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研报看空伊利股份 多家机构反向看多打擂台

标签:
股票上市公司金融界郭冀川财经 |
金融界网站讯
虽然伊利股份当天便发布公告澄清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工厂全部第一批通过新细则审核,媒体提到的4家企业不在公司提交的生产许可审查名单中,但是空头氛围已经形成,伊利股份的解释很快淹没在空单的抛压之中。
随后很多乳业专家与机构分析师纷纷接棒,力挺伊利股份,对光大证券的研报进行驳斥,针对光大证券研报中三大唱空理由,从市场分析角度提出了质疑,金融界网站记者整理双方观点如下:
光大证券看空观点1:低温奶形成了快速增长趋势,对常温奶的替代性已经愈发强烈。
反方意见:低温奶营养价值高,但也有不易保存的特点,只适合即买即用,或在特定的环境中较短时间的保存,而这个特点导致很多人无法消费低温奶或很少消费。以中国目前的消费现状,常温奶仍然是主要的消费品,常温奶更符合目前国内液态奶加工运输等现状。
光大证券看空观点2:常温酸奶将大幅度替代高端常温奶,推动酸奶品类快速下沉扩张。在光明莫斯利安带动下,行业三大龙头+区域乳业公司如皇氏、晨光、君乐宝全面进入,直接压制常温高端奶伊利经典、特仑苏等。
反方意见:常温酸奶与常温奶是两个不同的品类,人们会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常温酸奶空间从过去100亿元预计到2015年提升为300亿元,而同期高端白奶年均35%增长,并未萎缩。
光大证券看空观点3:进口液奶预计2014年达到30万吨,在电商渠道只求规模不求短期盈利的商业模式下低价快速渗透,并激发全渠道加快布局进口奶。
反方意见:电商低价策略不能长久,绝大部分的进口常温奶价格高于国产常温奶,这注定是属于较高消费层次人群。从价格上来看,对国产奶的杀伤力并没有那么大;从类型上来看,进口常温奶只有一种,就是普通的常温奶,没有伊利蒙牛等衍生出来的更高毛利的如金典、QQ星、舒化奶等,也就是说进口奶冲击的是最低端的常温奶;中国一年消费常温奶在千万吨以上,区区30万吨进口奶,影响太小了。
作为基金重仓股的伊利股份今年已有二十多家机构给出“买入”评级,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共有242只基金重仓伊利股份,共持有60948.75万股,而仅6月3日当天的股价跌幅计算,这242只基金账面价值便缩水16亿元,可见光大证券的研报杀伤力之强。
虽然很多分析师与研究人士认为光大证券的研报结论有些不够公允,不排除是借此事件配合某些机构策略做空建仓,但也表示最有力的反击是伊利股份自身的业绩数据,金融界网站记者就此连线伊利股份董秘办公室,却无人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