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一名茯菟,《药品化义》:白茯苓,味独甘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甘淡属土,用补脾阴,土旺生金,兼益肺气。主治脾胃不和,泄泻腹胀,胸胁逆气,忧思烦满,胎气少安,魂魄惊跳,膈问痰气。盖甘补则脾脏受益,中气既和,则津液白生,口焦舌干烦渴亦解。又治下部湿热,淋疬水肿,便溺黄赤,腰脐不利,停蓄邪水。盖淡渗则膀胱得养,肾气既旺,则腰脐间血自利,津道流行,益肺于上源,补脾于中部,令脾肺之气从上顺下,通调水道,以输膀胱,故小便多而能止,涩而能利。
《本经疏证》:夫气以润而行,水以气而运,水停即气阻,气阻则水淤。茯苓者,纯以气为用,故其治咸以水为事,观于仲景书,其显然可识者,如随气之阻而宣水(茯苓甘草汤);随水之淤而化气(五苓散);气以水而逆,则冠以导水而下气随之(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水以气而涌,则首以下气而导水为佐(桂枝五味甘草及诸加减汤);水与气并壅于上,则从旁泄而虑伤无过(茯苓杏仁甘草汤、茯苓戎盐汤、茯苓泽泻汤);气与水偕溢于外,则从内挽而防脱其阳(防己茯苓汤);气外耗则水内迫,故为君于启阳之剂(茯苓四逆汤);气下阻则水中停,故见功于妊娠之疴(桂枝茯苓丸、葵子茯苓散)。凡此皆起阴以从阳,布阳以化阴,使清者条鬯,浊者自然退听,或从下行,或从外达,是用茯苓之旨,在补不在泄,茯苓之用,在泄不在补矣。
《本草求真》:茯苓入四君,则佐参术以渗脾家之湿,入六味,则使泽泻以行肾邪之余,最为利水除湿要药。书曰健脾,即水去而脾自健之谓也。且水既去,则小便自开,安有癃闭之虑乎,水去则内湿已消,安有小便多见之谓乎。故水去则胸膈自宽而结痛烦满不作,水去则津液自生而口苦舌干悉去。
《素问》云,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观此,则知淡渗之药,俱皆上行而后下降,非直下行也。小便多,其源亦异。《素问》云,肺气盛则便数而欠,虚则欠咳小便遗数,心虚则少气遗溺,下焦虚则遗溺,胞遗热于膀胱则遗溺,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厥阴病则遗溺闭癃。所谓肺气盛者,实热也,其人必气壮脉强,宜用茯苓甘淡以渗其热,故曰,小便多者能止也。若夫肺虚、心虚、胞热、厥阴病者,皆虚热也,其人必上热下寒,脉虚而弱,法当用升阳之药,以升水降火。膀胱不约,下焦虚者,乃火投于水,水泉不藏,脱阳之症,其人必肢冷脉迟,法当用温热之药,峻补其下,交济坎离,二证皆非茯苓辈淡渗之药所可治,故曰阴虚者不宜用也。
陈士铎:入心、脾、肺、肝、肾五脏,兼入膀胱、大小肠、膻中、胃经。助阳,利窍通便,不走精气,利血仅在腰脐,除湿行水,养神益智,生津液,暖脾,去痰火,益肺,和魂练魄,开胃浓肠,却惊痫,安胎孕,久服耐老延年。茯神,即茯苓之一种。但茯神抱松木之根而生者也,犹有顾本之义,故善补心气,止恍惚惊悸,尤治善忘,其余功用,与茯苓相同,此二种,利中有补,久暂俱可用也,可君可臣,而又可佐使。惟轻重之宜分,无损益之可论。
仲景八味丸用桂、附以补火者,补肾中之真火也。然补肾中之真火,而肾中之邪火不去,则真火不生,反助邪火而上升矣。用茯苓于八味丸中,正取其泻邪火以补真火也。桂、附得茯苓之助,无邪火之相干,自然真火之速长。于是火生而脾土得其益,受水谷而能容,胃土得其益,进饮食而无碍,肺气调,而心气降、肝气平矣。肾气丸之妙,全在茯苓。茯苓利水,人人知之。利水之中,得群阴之助,更能于补水中,以行其利水之权;得二阳之助,更能于补火之中,以全其化水之神。止利其邪水,而不使波涛泛溢,又不损其真水,而转使热气薰蒸,通上下三焦,消内外二湿,皆茯苓为君之功也。
用茯苓于六味丸中,泻肾中之邪水,以补肾中之真水也,得茯苓代为宣化,而上下之水得行,何致有不消不泄之虑哉。茯苓泻水,亦能泻火。泻水者泻肾中之邪水,泻肾中之邪火。利腰脐而又不走气,使泽泻亦不过于渗泄,则泻中有补,助熟地、山药、山茱速于生阴,实非徒为接引而用之也。 茯苓用之四君子汤与六君子汤,不过佐人参、白术,分消其水湿,以固其脾土而开胃气也。
长沙药解:味甘,气平,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善安悸动,最豁郁满。除汗下之烦躁,止水饮之燥渴,淋癃泄痢之神品,崩漏遗带之妙药,气鼓与水胀皆灵,反胃共噎膈俱效。功标百病,效著千方。凡内伤诸病,如气鼓水胀,咳嗽痰饮,泄利淋浊,吐衄崩漏,瘕疝带下,黄疸消渴,中风颠狂,惊悸遗精,反胃噎膈,泄秽吞酸,骨蒸毛热,闭经绝产,霍乱腹痛,伤风齁喘,种种幻怪,百出不穷,究其根原,悉缘土湿。茯苓泻水燥土,冲和淡荡,百病皆宜,至为良药。道家称其有延年之功,信非过也。
《伤寒》五苓散,治太阳中风,内有水气,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以宿水停留,因表郁而内动,阻隔三阳,不得下行,是以渴欲饮水。而以水投水,又复不受,是以水入则吐。茯、猪、术、泽,泻水而燥土,桂枝行经而发表也。治太阳伤寒,汗后脉浮,小便不利,热微消渴者。以汗泻脾阳,己土湿陷,乙木抑遏,不能疏泄水道,故小便不利。木郁风动,肺津伤耗,是以消渴。茯、猪、术、泽,泻湿而生津液,桂枝达木以行疏泄也。
《金匮》小半夏加茯苓汤,治饮家水停心下,先渴后呕。饮家水停心下,土湿津凝,必作燥渴。而再得新水,愈难消受,是以呕吐。苓、姜、半夏,降浊阴而泻水饮也。
茯苓泽泻汤,茯苓八两,泽泻四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生姜四两。治反胃呕吐、渴欲饮水者。以土湿木郁,抑塞不升,下窍闭结,浊阴无降泄之路,胆胃俱逆,是以呕吐。桂枝达木郁而升陷,生姜利胃壅而降逆,术、甘补土而生津,苓、泽泻水而去湿也。
《外台》茯苓饮,茯苓三两,人参三两,白术三两,枳实三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治心胸中停痰宿水,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满,不能食者。心胸阳位,而痰水停宿,全缘中焦土湿。宿水虽吐,停痰尚在,而其中脘不旺。一吐之后,胃土上逆,浊气壅塞,是以虚满,不能下食。参、术、茯苓,补中而燥土,枳、橘、生姜,降浊而消满也。
《伤寒》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茯苓三两,白术三两。治太阳伤寒,汗出不解,头疼发热无汗,心下满痛,小便不利。以汗后亡阳,水泛土湿,胃气上逆,则心下满痛,脾气下陷,则小便不利,苓、术燥土泻水而消满也。
小青龙汤,方在麻黄。治太阳伤寒,心下有水气,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金匮》黄芪建中汤,方在黄芪。治虚劳里急。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一两半。缘土湿木郁,两气壅塞,而生痞满,茯苓泻湿,满自消也。
《伤寒》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桂枝二两,白术二两,甘草二两。治太阳伤寒,吐下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又复发汗动经,身为振振摇者。吐下泻其脏中之阳,风木动于脏,而气上冲胸膈,复汗以泻其经中之阳,风木动于经,则身体振摇,缘水泛土湿,而木气郁动也。桂枝疏木而达郁,术、甘、茯苓,培土而泻水也。
真武汤,茯苓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芍药二两,生姜三两。治少阴病,内有水气,腹痛下利,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或呕者。以水泛土湿,风木郁遏,不能疏泄水道,故小便不利。木郁贼土,脾陷胃逆,故腹痛呕利。营血寒涩,不能行经络而充肢节,故四肢沉重疼痛。附子温癸水之寒,芍药清乙木之风,生姜降浊而止呕,苓、术燥土而泻湿也。治太阳中风,服大青龙汤,汗后亡阳,手足厥逆,筋惕肉瞤者,以阳亡土败,寒水大发,风木失温,郁动不宁,故手足厥冷而筋肉振动。芍药敛风木之摇荡,苓、术、附子,温补火土而泻寒水也。治太阳伤寒,汗出不解,发热头眩,心下悸,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以汗后亡阳,水寒土湿,风木郁动,身体战摇。芍药清风木之振撼,苓、术、附子,温补火土而泻寒水也。
苓桂甘枣汤,茯苓半斤,桂枝四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治汗后脐下悸动,欲作奔豚。风木郁动,是生振悸。心下悸者,枝叶之不宁,脐下悸者,根本之不安。脐下振悸,根本撼摇,则奔豚作矣。因于水旺土崩,而根本失培也。甘、枣补脾精以滋风木,桂枝达木郁而安动摇,茯苓泻水而燥土也。《金匮》:“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水而颠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理中丸方在人参。治霍乱吐利,若脐下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悸者,加茯苓二两。《伤寒》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盖悸者,木也,所以致木之悸者,水也。缓则悸于心下,急则悸于脐间。脐下之悸,用桂枝以疏木,心下之悸,用茯苓以泻水,缓急之不同故也。
茯苓四逆汤,茯苓四两,甘草二两,人参一两,干姜一两,附子一两。治汗下之后,病仍不解,烦躁者。以汗下亡阳,土败水发,阳气拔根,扰乱无归,故生烦躁。参、甘、姜、附,温补火土,茯苓泻其水邪也。
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养生上品,久服可以轻身延年,它匍匐在千年松树根下,吸取松树的精华,它是九大仙草之一,它非常平和,是天地之良药又是珍馐佳肴,慈禧宠爱这味药,用它制作茯苓饼美味又养生,名声鹊起。
揭开茯苓仙子的神秘面纱,一睹茯苓仙子的绝世容颜。
1
在这个人人都有湿气的时代,茯苓太重要了,就是祛湿。湿生百病,“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邪会严重阻碍气血的运行,会阻止阳气的生发,湿邪很狡猾,从来不孤军作战,它会与热勾结成为湿热,它会与寒狼狈为奸成为寒湿,它会与风勾搭成为风湿。好在有茯苓,湿邪最强劲的对手茯苓,以一种甘淡的性子,不急不躁,慢慢的把全身上下的湿邪搜刮出来,然后通过小便利出去。
茯苓祛湿最安全,不寒也不热,没味道,煎煮像清水,正是这样干净的性子茯苓才有渗湿的作用。茯苓是现代人天然的洗洁精,把湿邪洗掉,无湿一身轻,无湿百病消。
2 茯苓治疗水肿
因为茯苓与众不同的渗湿作用,茯苓可以治疗水肿。无论你是急性水肿还是慢性水肿,无论你是脸上浮肿还是眼袋大,还是四肢水肿,都可以在相对应的方子里加入茯苓,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辩证,即便你单用茯苓煮水喝也会收到让你惊喜的效果。张仲景治疗水肿著名的方子五苓散与真武汤就有茯苓。
3
下面这个作用可以让很多男人无法抗拒,因为茯苓可以治疗脂溢性脱发;下面这个作用让很多女人心动不已,因为茯苓可以调理头油多,脸油多。
脂溢性脱发也好,头油多也罢,它们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身体湿邪泛滥。
关于茯苓治疗脂溢性脱发小叔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有个小伙子坚持用茯苓煮水喝,一个月让头发重获新生。一味茯苓饮治疗脂溢性脱发不是小叔发明的,是岳美中老中医的验方。岳美中老中医用茯苓治好了很多例脂溢性脱发,于是这个验方开始流传。
同样的道理,茯苓可以让你的头发清爽,让你的脸干爽。比如有一位妹子用了小叔的祛湿茶后发明头油脸油明显少了好多,以前一天不洗就不行,现在三天不洗也没事。这个祛湿茶最主要的成分就是茯苓。
如果你要用茯苓治疗脂溢性脱发,必须要重用哦,要用到50克,甚至100克,治疗期间戒掉肥甘厚腻,不然你一边在祛湿,一边在制造湿气,到头来还冤枉茯苓没有效果,茯苓仙子听了很委屈滴。
如果你要改善头油脸油每天可以泡点茯苓茶喝,多少不拘。
4 万万想不到,茯苓让她睡了一个好觉,还可以治疗失眠哦
有一位女粉丝,说自己最近总是心神不宁的,睡不好觉,向小叔求救。小叔说,你家里有茯苓吗?她说有,自从学了中医,很多常见的中药材她都准备了。小叔说,那好。用五十克茯苓煎水喝,睡前服用。明天去买点天王补心丸吃吃就好了。
没想到当晚就睡了一个好觉,她说,我觉得可以不用吃天王补心丹了,直接用茯苓煮水喝就可以了,茯苓很安全,很喜欢这种淡淡的味道。
茯苓治疗失眠在《神农本草经》里面说得很清楚哦,说茯苓可以清心安神,心的神明就是神,神不安自然睡不着了。茯苓这种寄生在松树根下的菌类本身就有一种镇静的作用,另外它可以通过利水的方式把心火利掉,心安了,神定了,自然就睡好了。
你看医圣张仲景治疗失眠的千古名方酸枣仁汤里面就有茯苓。
对喽,用茯苓治疗失眠一定要买茯神,茯神就是茯苓的根部。
5 每个人女都无法拒绝的茯苓的妙用:茯苓可以让女人身轻如燕,让女人如柳条一样婀娜多姿。
肥胖的原因很多,减肥的方子也很多,不知道自己的肥胖属于哪种,大医至简,就用茯苓煮水喝吧。
茯苓煮水喝令人瘦,适合任何肥胖,最适合身上的肥肉松松垮垮的,适合那种走起路来肉肉在晃动在跳舞的,适合那种喝水都胖的,这种肥胖本质上就是身体水湿太多造成的,茯苓刚好可以把水湿利出去,气虚再加点黄芪,每天用茯苓50克到100克不等,坚持一个月,搞不好你会脱胎换骨,让朋友认不出你来啦。
6
茯苓的妙用美白,古代的女子制作天然的面膜,其中必用的一味药就是茯苓美白。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白色入肺,凡是白色的食物一般都有美白润肤的作用。
千古第一美白方七子白,才几天就发现脸白了好几个度,这七子白里面就有白茯苓。茯苓美白的功效可以内服也可以外敷。要坚持。
7 茯苓还可以搞定遗精;白带多。
有一种遗精叫做湿热下注,湿热会扰动精室,身体本能通过遗精的方式来释放下焦的火。这种遗精是不能吃补肾的药的,比如六味地黄丸,越吃越严重。这种湿热下注导致的遗精茯苓就可以解决,茯苓本身就有固精的作用,小伙伴们记住,凡是寄生的药材比如菟丝子都有固精固胎的作用,另外茯苓可以将下焦的湿利出去,湿没了,热也就散了,自然遗精就止住了。
女人的白带过多也是如此,也是一种漏精的行为,有一种白带过多也是湿热下注导致的。白茯苓同样可以解决,如果白带发黄,茯苓就用多一点,如果白带发白,茯苓就少用一点。治疗白带白术与茯苓一起用最搭,白术用上20克,茯苓用上30克。
8 对了,当你小便发黄的时候记得喝水一杯茯苓水哦,茯苓让你的小便如泉水一样汩汩而出。
茯苓可以治疗小便不利,可以治疗尿痛、尿急、尿频、尿血,凡是急性尿路问题都可以喝一杯无色无味的茯苓水,即便不治本也能大大缓解症状,更主要的是它平和啊安全啊。
茯苓这么好到底怎么吃最好呢?
第一要买到正宗的茯苓,绝对不能是硫磺熏过的茯苓哦。
第二,因为茯苓不要煮熟,煮了半个小时里面还是干的,药性没有发挥出来,所以,小叔建议打成超细粉吃,直接用开水冲泡。这里的茯苓是云南产的白茯苓,不是土茯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