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彭晓辉:他们大多处在社会底层,生活资料不算富足。在不发达的社会中,生活资料的占有量影响着性资源的支配能力。这些人反对公开讨论性话题并不是因为他们内心真正反性,而是在这个社会的性资源配置中,他们处于弱势地位,其表现形式很像“酸葡萄心理”的方式。
《南风窗》:按你的这一理论,当下社会各阶层对性话题的公共讨论都是什么态度?
彭晓辉:纵观历史和跨文化比较发现,任何一个欠发达社会,底层和顶层都是以反性的姿态出现的。底层为什么反性我们上面已经讲了。那么顶层为什么反性呢?因为他们是社会的既得利益者,甚至是管理社会的决策者,他们最大的诉求就是稳定。为了维持社会稳定,他们不得不顾忌或顾及底层民众的“仇富”和“仇性”的诉求,尽管这仇恨并不理性。所以,管理社会的策略往往采取“性保守主义”。
《南风窗》:那么,中产阶层呢?
彭晓辉:中产阶层对性的态度是开明的,最为包容,因为他们的生活资料相对富足,拥有相对较多的性资源。所以,在贫富差距大的社会,一定会有“仇富”社会心理存在,别说中产阶层在公共平台表达自己的性话语,甚至性学家的学术观点在这样的社会也会受到过激的抗拒。这与富人在这样的社会不能炫富是一样的逻辑。
《南风窗》:如何看待李银河和她的同居“男友”一事?
彭晓辉:李银河有选择自己伴侣的权利,公众有表达个人意见的权利,但表达个人意见不能通过谩骂等涉及人身攻击的方式进行。更何况,李银河的同居伴侣尽管生理上是女人,但是,他的心理和社会角色确乎是男性。判定性倾向依据的是心理-社会性别,而不是基于生理性别,所以,他俩都是异性恋。一般民众不明白这个性学原理。
性学传道者彭晓辉
作者:特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