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协同教育下小班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实施方案
(2019-10-22 15:43:17)研究方案(课题研究背景、课题涉及的主要概念界定;课题研究价值分析;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研究分工、成果预设等,字数不低于3000字)
《家园协同教育下小班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研究开始重视起来。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将早期阅读正式纳入到幼儿园教育当中。在学者的研究成果方面,芦珊(2012)在明确了幼儿早期阅读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几点措施;吴琼(2013)针对小班幼儿早期阅读作为研究内容,通过调查研究,针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特点进行总体评价,提出培养幼儿翻书能力、观察能力、指认能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建议;张颖秋(2014)首先提出了激发幼儿阅读的内部动机,即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指出可以通过情境表演、阅读活动、感知文字等的设计来实现;陈元芬(2014)阐述了早期家庭教育对幼儿阅读的影响,并提出了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孙二晓(2015)首先分析了幼儿阅读习惯差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培养幼儿阅读的途径;孙雪琪,赵华兰(2016)揭示了当前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方法单一、阅读内容呆板等,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培养措施。综上所述,我国关于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日益丰富,并且未来还会有更加深入的研究,为我国的幼儿教育增砖。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阅读在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开启其智慧、丰富其知识、发展其个性、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等方法有着积极价值。在幼儿阶段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喜欢听故事的,阅读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我园地处乡村,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幼儿家长对阅读的认识还不足、重视程度不高,加之家长文化素质的参差不齐,无法通过更多的渠道了解指导策略,全凭自行摸索。家园在相互协作培养幼儿阅读习惯方面的情况并不理想。因此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通过课题《家园协同教育下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寻找有效的指导策略,解决家长在培养幼儿阅读习惯时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共同探索家园协同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一般策略,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阅读习惯。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 1、家园协同: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2、幼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研究对象3-4岁小班幼儿。 3、阅读习惯: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分析 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切阅读的基础和前提。研究发现,3~8岁是一个人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由此可见,在这个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他们今后养成良好的阅读,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至关重要。高尔基曾说过:“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教育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从中汲取营养,滋润心田、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让读书成为我们人生的需要,更要成为孩子成长的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由此可见,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幼儿受于家庭之教训,虽薄物细故,往往终其身而不忘。”家庭教育同样是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因素。更有专家指出,幼儿阶段的教育,家庭要占70%的影响力,足见家庭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教育界有一种说法叫做5+2=0,意即每周两天不成功的家庭教育就可以使5天成功的学校教育成果化为乌有。因此,只有家园协同教育,将影响幼儿成长的两大重要因素形成正向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和谐成长。促进家校沟通,解决家长在培养幼儿阅读习惯时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做到家校合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创新之处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提高家长对于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意识,调查理解家长在培养幼儿阅读习惯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环境创设; (3)通过研究实践总结亲子共读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策略; (4) 通过实践研究开发“家长课堂” (5)提升家园互动的作用,推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创新之处: (1)本课题遵从小课题研究的特性,立足教育实践之中,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利于丰富幼儿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幼儿的阅读能力,推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2)本课题研究结果实用性强。有助于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了解如何从小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做出指导。也是当下家长教育实践的需求。 五、课题研究思路 在本课题研究中,注重以人为本,以关注家长、教师和幼儿为重点,主要包括家长教育教学观,家长的期望与支持配合度以及家长的培养策略,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的阅读过程和教师的培养过程,教师阅读活动设计和组织及幼儿阅读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要处理好家长、教师、幼儿和习惯培养的关系。研究中还需关注教师培养策略,即教师为实施的培养方案而发生在幼儿园的一系列行为。研究中也要关注评估策略,它主要是对幼儿在园期间为形成阅读习惯而进行的一系列有关阅读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制定出完善的幼儿园评估策略与方案,主要涉及对幼儿的评估和对幼儿园阅读活动的评估。 六、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目的明确,在行动中研究行动,以具体的计划为行动导向,有效控制实验过程,收集相关信息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统计、加工、提炼,形成研究成果; 2.文献研究法:通过在书刊上、网上查阅相关幼儿阅读习惯培养文献,提高理论认识,吸取有效经验方法,促进研究; 3.观察研究法:明确目的、制定计划、按照步骤对研究对象(幼儿、教师)进行观察,典型群体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收集真实、准确、有代表性的信息; 4.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家长和教师分发问卷,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做好相关记录,及时做好整理,并做好总结。 七、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9年9月25日之前) 1.注册新浪博客,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申报工作; 2.进行相应资料的收集,并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题研究的计划,以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3.组织教师学习《指南》,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从而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二)实施阶段(2019年9月-2020年3月) 根据执行计划进行研究,开展相应的研讨活动,坚持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相结合,能较好地界定小班幼儿阅读习惯培养的内涵,形成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可操作性的培养方法与策略。在此基础上撰写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1.成立本课题研究小组,并开展研究工作。课题负责人:李瑞雪;课题指导者:何建丽(园长、县级教学能手); 2.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期望及支持配合度、家长对家园共育实际意义的了解和家长为孩子阅读习惯培养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对问卷调查进行整理分析; 3.通过阅读活动设计、组织阅读,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 4.给家长发放《指南》让家长首先明白当前的教育理念,知道幼儿小班期间能够接受的阅读方法,应该达到的阅读水平及标准;通过亲子活动让家长深刻认识到家园协同教育的重要性及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必要性,并接受和认可新的理念。 分层实施,逐步深入,形成课题研究特色。 (三)总结阶段(2020年3月-2020年5月) 对本课题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把课题研究个案汇编成集,接受评估验收,为开展成果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总结经验,查漏补缺进行深刻反思。撰写结题报告。 1.根据课题研究结果,总结家园协同教育下幼儿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 2.结题报告、阶段研究小结、论文的撰写。 八、课题研究成果预设 预期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知道家园共育及幼儿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总结家园共育的经验和幼儿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转变教育理念,形成常规化的阅读实践活动和幼儿阅读习惯培养,创新家园共育的形式方法和幼儿阅读习惯培养的方法;树立家园共育的目标,增进家长对我们的支持与配合,真正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让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幼儿在快乐、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和发展。 成果形式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