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陷入僵局
标签:
财经 |
传统艺术品投资领域看不准、买不起、拿不住、卖不出的种种问题让很多人无法放心购买;而新兴的各种艺术品投资方式由于存在时间较短,并未得到很好的市场认证,依然处于市场探索阶段,只有激进的投资者愿意进行尝试。
http://s7/mw690/002jhn9Rty6EMjXMGoK76&690
实物投资与金融投资的关系仿佛是一个跷跷板,当金融投资变得低迷,缺乏市场信心的时候,实物投资的热潮就会不断高涨。针对艺术品市场的投机炒作在一个个天价的拍卖中逐渐走向辉煌,然而2012年几乎直线上涨了十年的书画艺术品突然遭遇寒流,虽然没有出现让人恐慌的泡沫破灭,但是突然止住了价值上升的脚步,拍卖市场的整体成交量和成交额均出现萎缩,让很多艺术品投资者出现不同程度亏损。
近年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变化很值得艺术品投资者们思考。2008年艺术品市场成交总额不足200亿元;2010年市场成交总额突增,很快超过了500亿元;2011年更是高达968亿;经过了2011年的爆发性高速增长后,2012年市场大幅度回调,总成交额为576亿元,较2011年大幅下滑40.5%。为何持续火热的艺术品投资市场突然遭遇如此寒流?难道艺术品投资也像黄金一样走过鼎盛时期,步入衰退?
理性回归的时候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教授认为,把现在艺术品市场的下跌称为是炒作泡沫的破灭,是并不正确的概念。经过十多年的价值发现,市场存量最大、交易最活跃的中国书画市场虽然已经出现大量投机炒作以及过度包装行为,但是并未达到泡沫破灭的地步,现在的下跌实际上是一种理性的价值回归。
“有些优秀的书画艺术名家、大家,他们的作品价值依然稳固,艺术品市场绝对不是一个只涨不跌的单边市场。虽然未来艺术品升值的潜力巨大,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普通投资者如果没有很专业的鉴赏知识,选择艺术品投资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决定。” 黄隽教授说。
艺术品基金的境遇很好的说明了当今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困境,投资基金公司曾经是普通投资者进入艺术品投资领域的重要方式,尤其是把艺术品基金引入银行渠道面向高净值人群进行发售,已经成为一种新颖的理财模式,这也使得原本上百万投资要求的艺术品基金,投资门槛降低到一百万元以下,让更多的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艺术品基金获利。
然而进入2012年,艺术品理财却在银行渠道销声匿迹,在艺术品市场价格普遍下跌的情况下,艺术品基金公司的投资回报无法得到保证,投资者的热情迅速消退。目前很大一批艺术品基金公司将会面临无法承兑的危险,在炒作之后没有人接手艺术品,让艺术品基金公司的运作无以为继。
对于普通艺术品投资者,黄隽建议,一定要建立在个人喜好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品收藏,虽然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前景良好,但是由于投资风险的存在,这个领域对投资者有较高的个人鉴赏力与市场敏锐度的要求。尤其是艺术品投资,需要一个长期的价值投资过程,往往三五年后才会获得投资回报,并不是一个能够速成的致富途径。
如何选择艺术品投资,黄隽说:“在目前艺术品投资市场处于回调的阶段,投资者不要急于进行所谓的抄底,应该在这段时间里积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与艺术专业知识。一定要明确哪些书画作家的画作进行投资,确定自己即便无法获得投资回报也愿意收藏这些画作,如果对艺术品没有任何感觉,只要求财务回报,最终很可能赔的很惨。”
炒家的短暂消褪
将艺术品金融化一直是众多艺术品投资人的最终目标。把艺术品的文化价值与收藏属性融入金融领域,使得艺术品投资变得简单可行,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艺术品的交易过程,这将能大大提高艺术品交易的活跃度。
艺术批评家江因风认为,迄今为止,中国艺术品市场依然没有建立可行的艺术品估值机制,甚至连鉴定真伪都是一个较为困难的过程,这就容易导致市场朝着一个不健康的方向发展。比如当艺术品的定价权掌握在炒家手中后,产生获利的关键就不在于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了,而是全部来自于是否有新的投资者接盘。
天津文交所的艺术品份额化操作模式将这种炒家市场推向了极致,在此模式下,艺术品可以像股票一样被分成不同的份额进行交易,艺术品“股票”的炒家不需要有艺术品鉴赏能力,只要看懂艺术品投资K线图就可以进行追涨杀跌的炒作。2011年4月,天津文交所将实际价值只有十几万的白庚延作品《黄河咆哮》高估50倍按照600万估值上市交易,十几个交易日后再被炒高20倍到1.12亿元,最终默默无闻的区域画家白庚延的作品在一个月内被炒高近千倍。这种称得上是“神话”的市场行为不断被上演。
如果任何一个默默无闻的画作都可以通过各地区的文交所被炒高几千倍,一旦这个艺术品金融泡沫进入实体经济,艺术品金融将会直接冲击中国的现实金融体系。为了切断艺术品泡沫进入实体经济,多部委随后发文整顿艺术品金融交易市场,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37号文)的出台,最终完全叫停这种交易模式。回头看看,这种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的吸金能力,以及堆积投机泡沫的速度,无不在向普通投资者彰显艺术品理财的风险与混乱。
江因风将这种艺术品由炒家定价的现实,认定为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癌症”。在少数炒家的控制下,艺术品的价格可以随意进行波动,通过拍卖、公开发售等途径,利用假拍等一系列手段能够将任何艺术品的价格提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从此这个艺术品或艺术家的价值只能更高,广大艺术品投资者将是这些艺术品的最终接盘者。天津文交所的艺术品份额化更是放大了这种炒作定价的模式,最终形成了脱离艺术品本身价值的疯狂投机,被政府一纸文书彻底禁绝。
传统交易模式的退化
很多艺术品投资人士已经达成共识,对于不能进行实物交易的艺术品投资,只是一种背离艺术品价值的炒作。既然艺术品金融化走得那样坎坷,一些艺术品交易机构逐渐把眼光放到互联网,让艺术品的身段放低,使更多普通投资者直接通过网络就能购买到各种艺术品,不必通过拍卖公司与画廊。
以嘉德在线和雅昌艺术品拍卖网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拍卖机构,逐渐成为新的艺术品交易场所,它们所具有的互联网传播能力与交易便捷度是传统艺术品流通渠道所不能比拟的,而且通过互联网进行艺术品拍卖不仅降低了各种手续费用,更让艺术品价格机制公开透明,让很多投资者有了比对选择的余地。
李庆一是华夏和谐艺术品网总经理,他的公司拥有自己的画廊与艺术品基金公司,但却在2012年建立起自己的互联网艺术品投资网站,尝试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网站只在艺术品挂牌的时候收取交易手续费,随后每当艺术品被投资人拍得,艺术品价格会随之提升,如果有其它人再次拍得这个艺术品,价格提升部分就成为上一个竞拍者的投资收益。
“通过这种投资竞拍方式,参与竞拍的艺术品投资者不再需要把画作收藏后等待价值提升出售,而是在竞拍过程中就进行商品投资,提高了投资者的获利空间。”李庆一介绍,原本他们也是传统的艺术品投资机构,涉足艺术品网络交易主要目标还是希望突破传统市场的束缚,让艺术品投资更加大众化。
“艺术品市场虽然需求旺盛,但传统艺术品市场弊端,让投资者看不准、买不起、拿不住、卖不出,最终形成了艺术品投资是有钱人和专家玩的普遍观念。而且中国的一二级市场倒挂,国外画廊是一级市场,拍卖所是二级市场,中国则是拍卖所是一级市场,价高者得的原则让艺术品的价值严重高估,彻底与普通投资绝缘,一旦市场没有后续的接盘者,艺术品无法通过流通继续获得升值,那么最终只能面临贬值。” 李庆一说。
市场看好无人敢投
在普通投资者进行艺术品投资的过程中,存在艺术品真伪鉴定、市场潮流发展、艺术品保护存放、实物变现等多种问题,如果仅仅以个人欣赏与提升文化水平为前提进行艺术品收藏,那么应当是以审美文化为第一目标,未来的投资潜力次之。而如果购买者以艺术品理财为目标,除了自己进行实物艺术品收藏外,还有多种途径的投资方式,但由于市场环境的波动,整个艺术品投资领域人心不稳。
不论是艺术品鉴赏学者还是专业投资人士,他们对未来艺术品升值空间的预期都持乐观态度,但也对当前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弊端感到无奈,传统艺术品投资领域的种种问题让很多人无法放心购买,而新兴的各种艺术品投资方式由于存在时间较短,并未得到很好的市场认证,依然处于市场探索阶段,只有激进的投资者愿意进行尝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