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加坡华人古董商李鉴宸:汝州张公巷窑各地层的断代

(2022-05-28 07:23:56)
标签:

历史

收藏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2022

据报告称,目前汝州张公巷窑址最具代表性的为T4探方,共分10层。经推断,最上层的第1层和第2层是近现代垫土层、第3层至第4A层为元代、第4B层至第5层为金代、第6层至第9层为北宋、第10层为晩唐。北宋至金、元的地层断代,是依据与白釉瓷、黑釉瓷、豆青釉瓷、钧釉瓷等同时出土的陶片的器形、胎釉、制陶技术等特征来逐层完成的。

其中,大量的张公巷窑特有的青瓷片出土于第5层的H88灰坑、第5层以及第5层下方的H101灰坑,这三层地层出土的青瓷片,从其釉色和器物种类来看,应为同年代制品。但若从其他出土物的年代断定来看,又只能将这些具有共同特征的青瓷片的前两者定为金代,后者不晚于北宋末年。而将H101灰坑以“未发现北宋晚期以后的遗物”为由认定其年代不晚于北宋末年这一点,有必要进一步加以讨论。其下方的第6,与北宋末年的白釉瓷和豆青釉瓷冋时岀土的还有张公巷窑青瓷片,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青瓷片与其上层出土的青瓷片存在若干差异,必须引起大家注意。其釉色、釉调、开片,经笔者2004年来对个人收藏张公巷窑类似瓷片的研究发现,与其中具有特殊釉色(即淡卵青色—译者注)的瓷片一致。第6层的形成年代,考古发掘报告者推断其为北宋末年。

张公巷窑的釉色与其他窑的釉色不同,以灰青绿色或淡灰绿色为基调是张公巷窑的典型釉色。正因如此,甚至有些学者推断,拥有与该釉色类似的12世纪的高丽青瓷是受到了张公巷窑的影响。笔者曾对张公巷窑青瓷的釉色分类,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灰绿色或淡灰绿色,这是张公巷窑釉色的典型。第二类,卵青色或淡卵青色,其中个别特殊釉色,透明感强,有光泽,釉面开有蟹爪状大片精美开片。笔者推断这才是张公巷窑理想的釉色、釉调。据居于汝州近郊致力于张公巷窑青瓷修复的某陶艺家所言,第一类青瓷片在温度接近1230时即可完全烧成,其釉色也可实现;但是第二类中特殊的青瓷釉色釉调,只有在1210-1220的相对略低的温度下才可实现,其温度调节难度极大,出土的瓷片也极其稀少。负责张公巷窑发掘工作的当事人也称,这种青瓷片仅在第6层发现了唯一一片,其他地层均未发现,非常珍贵。其所在地层层位经推断为北宋末年,但其特性目前尚在讨论,故在此无法提供其照片等资料。釉色的第三类为灰绿色和卵青色以外的深绿青色,灰白色、窑变等。

根据以上各地层层位的青瓷片的断代,特别是第6层出土的蟹爪纹开片的特殊糖色釉调的青瓷片,其存在有可能将张公巷窑青瓷的初期阶段追溯至北宋末年。今后,随着对张公巷窑的进一步发据与调查,若能够出土拥有这种色粘调.且具有商后期至西周早期形式的、模仿青铜器器形的青瓷祭器的话,那么它就将成为张公巷窑就是北宋官窑之说的决定性证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