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教案
(2011-04-27 21:39:21)| 分类: 化学教案 |
第三节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学生了解化合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3、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离子建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
教学难点:化学键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设问]自然界中存在各式各样的化合物,那么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学生回答]由离子与离子或原子与原子组合而成的。
[教师讲解]很好,那么离子与离子或原子与原子是如何结合成化合物的?
[学生回答]化学键
[板书]第三节
[教师讲解]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的类型,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
[板书] 一、离子键
1、离子键的形成
[演示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
[学生观察记录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现象:黄色火焰,白色烟
化学反应方程式:2Na + Cl2点燃2NaCl
[设问]金属钠与氯气是如何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
(钠原子易失电子,而氯原子易得电子)
Na-e-
→ Na+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讲解]金属与非金属原子间通过电子得失而分别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而结合成离子化合物。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补充说明]静电作用:带正电的离子与带负电的离子间的吸引作用、原子核与原子核间的排斥作用、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间的排斥作用
[强调]①成键的主要原因:电子得失
[设问]应指出NH4Cl、NH4NO3等化合物中也存在离子键,启发学生想一想为什么?
[问题解释]略
[过渡]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为了分析化学反应实质的方便,我们引入了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一种式子——电子式。
[板书]2.电子式
[教师讲解并板书]“元素符号+最外层电子”所表示的式子,电子用“· ”或“*”来表示。一般要求要表明成对的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并注意对称。另外:
①
②
③ 只用“→”表示形成过程,而不用“=”;
(1)书写方法:
①原子:标出最外层电子数
②简单阴离子:
a:写出最外层子:2、8
b:加上“[ ]”
c:左上角标出“n-”表明电荷。
[举例练习]:H、Mg、Cl、O
③简单阳离子:仅在左上角标“n+”表示所带电荷,不要写出最外层电子。(就是其离子符号)
④
a:写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
b:加上“[ ]”;
c左上角标“n+”或“n-”。
[举例练习]:氢氧根、过氧根、氨根。
⑤
⑥
举例:NaCl
练习:Na2O CaO
CaF2
⑥特殊化合物的电子式:Na2O2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Na·+:Cl:→Na+[:Cl:]-
[学生练习]NaCl、MgBr2的形成过程。
[课堂小结]
①
②
③
[作业]完成课外练习,预习下一节课
第2课时
[复习]①基本概念:离子化合物、静电作用、离子键;
[设问]氢气与氯气是如何形成氯化氢的?原子与原子是如何结合形成共价化合物的呢?
[板书]二、共价键
[分析]H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点及Cl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点,要达到稳定结构,又不能通过得失电子的方式,如何形成呢?
[结论]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两个原子核共同对共用电子对产生吸引,而形成稳定的分子。
[教师讲解并板书]
1、定义: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
[教师讲解]介绍下列分子电子式的书写方法:HCl、H2、Cl2、NH3、H2O,进一步用电子式表示它们的形成过程。
[知识补充]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时,比较复杂,将共用电子对用一根短线表示,得到结构式,写出下列分子的结构式:HCl、H2、Cl2、NH3、H2O、N2、CO2,出示有关的结构模型。
[板书]
2、成键微粒:原子 ;
3、实质:形成共用电子对
4、成键条件:一般在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举例子)
5、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
①在原子间标出共用电子对。
②通常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能形成几对共用电子对。
③举例:H2、F2、O2、N2、HCl、CH4、CCl4。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例]氯化氢的形成过程(注意点与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表示方法相同)
[练习]用电子式表示出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氨气形成过程。
结构式:用“—”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
举例:氢气 H—H、氟气
F—F、氧气
O=O、氮气 N≡N
[练习]:
改写下列结构式为电子式:HCl、CH4、H2O、NH3、CCl4、CO2、H2O2
[板书]6、共价键的存在:
①非金属的单质双原子分子中;
②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双原子或多原子分子中;
③部分离子化合物(原子团)中;
[练习]:
分析出下列物质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H2、O2、HCl、CO2、H2O2、NaOH、NH4Cl、Na2O2。
[过渡]如果共价键中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就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偏离吸引电子能力弱的原子,使得共价键中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不相重合,键显极性。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这样的共价键称为极性键。
[板书]7、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1)非极性键
[例子分析]单质分子中共价键的特点:
①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原子;②相同原子间形成;③共价键两端不呈电性。
[板书](2)极性键
[例子分析]化合物分子中共价键的特点:
①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②不同原子间形成;③共价键两端分别呈正负电,一端相对显正电,一端相对显负电。
[强调]区别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最直观方法,是成键原子是否相同。
[设问]是不是只有单质中才有非极性键呢?
举例:Na2O2、H2O2、C2H2分子中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
类型 |
非极性键 |
极性键 |
|
本质 |
|
|
|
举例 |
|
|
|
存在 |
|
|
|
相互关系 |
非极性键 |
|
[设问]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区别
|
项目 |
非极性键 |
极性键 |
|
特点 |
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
共用电子对偏向一方原子 |
|
形成 条件 |
相同非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 配对成键 |
不同非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 配对成键 |
|
举例 |
Cl2 H2 O2 |
HCl H2O NH3 |
[小结]成键粒子——原子,成键元素——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成键方式——共用电子对,存在物质——单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与离子键不同),成键条件——有未成对电子。
引出化学键的概念:相邻的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板书]三、化学键
相邻的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知识补充]破坏化学键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
化学键
[设问]H2 、Cl2在形成HCl之前有没有化学键,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讲解]分析HCl的形成过程分为两步:
①H2 、Cl2分子中原有化学键断裂;
②HCl中新的化学键的形成。
|
|
|
活泼金属 活泼非金属 |
|
化合 |
|
吸引排斥 达到平衡 |
|
离子键 |
[小结]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新课的延伸]任何破坏旧键的过程,都是吸热的过程,任何形成新键的过程,都是放热过程
[设问]试分析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小结]通过填表的形式,与学生共同总结。
|
比较 |
离子键 |
共价键 |
|
定义 |
|
|
|
成键条件 |
|
|
|
成键粒子 |
|
|
|
表示方法 |
|
|
|
形成过程 |
|
|
|
成键方式 |
|
|
|
存在 |
|
|
[过渡]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分子会凝结成液态或固态,证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表现在放出能量,使液态、固态物质气化需要吸收能量。
[结论]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因存在于分子间,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叫范德华力。对物质的物理性质产生影响:熔沸点、溶解度等。
[板书]四、分子间作用力
1、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因素:(让学生思考)
①结构相似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如HCl、HBr、HI等;
②分子间距离;
③分子的极性;
2、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比较(列表)
|
类型 |
化学键 |
范德华力 |
|
作用强弱 |
|
|
|
存在 |
|
|
|
破坏时发生的变化 |
|
|
教学反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