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起“旅游+影视”两板斧 北京文化业绩要翻千倍?
标签:
股票上市公司金融界郭冀川财经 |
http://img.jrjimg.cn/2015/01/20150109133450337.jpg北京文化业绩要翻千倍?" />
北京文化董秘 陈晨
2014年8月,北京文化(行情,问诊)通过定增募资33亿购进三家影视文化公司,分别涉及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上来就要打造影视全产业链的雄心让人对它刮目相看,甚至为了这次转型连大股东都把第一把交椅拱手让给了财大气粗的富德生命人寿。然而坐拥热点题材与众多利好的北京文化,股价却没有创出辉煌,虽然也有四个涨停但是与其它涉及影视并购题材的上市公司相比,简直是自惭形秽,因此金融界北京文化股吧中投资者咒骂声响彻一片。
而随后北京文化推出的股权激励更让投资者一片晕倒,公司业绩考核目标位2014年-201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300万元、3400万元。而北京文化2013年扣非后净利润仅100余万元,相差千倍的业绩目标让蛤蟆吞天的帽子扣在了北京文化的头上,本期《金融界走进上市公司》专访北京文化董秘陈晨,问问他北京文化的业绩目标到底是吹大气呢,还是真真实实有可能实现的。
金融界:北京文化发布了自己的股权激励,业绩要求方面比较高,未来三年业绩需要比2013年有一千多倍增长,这是基于什么因素制定的?
陈晨:定这个计划主要是考虑到我们前两年募集资金到位以后,整个企业的经营环境有了改善,另外我们新进入影视行业,对这个行业的发展也是比较有信心的,像2014年我们投资的两部影片《心花路放》和《同桌的你》估计就能带来近亿的收入,只是《心花路放》的业绩可能暂不计入2014年年报,我们觉得业绩实现的问题应该不大,我们做这个计划相信是能够完成的,但是不会太简单的实现,这也是给管理层的一个激励。
金融界:这份定增计划业绩方面的增长主要是来源于影视?
陈晨:影视和景区我们估计都有增长空间,景区这一块没有问题,就是酒店比较困难一点。我们旗下有一家四星级酒店,但市场环境该影响的已经影响到了,也就是说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未来酒店的方向一个是政府会议这一块去挖掘,另一块可能从其他途径转变做一些新业务,当然主要业绩贡献是影视方面。
金融界:现在有什么影视项目正在进展吗?
陈晨:现在大概有6、7个电影都在做,有单纯做投资的那种,也有几个标的公司投资拍摄的电影,大家比较关注的像《野蛮女友2》等,有的已经拍得差不多了,有的还在正在拍,影视制作这方面进展还是很快的。
金融界:影视传媒行业的业绩存在波动性,未来是否仍要依靠旅游平衡整体业绩?
陈晨:影视与旅游属于互补的,旅游这块属于比较稳定的,我们旅游产业不是依靠旅游团支撑,基本以散客为主,因此给我们提供稳定现金流保障。影视这一块是波动的,这是实话,不管是谁都不能保证每一部影片一定赚钱,但是电视剧和艺人经纪这块利润相对稳定,而且他们之间有互补。
金融界:北京文化在旅游与传媒整合之后,有什么新的发展方向?
陈晨:旅游影院是我们进行景区融合的第一步,未来可能还会做一些其他的项目,包括景区跟影视的合作,或者单独的两个方面的拓展,虽然在影视方面投资资金较多,但是我们不会放弃旅游这一块。像之前比较热的的影视文化园,原来也曾考虑过,但是近期管理层主要精力都放在整合业务方面,其它拓展要一两年后才会去落实。
目前我们的整合第一步才刚开始,去2013年年底收入了摩天轮文化,它是初步的运作,然后全资收购世纪伙伴、星河文化和群像文化三家影视公司的股权。管理层的主要精力都在整合这批资源上面,2015年开始才会考虑整合后的产业精细打造,我们会先把影视这一块做起来,不能两手都是空的谈未来。
金融界:在传媒方面北京文化的布局有什么想法吗?
陈晨:第一我们要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核心点在于要把影视产业链完整串联起来,让影视传媒形成从上到下的一个产业链。第二我们在影视旅游整合上也有初步的计划,我们既然选择转型,就会把这两个行业做起来。
金融界:北京文化收购的这几家影视公司的运营都是北京文化统筹,还是这三家公司独立运营?
陈晨:他们独立运营,我们现在还处于一个过渡阶段,影视公司具体的管理还是由他们专业的人来管理,毕竟我们公司原来就没做过这块业务,专业的事还是让专业的人来做。我们从人员、财务系统监控,让所有的财务系统跟我们总部的财务系统联网,相当于事业部的管理架构,整个传媒这块由宋歌做总负责人。
后记:不管过去业绩如何,作为一家成立了17年的旅游公司,北京文化的业务已逐渐从旅游服务转向旅游与影视并重,而低调的行事风格让这家公司总是闷头发大财。而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北京文化收购的几家影视公司都很年轻,几乎是刚刚成立,但是公司负责人却是在影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名人,宋歌、娄晓曦、杜杨、王京花、梁笑笑....这些人与他们的背景人脉无疑是北京文化肯砸出33亿元的筹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