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友驳谭定立的“性教授,请离学校远一点”

(2014-11-29 13:44:51)
标签:

杂谈

作者:梁指定 (载于:http://club.news.sohu.com/minjian/thread/2sm78qdi6w5)
今晚18:30,@武汉大学青春健康同伴社@新金赛 一起为你带来【青春大讲堂第二期——彭晓辉: 拂去尘埃见本性】大讲堂,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就在武汉大学文理学部教四205。
#晓辉性元谈# 【我们在行动:君子坦荡荡实名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我看到了许多匿名谩骂,我原谅这种无礼和粗俗,给予你们下辈子改正的机会。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支持和明白的:性教育重要和必要。而这些谩骂者非善良之辈,骨子里透着一股子腐臭,竟然还打着道德旗号?今晚武大讲座,容不得谩骂和泼粪!
一下就是网友的发言:
我先试图将“正宗儒者谭”的思路理解一下:一,“保护未成年人”是他最大的底气。这个理由绝对充分!如果连未成年人都不保护,要这样的世界有什么用?我用360查询一下:“我国法律规定满十八周岁为成年人”。按现在的学制,现在的大学生,应该普遍年过十八了吧?已经是成年人了,不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范围。他们已经成人,就应该去让他们迎接成人世界的洗礼。二,是否应该在大学进行性教育,是否象他说的性教育等同性教唆,把“现在的女大学生都变成“人尽可夫的妓女”和“万国来操的世界公交车””这样荒唐、偏激的用语,我相信会有女性来收拾他的。我就不加评价。
我想说的是:“正宗儒者谭”的论点:在大学开展性教育,就表达出一个“学校允许婚前性行为”的观点。这是什么逻辑?难道,在现时中国,有什么法律禁止婚前性行为吗?如果没有,那学校又有什么权利去禁止?既然没有权禁止,就没有“允许”之说。
婚前性行为有害吗?有!有各种各样的害处:怀孕、爱滋病、性乱、道德观念的剧变,等等。但现在社会最大的特点是:青少年从性发育成熟,到真正被社会认可进行“认可”性行为的年龄,有一个漫长的“性空白期”,这段时期,让他们如何渡过?如果,我们还生活在“正宗儒家”那个年代,可能就不成问题。我刚才查了一下,自宋后,古代是男十六,女十四结婚。那个年代,真是“纯洁的年代”啊。如果我们可以回到这个“正宗儒家”年代就好了,一切都了结了。
那,不能回到“正宗儒家”年代的现时年轻人应该怎么办?我们能够想一些什么办法,去制止或者说防止婚外性行为呢?如果有,希望“正宗儒者谭”能够提出来,这也是造福苍生的一件好事!但别提什么“父母一辈人读大学时,学校里没给他们搞什么性教育,更没发过避孕套,也没见班上有哪个女学生意外怀孕、人流。”这样的井底之蛙式的说词。我是1980年开始读的大学,说那个年代没有意外怀孕、人流的,说“学习成绩好的女学生,比如医学院的女学生就不会这样”,都纯属胡说八道。只能说,在当年那样的高压环境下,大家将这些行为隐藏得很深而已。本能,是无法压制的!
在年轻人“性空白期”漫长的今天,既然我们无法,也没有能力去制止、防止婚前性行为。我们就只能将婚前性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倡议使用安全套,是减少爱滋病,意外怀孕的有效方法。不知道正宗儒者谭是否知道,中国人流数字,位居世界第一: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人工流产至少1300万,不包括1000万药物流产和在未注册私人诊所做的人流数字,位居世界第一。这组数据明明白白告诉我们:1,性本能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不管你看没看到,它就在这里;2,我国的“安全性行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性教唆”,做得太差了!
当然,人家“正宗儒者谭”早已说过,“如果有学生得了艾滋病或意外怀孕,那是她自作自受,只能让她和她的家长去承担后果。”多么的“掷地有声”,多么的“正气凛然”;也多么的“铁石心肠”,多么的“冷漠无情”!
我不同,我是一名孩子的家长。推己及人,我相信天下绝大多数父母,当孩子们面临痛苦时,没有仇恨,只有悲伤。我软弱,我妥协。孩子们,既然你们无法生活在“正宗儒家”的“纯洁年代”,如果你在饱受“性空白期”的苦,就让它充实起来吧!因为,我也曾经年轻过,我也深知“性空白期”的苦(说多了都是泪啊)。但孩子们,一定要做足安全措施!安全措施不仅仅指使用安全套,它只能提供一定程度的身体健康保护。安全措施还指心理上的安全保护:只和你爱,也爱你的人品尝爱果。同时,也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即使是真爱,也未必能够永恒。但至少,你们真爱过!最后,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欢迎你们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做足心理准备,去品尝成人世界的各种甜酸苦辣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