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鉴宸---新加坡华人古董商
李鉴宸---新加坡华
人古董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501
  • 关注人气: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加坡华人古董商李鉴宸:南宋官窑青瓷特点的文献表征

(2021-09-04 00:25:36)
标签:

365

历史

收藏

图片

文化

分类: 2021

古玩界很多事,看透但一定不能说透,这也是一种职业道德,这个道理我是2011年领悟出来的,应该说那时我刚刚大二,领悟会远比其他人早的多,其实我很感谢2009年高考考到上海,由我启蒙师傅,上海著名学者陈逸民带着,就能有幸结识上海上层群体,那时候天潼路白马大厦每二周聚会一次,主办人是上海焱乾投资管理公司老总鹰(应)伟达先生,也是一位玩陶瓷、红山文化的大收藏家,本身参加聚会去的人都是社会上层群体,参加聚会人的身价最起码都是过千万元(毫不夸张),我是每次去观察聊什么,怎么说话的,这使我很受用,长见识,大大开阔眼界,到2019年因为疫情暂时停办,但要知道,一个月2次,一年24次,每次咖啡、茶、吃饭这都是成本,我就算每次聚会成本800元吧,一年鹰总就要在这上面花费19200元,10年就是192000元,要是普通人,你会这么干吗?

这就是意识,就是圈层文化。

新加坡华人古董商李鉴宸:南宋官窑青瓷特点的文献表征

所以我一直说大家就在各自圈层玩的开心就好,普通民间藏家开心快乐、陶冶情操、追溯历史,这是收藏目的,比如我服务的人群是“高官、富豪、有钱有真、精、稀”群体,其实这也是自我保护。

所谓风云际会上海滩,12年时间过去,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远比其他同龄人见得场面多的原因。古玩行,你没人指导,只会撞得头破血流,哪怕你才华横溢,基本功扎实也没用,古玩行里面的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古玩界很多人都是风光一时的,太狂早晚帆船,见的多了!!!这也是我从不发跟任何人合影的原因,你知道谁跟谁什么关系!

                             ------李鉴宸

    

下面进入正文:

文献资料关于南宋官窑器物的特征研究,最可靠的依据算是南宋人叶寘《坦斋笔衡》顾文荐《负暄杂录》的记载文字。两文记述的文字内容及字数基本相同,但两文的原稿已失现世人所能见到的文字见于元人笔记《辍耕录》或《说郛》中的引文现引用元代陶宗仪著《南村辍耕录》(中华书局19592)转引南宋人叶的《坦斋笔衡》文,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九“”条所引《坦斋笔衡》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这十六个字直被认为是南宋人对南宋官窑瓷特点的高度、精辟的概括,具有权威性。但同时存在不全面、不具体的缺陷。单从这十六个字来理解南宋官窑瓷是很难分辨出是清宫藏品中的北宋官窑、南宋官窑和传世哥窑之间的区别的,更不要说区分南宋同时代的姐妹窑: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了。

明朝文献中,曹昭的《格古要论》在其“古窑器”条目中有这样的记述:“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瓜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烧者,无纹路。”同文在“哥窑”的条目下有:“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紫口铁足,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元末新烧者,土脉燥,色亦不好。”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古文献资料中尚未有人对“南宋官窑”瓷的特点描述有如此细微、具体的记载。一般文献在记述“南宋官窑”时,都是沿用叶、顾的说法,围绕“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十六字做文章。如明·田艺蘅《留青日札》中对南宋官窑瓷的描述:“模范极精,油色莹澈,为时所珍。”因此,曹昭能如此详细地叙述,其可靠性便值得怀疑了。众所周知,作为一般平民百姓恐怕连当朝官仿之器都很难见到,更不用说深藏宫中像“南宋官窑”这样特殊身份的瓷器之“尊容”了。除非曹昭曾有明宫中做事或主管或经办宫廷用器之史实,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接触宫中收藏的真正的南宋官窑瓷现经考证,明·曹昭《格古要论》成书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全书分上、中、下卷十三论,下卷有“古窑器”论专题条目,专门叙述明以前各大名窑。明·王佐于景泰七年(1456)开始增补《格古要论》,历时4,至天顺三年(1459)增补完毕,易名《新增格古要论》共13卷。《格古要论》至今未发现明初刻本,现存最早刻本为万历二十五年(1597)的夷门广牍本。《新增格古要论》最早为天顺六年(1462)的徐氏善得书堂刻本。后者刻本却比前者刻本早135年。可见,我们今天能读到的还不是曹昭《格古要论》的原著。此外,不论是曹昭的《格古要论》还是后来王佐増补的《新増格古要论》它们都不属于史志,而是典型的文人杂记类。这类文献的局限性、可靠性是显而易见的

此后,明·高濂在《遵生八笺》文中更具体地解释了曹昭文中的釉色“浓淡不一”之说,并对和面的“纹路”进行了深入研究。“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把修内司官窑的釉色分为三等:“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纹片分为:“冰裂、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高氏对南宋官窑之见解创天下之先,但其可信性同样存在问题

                                                202192

                                                李鉴宸于昆山执笔

国内事业部助理  上官浩 微信 1880196047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