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同题作文
文题回顾
红尘滚滚,人海茫茫。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梵高只把他们分成两类:一类人总是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活出“样儿”来,一类人则怀着平常心只图活出“味儿”来。你觉得人应该怎样生活?你对“样儿”和“味儿”的内涵及关系有自己怎样独到的理解和看法呢?
败絮藏金玉
生而排版为你而美
威海二中 46.17
孙芊羽
凡提到“高人”二字,浮现于人们心中的形象必定是破衣烂衫,道骨仙风,可见看似败絮的东西可能暗藏金玉。人生在世,有人活的是“样儿”,除却世俗的意义,也许只剩个“面子”;而有人活的却是“味儿”,纵使外界如何变化,留下的却是充实丰满的“里子”。
在人活一张皮的红尘中,嵇康藏进了无边的竹林中,每日流连于天地山川之间,赤身打铁,纵酒狂歌。他没有华丽的外袍,只有白衣敝体,他没有宫室宅院,只把天作盖,地为枕。他是金玉中的那抹败絮,又是一团烂泥中唯一的金玉。他的生活全随自己,多么有趣。山涛荐他入仕,他竟要与之绝交。是啊,从体系之中逃脱的他,不再被世人的眼光指导自己的人生,不必为维持好看的样子而一点一点亏空内心的自我,他怎么肯回去呢?一曲广陵散逍遥天地间,他的人生是属于他的,当他离开这人世的时候,带走的丰满的灵魂;而他的身边那些功成名就之人,带走的亦不过是丰厚的陪葬罢了。方知人的追求应当跟从内心,才能活过一世之后的无怨无悔。
“样子”是一个人最安全的巢房,也是一个人最坚固的牢房。一个聪明不懒惰的人,总能活出了成功的样子来,可为了这个“样子”而被强行压抑的人的自我,又向何处去实现呢?
《月亮与六便士》中那个离经叛道的毛姆创造的男人,他比普通人要勇敢,要疯狂。他曾经和每个“成功人士”一样过着安逸的生活,可是为了响应自己内心艺术的呼唤,他抛弃了自己身上所有镶着金玉的身份和社会关系,独自一人在孤岛上作画。尽管因此而潦倒,他却找到了生活的美好,得到了内心的平静,这对他来说,难道不比原来的生活好千万倍么?
他是每一个人心中达不到的那个理想的自我。大多数人将这种渴望当作是片刻的疯狂,把自己一点点埋葬,却不自知自己所做的不叫“走向成功”,而叫“变得平庸”。不要在成功中变得平庸,世上有太多成功的“样子”,却单单少一个独一无二的人。
《给你一颗子弹》中写道:生活大概可分为简单再生活和扩大再生活,那些所谓成功的样板,其实也就是升级版的再简单生活罢了。是啊,谁知道华美的袍下有多少虱子呢?人生若短,就应该为自己而活,活出滋味,活出色彩。宁愿脱下金玉的外壳,也不让败絮栖居在内心。
样儿给别人看,
味儿给自己品
威海二中 46.17
刘子健
梵高只把这世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人千方百计让自己活出样儿来,,一类人则怀着平常心制图活出味儿来。活出样来那是欺骗自己讨好别人;而活出味来,那才是尊重自己享受生命。人要活出味来。
样儿,是面子,是住房汽车,是穿衣打扮,是别人看的见摸得着,夸得出口的。可是,房子再大睡的地方也就一张床;车子再快,生活不是竞赛,总有红灯存在;衣裳再漂亮,论暖和不暖和,裹个麻袋也一样;装扮的再粉嫩,岁月的痕迹也有人知道,抹不掉。何故在乎样呢,人生短暂,再别让虚无缥缈的外物遮蔽了双眼。
味儿是里子,是品德修养,是情操感受,是别人看不见摸不着,能察觉得到却又捉摸不透的,老友重聚时,别人一口一个“好久不见”,你却可以在心里默念“溪水急着要奔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我们曾那样轻易的挥手告别”;在遇见不文明行为的时候,不是一句顺理成章的脏话,而是一次理直气壮的制止;闲暇的时候,不再四处混迹,而是读书,在洒满阳光的阳台上细细地读,这一刻,阳光不燥,微风正好;不是在朋友圈里炫耀阳光沙滩,名山大川,和那一句看似莫不经心的“和我想象的一样”,而是追随自己的内心上路,一路看山看水,一路走走停停。
样儿是不懂味儿的人的追求,味儿是看透样儿的人的表现。青春年少的时候,多半在乎样儿,在乎那个别人眼里的自己,而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丰富了,眼界开阔了,才意识到自己心中的自己有多么重要,然而多半,这种转变要很久很久。
“不用带我去远方,去寻找什么天堂,此刻这样就很好,阳光洒在你脸上”,图味儿的人很清楚,自己在想什么,要做什么,它们的生活看似黯淡无光,可真正的快乐别人不懂,别人不懂他们的闪亮。
红尘滚滚,人海茫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希望你我都是怀着平常心只图活出味儿来的那一类。
诗和远方
威海二中 46.17
董桓君
梵高把世人分成两种:一种时千方百计让自己活出“样儿”来,另一种则是怀着平常心只图活出“味儿”来。在我看来,第二种人尤为可贵,因为他们懂得: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生活是活给自己的,活出“味”才是真潇洒。
从古至今,看清生活本质,弃“样儿”而求“味儿”的风流人物不在少数。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种菊东篱,品茗南山;林君复表示:功名利禄非我所求。一梅为妻、以鹤为子。他们都没有千方百计地去求得那他人眼光中的“样儿”,而是回归本心。也最终,陶潜诗词千古传诵、林君复书法“窥而无饥”。他们品出了生活本身的滋味。
活出“味儿”,是一种心态,它能让你在诗和远方中忘记的忧愁。钱钟书杨绛“遭斗”的时期,他们白天劳作,夜晚去夜校,回家之后还会填词对句,体会文学的魅力。这是他们心灵的依托。以他们的能力,只要肯低下头,那他们所过的生活就一定是“像模像样”的。可那又怎样,有什么是比精神的空洞更可怕的呢?那样的生活一定会“食不知味”,如行尸走肉,没有丝毫价值。
活出“味儿”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你是选择随波逐流活出“样儿”,在物质华美的外壳下沉醉。还是选择沉下心来,找到诗和远方,充实你的内心?
村上春树选择了后者,他清晨早起,坚持慢跑;他在凌晨三点半看海棠花未眠。汪曾祺选择了后者,他在春节吃庙会上的冰糖葫芦,在盛夏饮一碗街边的豆花,在初秋品一捧新鲜的豆角。余光中选择了后者,他在艳阳天给女儿们做风筝,陪她们爬山踏青,在雨天听那冷雨。他们真正把生活活出了香味儿。他们懂得自己在追求什么,因而他们的生活有滋有味,光是想想,其中的甜蜜就好似要溢出来。
听说伦敦朝阳初升时,有世上最美的雾;布丹蜿蜒的田垄上,有世上最美的村庄。
听说你的生活中,会有世上最浓郁的芳香。
生活的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生活是活给自己的,其中的味儿也是自己品出的。它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与君共勉。
老师通题作文
人间有味是清欢
威海二中 李媛
梵高的划分倒也泾渭分明,活出样儿还是活出味儿,都源于你对自己生命的定位。
曾俯窗远眺大海波涛汹涌、放荡不羁的“样儿”,也曾山中品味小溪蜿蜿蜒蜒、叮叮咚咚的“味儿”;曾亲临井冈翠竹郁郁葱葱、挺拔傲然的“样儿”,也曾感受青草铺满大地那抹平凡庸常的“味儿”……世间万物,或伟岸或渺小,或激越或舒缓,亦都渴望活出属于自己的“样儿”,品出自己的“味儿”。而我,选择的是过有味儿的人生。
特别喜欢东坡居士的那句诗:人间有味是清欢。拥有一颗平常心,是清欢;胜不骄败不馁,是清欢;闲品一杯茶漫吟几句诗,是清欢;清晨观日出黄昏赏夕阳,是清欢。人间百味,更多的味儿是寻常日子的滋味,那无疑是简单的,平和的,淡泊的。
人间有味是清欢。那清浅的生活欢愉,越是淡然,越是长久。北宋处士林逋,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林逋擅长诗文,作诗之时,不用多加思索,大笔一挥就写好了,可是奇怪的是每次刚一写好,他读完后便立即撕掉。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抄下来留给后人呢?林逋说道:我现在隐居在山中,尚且都不想以诗出名,哪里还想过名扬后世呢?“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对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所以说,有味儿,自品,就好。
人间有味是清欢。那清醒的男欢女爱,越是淡然,越是长久。曾经的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甜言蜜语,终究抵不过岁月而消逝。相反,那一碗泛着清香的白米粥,那一杯热气熏熏的绿茶,那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相守,在滚滚红尘中给了疲惫的心灵一个特别安心的栖息之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正是这如同白开水的日子,却给了我们此生最温馨的依靠,在生命的尽头,最难割舍的应该就是这份平淡日子里相濡以沫的柴米生活吧!有味儿的生活,自知,最珍贵。
人间有味是清欢。那清淡的君子之交,虽淡如水,却弥足珍贵。唐朝贞观年间,薛仁贵因"平辽"有功,被封为"平辽王"时,拒绝了所有贺礼,只收下平民王茂生送来的两坛清水。薛仁贵当众饮下三大碗清水后,说:早年我家境贫寒,全凭王茂生接济。如今王兄贫寒,送清水也是一番情谊,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如清风徐徐,若明月朗朗,平淡得让人觉得如一汪清水。腾达时默默祝福,危难时给予支持,朋友间交往的最高境界,两坛清水,足以,那味儿,我心自知。
身若溪水,闲下自清。走过年少的轻狂,走过生活的历练,走过人生的悲喜,我才了悟,所有的悲喜历练,若选择放下负累微笑面对,那些隐忍和柔韧,都会以素简清欢的姿态落笔这一方苍穹,成为一笑而过的释然。如此方能,遇见最好的时光,遇见最好的自己。
普通人的生活,不过如此,和爱人清醒相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度过一生。和友人清淡相处,想聊天时,想逛街时,想喝酒时,他在我在。和自然清浅相对,你给我恬静的山月,我付你一世的温情。也许,这就是光阴赋予我们内心的完满,只需清喜地接纳,不必寒暄,不必纷纭,自在相宜。只将心,安与无尘中,细细品来,那味儿,静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