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时节病原体易袭妙用中成药来接招

(2022-05-09 16:52:38)

摘自2022-5-9中国中医药报
周宇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入夏时节,气温上升,病原微生物也随之不断滋生。中医药在防治入夏后易发的感染性疾病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下面就讲讲如何选择合适的中成药来防治此类疾病。
病机特点
入夏感染性疾病增多,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导致的肺炎、由脑膜炎双球菌引发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由流感病毒所致的流感等,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由肝炎病毒导致的肝炎、由痢疾杆菌引发的菌痢等。
中医认为,入夏时节的感染性疾病有五个特点:一是多内外邪相合引发,外邪为六淫之气,内邪为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二是多表现为寒热相夹之象,且寒少热多;三是渐以夹湿,湿热内蕴;四是病势弥漫,可累及上中下三焦,然以上焦尤多;五是病发骤急,变化迅疾。
夏季风热、暑湿邪气盛行,为诱发此类疾病的主要病因,如上呼吸道感染属“风热”“伤风”等;某些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超敏反应性肾小球肾炎属“风水”;乙型脑炎病毒所致的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暑温”“暑风”“暑厥”“暑痉”等范畴;出血热病毒所致的肾病综合征属于“暑温”“伏暑”等范畴。
防治有法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也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入夏时节感染性疾病以实证为主,同时或有一定的正虚因素。故其防其治应予以祛邪为主,同时适当扶正。人体正气旺盛,脏腑功能正常,气血充盛,卫表固密,则不易被病原体感染致病,或染病后易治愈。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的治法非常丰富,常用的有发汗、清热、解毒、化湿、祛痰、涤浊等。
发汗,即通过解表的汗法发散外邪,缓解有关临床病状。常用药包括桑叶、银花、荆芥、牛蒡子、连翘、薄荷、杏仁、炙甘草等。
清热,即通过清热解表或清热泻火以祛除感染病原体后的里热病证,如常用的黄连解毒汤,由黄柏、黄芩、黄连、栀子等药组成。
解毒,即排解体内特殊邪毒的方法,常用蒲公英、半枝连、半边莲、鱼腥草等。
利湿,即通过燥湿、清利或淡渗利湿方法,祛除体内湿邪,常用苍术、白术、薏仁、蔻仁、车前子、泽泻等药。
祛痰,即化除体内壅滞之痰,常用法半夏、制南星、白芥子、瓜蒌、浙贝母、陈皮等。
涤浊,即通过洗涤、荡涤的方法,祛除体内秽浊之气,缓解病邪与湿、热兼夹伤人而导致的昏闷闭塞、神志不清、身热不扬等症状,常用菖蒲、竹茹、藿香、紫苏、枳实等药。
中成药应用得当有奇效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防治夏季感染性疾病的中成药,可在专业医师或药师指导下根据自身症状选择。
感冒清热颗粒
功效: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用法用量:适用于初夏感冒偏重于风寒者。每日3袋,分早、中、晚服之。如症状较重,可加倍用量,温开水冲服。有恶心呕吐症状者,可与姜茶(姜汁)同服。
正柴胡饮颗粒
功效: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用法用量:适用于初夏外感风寒者,或流感初期,咽痒咳嗽兼有四肢酸痛症状者。每日2~3袋,冲服。
桑菊感冒片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
用法用量:适用于初夏风热感冒初起症状较轻者。口服,成人每日2~3次,每次4~8片。
玉屏风颗粒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用法用量:适用于入夏后表虚不固者,常表现为自汗恶风、面色无华、体虚易感风邪。开水冲服,每次5g,每日3次。
对于兼有痰湿或痰浊者,可与保济丸同服。保济丸有解表、祛湿、和中作用,还可用于体内痰湿偏重之晕车晕船者。保济丸单独应用时,成人每次服用3.7g,或1.87g规格装的2瓶,每日3次,儿童半量服用。如玉屏风颗粒与保济丸同服,前者取其常用量的2/3,后者取其常用剂量的1/3。
如兼有暑湿伤中、胃肠积滞者,可配用六合定中丸,以祛暑除湿、和胃消食。口服,每次3~6g,每日2~3次。
银翘解毒丸(片)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适用于感染早期热多寒少,或有温病早期风热症状,出现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者。可用芦根汤或温开水服。本品分为丸剂与片剂两种,皆为口服,丸剂每次1丸,每日2~3次;片剂每次4片,每日2~3次。
感冒退热颗粒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用法用量:适用于流感、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之外感风热、热毒壅盛证,多表现为发热恶风、头痛头晕、咳嗽、胸闷、咽喉肿痛等症状。口服。每次4~6片,每日2次。可配用羚羊感冒片。
双黄连口服液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适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等。口服,每次20ml(2支),每日3次,小儿酌减。
蓝芩口服液
功效:清热、解毒、止痛。
用法用量:可用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常见咽喉灼热肿痛、咽干,或伴有吞咽困难等。也可以用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口服。每次20ml(2支),每日3次,小儿酌减。
葛根芩连片
功效:表里双解,解表清里,即有解肌、清热、止泻等功效。
用法用量:适用于表里同病者,如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临床症状可见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等。口服,每次3~4g,每日3次。
藿香正气水(片、软胶囊)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用法用量: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夏伤暑湿所致病证,主要症状可见头疼头晕、恶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胁满闷、舌红苔白腻等。口服,每次1支(10ml),每日2次。孕妇禁用片剂,其余剂型亦应慎用。
暑热感冒颗粒
功效:祛暑解表,清热生津。
用法用量:适用于感冒有暑热症状者,症见发热重、恶寒轻、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溲赤等。冲服。每次10~20g,每日3次。
清暑解毒颗粒
功效:清暑解毒,养阴生津,泻火。
用法用量:适用于风热型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及轻、中型乙型脑炎等感染性疾病,并可防治痱、疖、中暑等。口服。每日3次,每次1~2袋。
十滴水(软胶囊)
功效:健脾,祛暑。
用法用量:适用于感染初期及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口服,每次2~5ml,儿童酌减。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
甘露消毒丸
功效: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适用于湿温时疫,邪在气分者,症见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肿、口渴、身黄、小便短赤、淋浊、吐泻、舌苔淡白或腻或干黄者。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湿疹等病症。现代临床报道也可用于治疗酒精性肝病、咽炎、口腔溃疡、痤疮、支气管肺炎、手足口病、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感、非典型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证属湿温内伏者。
入夏后各种感染性疾病及温热性疾病增加,正确选用中成药,及早用药,有助于及早康复,减少副作用。上文提到的中成药可以作为入夏后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早中期用药或配合西医抗生素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此类疾病具有发病急、易传染、症状多、变化快等特点,故在早期症状出现时,除了及时选对中成药,还要尽早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中西医结合,方能取得佳效,安然度夏。

中医专家提醒:感冒了,这样选择中成药

 (2022-04-23 04:30:31)[编辑][删除]

摘自2022-4-22中国中医药报
史欣德 中国中医科学院
春季天气多变,常常接到亲戚朋友的求助,均是因为得了感冒,严重者体温高至39。经指导用药后,大多1~3天体温恢复正常,咽痒、咽痛、咳嗽等症状消失。可见,只要正确使用中药,就可以取得确切疗效。即使都是得了感冒,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体质类型、不同的病程阶段,用药都不一样。如果选错药物,寒者用了寒凉药,热者用了温热药,虚者用了祛邪药,不但无效,反会加重病情。若一错再错,则如古人所云“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后果不堪设想。下面就谈谈感冒后如何根据症状,选择适合的中成药。
感冒早期
主要表现:突觉咽痒不适。
建议:在症状出现半小时内,用藿香正气水滴咽部(因感冒早期寒证多),轻者一般5~10滴左右症状即可消失。或用藿香正气水半支稀释后,漱口咽部,也可用温水稀释后口服。如果用药后症状不消失,反增咽痛,则为风热证,马上改用板蓝根颗粒、银黄颗粒或双黄连口服液。
风热证
主要表现:发热,微恶寒,身体发紧或颈项发紧,头痛或头昏脑胀,无汗或少量汗出,打喷嚏,鼻塞,流清涕,咽痒咽干或咽喉疼痛,咽部充血,轻咳,无痰或少量黄痰,小便偏黄,大便偏干,舌红,舌苔薄黄。儿童多见此证。
建议:轻者用感冒清热颗粒,重者用银翘解毒丸(片)。
风寒证
主要表现:在无过劳或缺少睡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乏力犯困,无精打采,发热,怕冷,怕风,手足冰冷,无汗,肌肉酸痛,鼻塞,流清水样涕,咽痒或咽痛,口不渴,大便正常,小便不黄。
建议:麻黄汤、葛根汤颗粒剂或饮片自煎最佳,或用风寒感冒颗粒,或用生姜红枣汤、生姜葱汤,生姜量需要大一些,温热时饮下,然后盖被发汗。需要注意的是,汗出不可太过,需及时更换干燥衣被。不能喝药的婴幼儿可用香菜半斤煮水饮,或用藿香正气水稀释后泡澡。
如果以上症状同时伴有烦躁、口干等症状,建议改用感冒软胶囊。如有大青龙汤颗粒剂或汤剂更佳,需要注意的是,此方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用,中病即止。
寒湿证(胃肠型)
主要表现:低热,恶寒,怕风,头痛,鼻塞,胸脘满闷,恶心呕吐,不欲饮食,腹泻,腹胀肠鸣。
建议:午时茶或藿香正气水(丸、胶囊均可),按说明书药量服用。
虚实错杂(少阳证)
主要表现:发热(不论温度高低)时一会儿怕冷,一会儿怕热,无汗或少量出汗,精神差,头晕,心烦,恶心,无食欲,口干口苦,咽干,大便或干或稀或正常。
建议:小柴胡颗粒或小柴胡汤丸,成人症状重者可以加量,一次服两包。如果同时伴有咳嗽,咯白痰或黄痰,可以加服麻杏石甘口服液或急支糖浆。
肺热已重
主要表现:发热,体温较高,面红,唇红,头痛,烦躁,汗出,鼻塞,鼻中热,流黄浊涕,咽干咽痛,咽喉红肿,口渴,想喝冷水,咳嗽,咯黄痰,气喘,大便干结,或大便虽稀但黏而不畅,臭味重,小便黄赤,舌尖红赤,舌苔黄或黄腻。
建议:连花清瘟颗粒。
气虚证(虚人感冒)
主要表现:平时工作劳累者,或平时多汗、喜甜食者多见。感冒后低热或高热不退,并伴有严重的疲劳感,四肢无力,大汗淋漓,怕风,或有燥热感,气短,喘息,口渴,头痛,咽痛,咳嗽,鼻塞,喷嚏,流清涕,不欲食,大便稀,小便不黄。
建议:补中益气丸(汤剂更佳)。连花清瘟颗粒等祛邪药禁用。
外寒里热
主要表现:发热已退,但咳嗽仍重,甚则气喘,咳声不扬,咳嗽费力,咯白痰或黄痰,痰量多,大便偏干。
建议:通宣理肺丸。
脾虚证
主要表现:感冒后期咳嗽反复不止,晨起重,咯白痰,易胃胀腹胀,大便稀溏,排时不困难,舌苔白腻。
建议:参苏片或参苏感冒片。
以上列举了感冒后部分常见证型的典型症状和推荐用药。需要注意的是,各类型所列症状不需全部符合,有2/3症状吻合即可参考用药。只有尽早治疗、对症治疗,才能避免病情加重,早日恢复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