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草根一生徐福刚博客
草根一生徐福刚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9,581
  • 关注人气:2,9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2022-07-21 03:34:29)

摘自2022-7-20中国中医药报
邓沂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认为,疾病的类型主要有外感疾病、内伤疾病与不内外因疾病三类。外感疾病常因六淫邪气引起,趋避六淫外邪即是预防外感疾病的重要方法。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病安从来。”以下介绍“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做法及预防外感疾病的茶饮方。
如何躲避虚邪贼风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提示我们,不要正面对抗虚邪贼风,而要学会躲避,在现代社会中还要注意不要人为制造虚邪贼风。
如生活中经常骑电动车、摩托车的人容易得关节炎(中医称之为痹病),此类患者大多是在夏天患病。这主要是因为冬天天气寒冷,人们都会穿皮裤、棉裤、护膝来防风御寒;而夏天气温较高,人的汗孔、腠理开放,这时骑着摩托车、电动车兜风即人为制造虚邪贼风,风寒等病邪自然随着开放的汗孔、腠理侵袭人体。
“空调病”的发生亦是由于人为制造虚邪贼风而成。如果夏季长期待在温度非常低的房间里,因为寒冷有收引的致病特性,可使汗孔、腠理收引、闭缩,所以容易导致暑热邪气郁积体内,排不出来,形成“寒包火”“冷包热”的情况,加之冷风、冷气或是饮食生冷造成感受寒邪,就会出现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重、神疲体倦,或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中医称之为阴暑。
此外,要随着时间季节的不同,按时躲避虚邪贼风。虚邪贼风主要指自然界的四时不正之气,其侵袭人体具有一定规律,如春天多风;夏天多火、多暑,又容易与湿气相合;秋天多燥;冬天多寒。季节变化的时候,邪气会随之呈现不同的状态,应有意识地按时令来躲避。
以春季为例,我国民间历来有“春捂”之说,确为春季养生保健的经验之谈。春季人体阳气随着自然界阳气的生发而开始生发、活跃,此时汗孔、腠理变得疏松,容易感受外邪,加之气候变化较大,乍暖还寒,风寒病邪较多,容易患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患。所以此时人们不宜过早脱去棉衣,而要根据温度变化而一件一件地减,年老体弱者尤其需要注意。“春捂”得宜,才能阳气旺盛、正气强盛。
疏风扶正可用中药代茶饮
《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想预防外感疾病,既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也要强壮人体正气。下面介绍一道强壮正气、预防外感的药茶——黄芪菊花茶,适合平时易感冒的人群饮用。
原料:炙黄芪、枸杞子、黄菊花各10g,冰糖少许。
用法:前3味洗净,放入茶壶中,加1000mL沸水冲沏,盖盖焖10分钟后放入冰糖调味,代茶饮用。也可先将前两味加水1200mL,大火煮沸,小火煎煮10分钟,再将菊花放入,大火煮沸后熄火5分钟,加入适量冰糖调味,代茶饮用。
适应人群:本药茶有补脾益肺、滋养肝肾、疏散风邪之效,适用于老年人、儿童、气虚体质者,及平时精神不振、身体疲乏、动则汗出、时有咽痒、常发鼻塞、易患感冒的人群。

用栀子豉汤治感冒的往事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2022-07-22 04:15:25)[编辑][删除]

摘自2022-7-21中国中医药报
冯兴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小时候,我们感冒很少去医院,即便发烧也不去。每次都是母亲用绿豆在蒜臼子里打碎,放到碗里,加一点儿冰糖,用开水冲后让我们趁热喝下去,然后盖好棉被,待发汗后,烧也随之而退。第二天就能正常去上学。
上小学时,有一次父亲发热数日,卧床不起。据说,当时父亲得的是流感,母亲也用生绿豆、冰糖冲水给他喝,结果没有效果。于是母亲对我说,“你到万和堂给你爸爸抓两服栀子汤来”。我正纳闷什么是栀子汤的时候,母亲接着说:“你到药房就说,我要栀子、淡豆豉、生甘草,一样三钱就行。”
当年的万和堂在老北京西门外,故衣市街中段路北,离我家只有十分钟路程。这是我第一次进中药店。一进门就见一个高高的柜台,大约有十米长。柜台内,中间有一张大写字台,那是账房先生算账的地方,东西靠墙两排是药斗子。这时有一个胖店员笑眯眯地操着北京话问我,“小孩儿你买什么?”我说要栀子、淡豆豉、生甘草一样三钱,可能我吐音不清,他没有听清楚,想了想问我:“有处方吗?”我说没有。他正为难之际,另一个店员在旁边解释了一下,胖店员好像明白了,转身去抓药。那时每一味中药都用印有药名和药物图的纸单包,然后外加一个包装。这些包装纸挂在柜台上面,外面用一个装饰很漂亮的木板遮住。药包好了,一算账,一服药只有五分钱,两服药用了一角钱。十几年后,我在医院里抓一服栀子汤是一元二角五分。现在这个价格也买不来了。
父亲喝了栀子汤后,次日体温正常,很快身体就恢复健康。从此我知道了栀子汤治感冒的妙处,每当家人感冒,我就去万和堂抓药,万和堂的店员都认识我了。
我母亲是一个家庭妇女,只有小学文化,并没有学过中医,她怎么知道中医处方栀子汤呢?后来母亲告诉我,这个处方是我的外祖父告诉她的。在我母亲小时候,感冒了经常由我外祖父带着她去找一位老中医看病。外祖父和这位老中医关系很好,后来家里的人再去找老中医看感冒,老中医就说,感冒没必要来,自行到药店抓服栀子汤就行了。从此,我母亲就记住了栀子汤。她还告诉我,这位老中医名叫王兰斋,对伤寒病很有研究。后来我才知道王兰斋是民国时期济南四大名医之一。
我从医之后,治疗感冒常在银翘散或桑菊饮的基础上配合栀子豉汤。记得有一次,朋友何大夫的儿子感冒发热,我用桑菊饮和栀子豉汤加甘草汤治疗,共抓了三服药,只用两服就好了。
后来,何大夫的爱人春节前感冒发热,数日不退,大年三十晚上,外面鞭炮声不断,大家欢欢乐乐过春节,只有她老公仍然高烧躺在床上。这时何大夫想起上次我给她儿子抓的药还剩下一服,随即找出来给她老公服用,当晚热退身凉。
学习中医以后我才知道,母亲说的栀子汤,实际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栀子甘草豉汤。张仲景讲到栀子豉汤可以治疗身热不解,《伤寒论》第八十条说:“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伤寒误下后,邪热入里,身热不去者,也要用栀子豉汤治疗。其在《伤寒论》中屡屡被提及,可谓药简力专的经典名方。这个处方在生活中方便实用,几乎伴随我长大。回忆从小用栀子汤治病的经历,不禁感叹我与中医的缘分竟如此之深。

栀子豉汤——更年期潮热的清解剂

  用栀子豉汤治感冒的往事 (2017-03-19 19:12:30)[编辑][删除]


栀子豉汤——更年期潮热的清解剂

栀子豉汤源于《伤寒论》,有歌诀曰“栀子豉汤治懊憹,虚烦不眠此方好……”,用于火热内郁胸膈所致的虚烦不眠及上焦不畅、胃气失和等热郁证。下面用栀子豉汤治疗的2个病例,临床疗效较好,供读者参考。

案例一

女,45岁,2个月没来来经,心急,时有烘热感,眠差,不易入睡,一夜睡4~5小时,睡时易惊醒,动辄生气,大便不干、肚子响、咽干、眼干、头疼头晕、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或涩。因素体阴虚或失血耗液致肾气虚衰、精血不足,兼肝血来源不足、水不涵木,致肝肾阴虚、肝郁化火、肝气郁结,治疗采用疏肝理气、清热养阴法。

方药:焦栀子6克,淡豆豉10克,五味子10克,熟地10克,当归9克,川芎8克,白芍12克,茯神15克,肉桂3克,柴胡3克,甘草6克,生山药30克,山萸肉12克,桔梗6克。

案例二

女,46岁,胸口发热,夜晚更甚;胃烧,嗓子干,停经4个月,眠差,手脚心烫,晚上加重,睡时出汗,有烘热感,疲乏,大便干,舌红苔少,脉细数而弱。因肝肾阴虚,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过旺不能下降于肾,出现心肾不交、神失所养,采用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法。

方药:焦栀子6克,淡豆豉10克,神曲15克,太子参12克,炙远志8克,姜半夏10克,石菖蒲10克,酸枣仁12克,浮小麦15克,甘草6克,黄精12克,五味子12克。

按:栀子豉汤在临床实践中可缓解更年期因雌激素匮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阵发性烘热、潮红、自汗和心悸等症状。中国医学认为这类病是由于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精血不足,所致阴阳平衡失调、脏腑气血不和,强调要补肾气、调阴阳,兼以舒肝健脾。用药时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辛热,更不要随便使用攻伐的药物。(张春林)

石恩骏《本经》发微释百药
栀子:清热解郁 凉血化瘀

    栀子“气味苦寒,无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本经》)

    五内邪气之重者,火毒炽盛,常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栀子可配伍黄连、连翘、黄芩、生地等凉血解毒,泻火除烦之品,如清瘟败毒饮、黄连解毒汤等方,以此苦寒直折,使毒火去而津液存,多用于败血症、脓毒血症等。若小其剂量,则可用于一般常见热性病变。若肝胆郁热发黄,茵陈蒿汤可以荡涤肠胃,使湿热从二便出。

    血热妄行,特别是衄血及尿血,栀子可以凉心肾而止血。

    白癞为湿毒挟风,赤癞为热毒挟风,栀子常用于多种瘙痒性皮肤感染。余治急性湿疹、脂溢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痤疮、酒齄鼻,常用贵州名医朱仁康教授皮炎汤加栀子,或自拟解毒除湿汤,药用栀子、虎杖、生地、苡仁、土茯苓、蝉衣、苦参、银花、生甘草。

    栀子为清热解毒药,亦能解郁化瘀而止痛。余治痛经,常用栀子50克上下,加入少腹逐瘀汤中,可以治疗膜样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顽固性痛经,若疑有寒,更加姜桂。

    治跌打挫伤肿痛,栀子为末鸡蛋清调之外敷为民间所用。

    急性睾丸炎属子痈,乃感受外邪,内蕴湿热之毒,结于宗筋,热盛肉腐而成,其证睾丸肿痛硬结,余用栀子及少量冰片为细末,鸭蛋清调敷局部,疗效迅速,较金黄散等方为优。此方当可用于其他疮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