干、头痛、纳食不振、夜寐欠安、前额胀疼、两目不适、面目虚浮、持物手颤、眩晕泛恶、两耳蝉鸣,情绪稍有波动即心慌心跳。诊脉左小,右小滑,舌淡红,苔薄黄。据此脉证,是气血两亏于内,心肝痰火郁伏于中。治法宗祝谌予先生,用当归六黄汤化裁,以益气养血,软坚消痰清火为法,即书一方:

生黄芪24g当归9g炒白芍9g黄柏9g黄连3g黄芩9g生熟地各15g生牡蛎30g枸杞子9g党参9g麦门冬9g瓜蒌仁9g五味子3g海藻9g昆布9g

以上方为基础,用药随证加减。曾用之药有:白头翁、枣仁、夜交藤、石决明、甘菊花、白蒺藜、桑叶、茯苓、远志、牛膝、火麻仁、生晒参、淮山药等。至来年三月中旬,服药七十帖,病体渐愈,症状相继消失,化验基本正常。未久返回阿根廷,二年后曾来电相告:健康一如畴昔。

卢芳辨治甲亢经验

   (2017-03-13 05:22:20)[编辑][删除]

王翠微 黑龙江省哈尔滨济仁中医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卢芳主任医师是第一至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多年,受益匪浅。

中医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属于中医“瘿病”范畴。瘿病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等因素引起的,以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为基本病机,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现将卢芳分型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痰气郁结型

症状:本病初起,喉中不适,如物阻塞,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腹胀,大便痛泄,女子月事不行,舌苔薄腻,脉弦。

分析:肝郁乘脾,脾运不健,生湿聚痰,痰气郁结颈部则肿块渐起。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故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厥阴肝经循少腹,挟胃,布于胸胁,因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肝络失和,故见胸闷、胁痛、腹胀,以及女子月事不行等症。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故脘闷暖气,呕吐。肝气乘脾,则腹胀,大便痛泻。舌苔薄腻,脉弦为肝胃不和之象。

治法:理气化痰消瘿。

选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本病初起,多属情志所伤,气分郁结。其表现抑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痛,善太息,治以疏肝理气为主。正如《医方论·越鞠丸》中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于何有?”因此,早期疏通气机,对防止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若迁延失治,影响脾脏则致脾虚痰阻,以理气化痰软坚方法治之。

用药:柴胡15克,香附15克,白芍25克,海蛤壳25克,浙贝15克,黄药子15克。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白芍缓肝之急,黄药子、海蛤壳、浙贝皆化痰软坚,使气畅痰除,共奏疏肝化痰消瘿之功。

加减:若头晕目眩者,去柴胡,加菊花15克、钩藤25克以明目息风;若甲状腺明显肿大者,加皂角15克、珍珠母25克以软坚散结;若腹胀泄泻者,加山药15克、白术15克以健脾祛湿;若口渴喜凉饮者,加生石膏25克、天花粉25克清胃热以生津;若清谷善饥者,加生地30克、石斛25克以滋阴清胃热。

痰结血瘀型

症状:颈前出现肿块,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分析:气机郁滞,津凝成痰,痰气交阻,日久则血循不畅,血脉瘀滞。气、痰、瘀壅结颈前,故颈前肿块较硬或有结节,经久不消。气郁痰阻,脾失健运,故胸闷,纳差。苔白腻,脉弦或涩,为内有痰湿及气滞血瘀之象。

治法: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选方:海藻玉壶汤加减。

用药:海藻15克,昆布15克,海带15克,青皮15克,浙贝15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半夏10克,连翘15克,甘草10克。方中以海藻、昆布、贝母、连翘、甘草理气化痰散结;当归、川芎活血养血,共同起到理气活血、化痰消瘿的作用。

加减:结块较硬及有结节者,可酌加黄药子、三棱、莪术、露蜂房、山甲片、丹参等,以增强活血软坚、消瘿散结的作用;胸闷不舒加郁金、香附理气开郁;郁久化火而见烦热,舌红苔黄,脉数者加夏枯草15克、丹皮15克、玄参15克以清热泻火;纳差,便溏者,加白术15克、茯苓15克、淮山药15克健脾益气。

阴虚火旺型

症状:颈前肿块或大或小,质软,起病缓慢,眩晕,头汗,耳鸣目涩,心烦易怒,手足震颤或发抖动摇,烘热自痛,面红目赤,口燥咽干,少寐多梦,舌红少津无苔,脉象细数。

分析:肝为刚脏,赖肾水以滋养,若痰气搏结颈前,故渐起肿块,日久肝肾阴亏或肝郁化火,火盛伤阴,以致阴亏火旺,虚火上炎则眩晕头痛,面部烘热,面红目赤。肝主筋,肝阴虚则筋失濡养,虚风内动则手足震颤或发抖,虚火扰心则少寐多梦。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乃阴亏生热之象。

治法:柔肝滋阴、佐以潜阳。

选方:四生饮(经验方)。

用药:生地黄50克,生白芍50克,生龙骨50克,生牡蛎50克。方中生地黄性味甘寒,入心、肝、肾经,滋阴清热、补肾养心,性虽寒而不伤胃气,质虽润而不滋腻;生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二药补肝肾之阴,配伍为四物汤之半,使滋阴养血之作用更强。生龙骨、生牡蛎平肝潜阳,二药配伍有益阴敛阳、镇静安神之效。牡蛎配白芍则敛阴潜阳又可止汗。总之四药相配,共奏敛阴潜阳之功效。

加减:若以阴虚症状为主,见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可加玄参25克以滋阴降火;若以失眠症状为主,且系纯阴虚,舌干红无苔,脉细数,而无肝郁气滞及湿痰之象可加酸枣仁15克、五味子5克、柏子仁15克;若失眠兼脾虚症状,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腻加合欢花25克、夜交藤25克;若以心火上炎症状为主,心烦不寐,舌尖赤可加黄连10克;若兼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盗汗,自汗,腹胀,纳呆加浮小麦;如以阴虚明显,舌红无苔,脉细数重加山萸肉50~100克;若病人消化功能紊乱,纳呆,腹胀,嗳气可加佛手15克、香橼15克、茯苓15克、焦三仙各10克、枳壳15克;若肝阳上扰症状明显,头昏胀痛,血压有时偏高,可加石决明25克、珍珠母25克以平肝潜阳;若有脾虚浮肿可加茯苓15克、白术15克、山药15克以健脾利湿;若以心悸为主加山栀10克、丹皮15克以清心火;若喜怒无常可以加浮小麦15克、大枣10克;若出现功能性失语加郁金15克、菖蒲15克豁痰开窍;若出现感觉运动异常如四肢抽搐、肢体麻木,可加白芍25克、川楝子15克、木瓜15克以养肝舒筋;若以肝郁气滞的症状为主可加川楝子15克、郁金15克等。

气阴两虚型

症状:颈前肿块日久,乏力神疲,心悸气短,动则汗出,手足心热,腰膝酸软,手足、头部震颤发抖,舌质嫩、光红无苔,脉虚数无力。

分析:由于元气亏虚,脏腑组织机能减退,脾功能低下、运化失职,聚湿生痰,结于颈部故肿块日久不消。心气不足,故神疲乏力,心悸气短。气虚毛窍疏松,卫外不固则自汗,劳则耗气,故活动时加重。肾为水火之脏,阴虚则肾阴受损,阳不潜藏,则虚热内生,故见手足心热。腰为肾之府,肾阴虚则出现腰膝酸软,肾阴虚则“水不涵木”,虚风内动,而出现手足、头部震颤。舌质嫩红无苔,脉虚数为气阴两虚之象。

治法:益气养阴、化痰散结。

选方:加减复脉汤。

用药:党参25克,黄芪25克,生地黄25克,何首乌25克,鳖甲20克,龟板20克,夏枯草15克,半夏15克,贝母15克,甘草10克。方中党参、黄芪补气;生地、何首乌养阴;鳖甲、龟板潜阳息风,也可起到散结的作用;夏枯草、半夏、贝母、甘草化痰散结。

加减:若心悸,失眠较甚者加丹参15 克、酸枣仁20克、夜交藤20克以养心安神;若急躁易怒加龙胆草15克、丹皮15克、白蒺藜20克以清肝泻火;若脾胃运化失调而致大便稀溏,便次增加者,加白术15克、茯苓20克、薏苡仁20克、麦芽15克以健运脾胃。

气虚血瘀型

症状:多为甲亢日久,经西药治疗甲亢症状缓解,但突眼症状日趋明显。目胀欲脱,迎风流泪,神疲乏力,心悸,胸痛,动则汗出,舌质紫暗。

分析:本病日久必致心虚,脾气虚则收摄失司,目胀欲脱,迎风流泪。气虚血瘀,胸中瘀阻则气短,心悸,胸痛。舌质紫暗乃血瘀之象。

治法:补肝益肾、活血化瘀。

选方:石斛夜光丸加减。

用药:党参15克,石斛15克,菊花15克,枸杞15克,密蒙花15克,丹参30克,赤芍15克,泽兰15克。方中党参、石斛、枸杞、密蒙花、菊花补肾益肝明目,丹参、赤芍、泽兰活血通络。全方共奏补肾养肝通络之功。

加减:若痰湿盛,舌体胖苔腻者,加牡蛎15克、黄药子15克以化痰软坚;若肝火盛,目有红丝,心烦易怒者,加草决明25克、石决明25克以清肝明目;若胃热舌苔黄腻者,加山慈菇15克、半枝莲15克。

分析讨论

甲亢属本虚标实,本虚是阴虚、气虚为主;标实是阳亢、气郁、痰阻、血瘀。因此,在治疗上宜辨虚实,分清主次。

阴虚者多表现为震颤,低热,面赤,五心烦热,烘热,少寐等,治疗上应以滋阴柔肝为主,常用药物有熟地、阿胶、何首乌、山萸肉、白芍、龟板、党参、石斛、枸杞、金樱子等。

气虚者多表现为乏力气短,心悸,自汗,泄泻等,治疗应以益气健脾为主,常用药物有沙参、黄芪、白术、山药、党参、大枣等。

阳亢者多见高血压、多食、基础代谢率增高、心动过速等,治疗应以平肝潜阳为主,常用药物有天麻、蒺藜、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钩藤、石决明等。

气郁者多表现为心烦易怒,甲状腺肿大等,为甲亢初期,治疗应以疏肝理气为主,常用药物有柴胡、香附、青皮、陈皮、枳壳、大腹皮、川楝子等。

痰阻者多表现为甲状腺肿大、颈前黏液性水肿,治疗应以化痰软坚为主,常用药物有海藻、昆布、海带、黄药子、茯苓、夏枯草等。

血瘀者多表现为甲亢性心脏病、突眼等,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常用药物有当归、赤芍、郁金、姜黄、丹参、益母草、红花等。

据临床观察,多数病人服中药治疗2周左右开始好转,一般要连服汤药治疗3~6个月,待病情好转或稳定后,可改为丸剂以巩固疗效。在卢芳教授指导下,科研团队已经成功研制出珍珠平亢、珍珠消瘿胶囊剂型,并且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对于甲亢的治疗,现在一般不主张使用海带、海藻、昆布等含碘量较多的药物。碘剂虽然能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但不能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长期使用碘剂于甲亢不利。这个看法,可供参考。(王翠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