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原著:[德]欧文 J. 黑伯乐(Erwin J.
Haeberle);翻译:彭晓辉;审校:[美]阮芳赋
以下陆续发表由德国洪堡大学性学大师欧文 J. 黑伯乐教授撰写的《性学中使用不当的专业术语》。


阮芳赋,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1959)。华人第一个性学方面的哲学博士(美国,1991)。国际性科赫希菲尔德勋章(Magnus
Hirschfeld
Medal)获得者(2010)。美国“高级性学研究院”(IASHS)教授。台湾树德科技大学客座教授。美国佛州“美国临床性学家院”(AACS)临床教授。“美国临床性学家院”奠基院士(FAACS)。“美国性学家院”(ABS)
、“美国性学家学院”(ACS)执照性学家。
失常(aberration)
(自拉丁语:指行动或言论方面,错误的行为和情形)源于中世纪神学的术语,用于描述异端或邪教,例如“错误的宗教信仰”等等。后来,医生们在解释“错误的性行为”时就借用了过来。然而,客观标准在人类行为领域里并不存在,这个术语完全成了一种价值判断,因而它是不科学的。(见“反常,deviation”和“变态,perversion”)
偏离(deviation)
( 自拉丁语:离开的行为或已经离开正确路径的状态) 为在中世纪神学中起初描述异教,也就是描述“假宗教信仰(false
religious belief)”的术语。后来被医生运用描述“假的性行为(false
sexual behavior)” 。可是,既然在人类的行为领域并不存在客观的标准,这个术语只不过是一种价值判断,并且同样是不科学的(见“失常(aberration)”和“倒错(perversion)”。
倒错(perversion) (自拉丁语:回转,转向) 在中世纪起初用于描述异端、异教,也就是说“错误的宗教信仰”。后来被医生运用到“错误的性行为”。然而,既然在人类行为领域客观的标准并不存在,这个术语完全是一种价值判断,并且同样是不科学的。在人类,不存在“自然”发生而可能为不正当的“真的”或“正确的”性行为。(另见“失常,aberration”和“偏离,deviation”)
前一篇: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十三条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