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布上的情书——《莫迪里阿尼》影评


标签:
娱乐欣赏 |
分类: 经典电影 |

看到安迪·加西亚扮演的莫迪利阿尼在黑夜的巴黎街角里,被几个流氓打得满脸是血,几乎爬不起来,我心里很痛,我知道这个悲惨的画家就要死了。尽管艺术史书上都写着莫迪利阿尼是死于肺结核,但是史实归史实,电影归电影,无论是死于肺结核还是死于流氓暴打,都符合艺术史对他的评价——“堪比梵高的悲剧性天才”,这其中的“悲剧性”三个字,既是对他的艺术生涯的评价,也是对他个人生活的评价。

1917 年,33岁的莫迪利阿尼结识了19岁的女学生珍妮,他们相爱了,珍妮是那种为爱情而敢于牺牲一切的女孩,与莫迪利阿尼相爱不久,珍妮便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搬进了他的小屋,陪他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珍妮不仅是莫迪利阿尼的天使,更是他的缪斯女神,与珍妮在一起的日子里,莫迪里阿尼画出了一生中数量最多也是最杰出的作品,这其中,大多数都是以珍妮为模特的人物画像。

莫迪利阿尼的作品似乎与那个时代有些格格不入。二十世纪初是一个艺术潮流波澜壮阔的年代,聚集在巴黎蒙马特和蒙巴斯的每位艺术家都在想方设法革新艺术,以图在这日月换新天的时代里崭露头角,莫迪利阿尼的好友苏汀选择了屠宰场里被开膛破肚的血淋淋的动物作为自己绘画的主题,而他另一个好友基斯林将政治主题引入自己的画布以期吻合时代潮流,电影里他的死对头毕加索则将时间和空间打散然后在画布上重新聚合起来,以“立体派”的姿态来震撼整个艺术界。唯有莫迪利阿尼,依然将自己身边的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作为绘画的主题,绘画手法决不惊世骇俗,却回归到文艺复兴时的宁静与安详,与前辈不同的是,他将人物的比例拉长,尤其是脖子和鼻子,于是修长中多了几分优雅,也多了几分忧郁。

画如其人,或许这正是他的性格使然。莫迪利阿尼的作品里我最喜欢的是他画的那些人体画,我更愿意称之为裸体画,虽然这很不专业。不同于其他的画家,要么仅仅把人体作为一种绘画的材料来处理,迷恋于人体的比例、姿态、色调,要么仅仅把人体作为自己艺术理念的实践对象,人体似乎就是堆放在画室角落里的那些瓶瓶罐罐一样,毫无生气。莫迪利阿尼的人体画里,有一种情欲,画中的那些女人不是模特,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她们斜躺在床上,头枕着胳膊,脸颊绯红,眼神迷离,似乎刚刚喝完了酒,似乎在诱惑你,似乎又很害羞,但与色情无关。

莫迪利阿尼第一次见到珍妮时,也为她画了一张像,但没有画珍妮的眼睛,珍妮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只有知道了你的灵魂,才能画出你的眼睛。三年了,他终于画上了珍妮的眼睛,他了解了她的灵魂,这个女人是多么的爱他,她为他离开了父母,宁愿忍受贫困,鼓励他画画,为了让他成功,忍辱去做毕加索的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