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彭露露人类性学研究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评语
(2011-06-01 18:48:22)
标签:
教育 |
分类: 博客性学 |
我对彭露露人类性学研究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评语
彭晓辉(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彭露露是我招收的第六个硕士研究生,她在研修阶段的表现非常优秀:学术思维敏捷、专业思想牢固、学业涉猎广泛,表现出优秀教师的潜在素养,如果有合适的教学岗位从教,将会成为一位优秀的性教育教师。如果将来能在工作中提高研修学问的精准度和加强对研究细节的把握,则是我感到非常欣慰的。
其硕士学位论文《初论“性污名”的文化体现及性教育对策——以华中师大性科学概论为例》,是其在院领导和教学委员会的支持下和本人的指导下,亲自主讲华中师大素质教育选修课《性科学概论》两轮的基础上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学术理论达到了性教育教学探索的前沿,所阐述的学术观点是当今性教育研究的辩思争论的焦点,本人完全赞同本文所持的学术观点。
其论文选题新颖,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运用价值。该文还系统地归纳和评述了有关文献,从时空两个维度掌握了该领域内的性文化历史、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本文从社会文化演变的视角探讨当前社会环境中“性污名”的产生、发展与表征,阐明了滋生“性污名”的文化土壤和根源,并在本人指导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制定相应的性教育策略和教育实践予以“祛性污名”。该文还运用权威专家拟定的调查问卷,调查了选修课程的学生在课前课后其性观念中对性的污名现象是否得到淡化,以此评定性教育“祛性污名”效果,这对指导完善性教育策略和方法,具有实践价值。
论文结构严谨、叙述清楚、论文分析适当、调查数据可靠、研究方法合理、结论正确、格式符合规范。
该论文中的创新点和新见解:
1.在性教育过程中,做到了性教育适度的干预方法。
2.从文化的视角探讨选题很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对国内已有的研究现状把握准确。
3.论文涉及知识面从性生物学、性医学、性心理学、性文化等广泛的内容。
该学位论文的研究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1.调查方法需要添加定性访谈个案,以强化论文的效度和信度。
2.研究范围广泛,但在深度上有待加强,例如在论文中阐述具体教学方法及其过程则更为恰当。
考虑到性学的跨学科性质,拟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生所所长、湖北省性学会理事长、性医学专家熊承良教授、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家赵国华教授、我校社会学学院社会学和女性学专家祝平燕教授连同本人一起组成答辩委员会。
(申明:本人博客的任何文章,必须经本人授权才能转载使用。违者则侵犯了本人的(或他人的)知识产权,会受到法律追求。特此申明。)
注释:彭露露的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日期:2011年5月29日;答辩时间:9:30-12:00;答辩地点: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五号教学楼)406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