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部编语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2019-05-23 17:18:46)
标签:
教育文化 |
12寓言二则——《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一、
1.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读了不少寓言故事,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能根据老师提供的画面迅速猜出寓言故事的名字?(课件出示画面,学生猜故事名字)
2.
看来你们读的寓言故事还真不少。通过阅读,你们发现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认识寓言故事“不真实,篇幅短小,语言精练,而且都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的特点。)
3.
4.
5.
6.
7.
(1)
(2)
(3)
(4)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二、
师:同学们真会提问题,会提问,会思考,就是会学习的表现。老师为你们点赞。
1、自读课文。
师:现在请带着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自读课文,看看你们能解决哪个问题。
2、交流解疑。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3、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个故事?
师:孩子们真行,不仅自己提出问题,还能自己解决问题,真是学习的小主人。现在请你们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用“我从___知道____
【设计意图】问题从阅读中来,也应在阅读中得以解决。引导学生以“我从____________知道__________”说一说,贵在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组织语言,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三、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理解了“揠苗助长”的意思,了解了故事的大意。但是要想有更大是收获,我们还要细细地品味文本。
师:读了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后,文中的那个人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吗?(引导学生体会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一)
(1)
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能体现种田人急的词语或句子从文中画出来。看看透过你勾画的词语或句子,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2)
预设:A:我从第一句话中“巴望”“天天”这两个词可感受到种田人很焦急。
师:“巴望”是什么意思?透过“巴望”你能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能看到他眼巴巴地看着田里的禾苗,嘴里不停地唠叨着:我的禾苗啊,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小树苗才好呢!
生2:从“天天”这个词,我仿佛看到种田人每天都去田里。
师:今天去吗?明天去吗?下雨天去吗?风沙天气去吗?烈日炎炎的天气去吗?甚至是自己身体不舒服,也得坚持去看看。可见,他是多么焦急地盼望自己的禾苗快长高啊!谁能把他焦急的心情读出来。(请学生来读并且指导读出焦急的语气)
预设B:我还从“一天,两天,三天”能感受到种田人很焦急,而且他觉得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
师出示两组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
师:看看咱们班谁是火眼金睛,发现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师:禾苗长高了吗?他为什么觉得没长高呢?就因为他天天看,就是长高了,他也看不出来。多着急啊!谁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能感受到种田人的焦急。(请学生来读并且指导读出焦急的语气)
预设C:我从“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感受到种田人的焦急。
师:那我们来对比一下接下来这组句子(出示课后题:他在田边转来转去。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焦急是什么意思?透过焦急,你仿佛看到种田人怎样?
师:第一自然段,作者通过对种田人的描述,抓住种田人的动作和语言,字字句句都能看出种田人的焦急,谁能把第一自然段连起来读读。(指名读,其余学生合上书,闭上眼,看看通过他们的读,你们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师:好故事不光要会读,而且要会讲。谁能把你们把这一自然段讲给大家听听。【设计意图】《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本段教学,意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通过阅读想象,感受种田人的焦急心态,真正了解故事的起因。学生融入自己的想象,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
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感受辛苦
1、(出示第二自然段)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在这一自然段写了种田人忙着做了哪些事。
(1)
想办法
师:按理说,每叙述完一件事句末都要用——句号,看看课文叙述这三件事,每一件事叙事完后句末都是——逗号,这有区别吗?
师:“终于”一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师:透过
师:请同学们看课件上的插图,想想一下,在拔苗的过程中,种田人该多辛苦啊!腰弯酸了,他直了直身子,继续拔;腿蹲麻了,他揉了揉双腿,继续拔;口渴了,他喝了几口水,继续拔;该吃饭了,他啃了一块大饼接着拔;太阳高照时他在拔,太阳偏西时他还在拔。就这样一直拔到太阳落山,弄得他筋疲力尽。
师:知道“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吗?
师:没有一点儿精神,没有一点儿力气,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这一段。
2、
(出示第三自然段)师:种田人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他的心情怎样?大家齐读这一段。根据你对种田人的了解,他是怎样回到家的,用一个词来形容。(急急忙忙、迫不及待、慌慌张张......)“一边喘气一边说”可换成怎样地说?“气喘吁吁”,什么时候我们才会“喘”?用动作来表示一下“喘”。
师:种田人太急于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告诉自己的家人了,谁能把他急切的心情读出来?【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意在引导学生发现文本标点的特殊使用,体会种田人的急切心情。抓住种田人的拔禾苗的动作,再结合想象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种田人的辛苦,联系实际想象种田人拔禾苗后心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词汇,发展语言。
(三)
学习第四段,领悟道理
师:事情是不是像种田人所期望的那样呢?
1.
2.
3.
4.
在交流中让大家明白:做任何事都要遵循规律,否则会好心办坏事,事与愿违。
【设计意图】对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不是简单的告知,而是在学习交流中自然而然地领悟。
四、
师总结:揠苗助长虽然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但在现实生活中,像揠苗助长的现象还在存在。你能举例说说嘛?揠苗助长已经讲了几千年了,今天还要讲下去吗?我们要让我们的后人还能听到这个故事,还能懂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违反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设计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寓言故事的价值。
(1)认真观察字形特点,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认真临写,老师巡视,及时纠误。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而新的课程改革更是把低年级识字教学列入了重中之重,在语文素养方面还提出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等等。所以,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尽可能地课课落实识字、写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