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燕喜世家(考证类)

(2012-04-25 10:48:23)
标签:

转载

一、尹睦,尹颂与尹勋的关系

《后汉书》关于尹睦,尹颂与尹勋的关系记载有不一致的地方,有些混乱。《和帝本纪》记载,尹睦位居太尉;《桓帝本纪》记载,尹颂位居司徒。在《后汉书》的第五十七卷,即《杜栾刘李谢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从祖睦为太尉,睦孙颂为司徒。”前面的记载都是一致的。然而,在第六十七卷,即《党锢列传》中,却是这样记载的:“伯父睦为司徒,兄颂为太尉。”在此,我大胆断定:第六十七卷中的记载是错误的。我有如下理由:其一,前三条的记载是一致的,多于后一条的记载;其二,尹睦去世于公元93年,而尹颂去世于公元157年,尹勋去世于公元168年。其中,尹睦与尹颂两人去世之时相隔64年,尹睦与尹勋两人去世之时相隔75年,尹颂与尹勋两人去世之时相隔11年。如果说尹颂与尹勋是兄弟关系,或者堂兄弟关系,都是正常的。况且历史记载,尹颂与尹勋本来就是平辈,年龄相差没有太大。但是,尹睦同尹颂、尹勋两人去世的时间却分别相隔了64年和75年。如果尹睦是尹颂与尹勋的伯父,年龄上就说不通,即年龄上,伯父比侄子大64岁或者75岁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关于尹睦是尹勋伯父的记载是错误的。事实应该是这样的:尹睦是尹颂的祖父,是尹勋的从祖,是伯祖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二、尹氏何时迁往天水

史书上关于尹睦、尹颂和尹勋的记载,都说他们是河南郡巩县人,这个没有疑问。但是到了西晋时期,在介绍尹勋的九世孙尹景的时候,却说他是天水郡人,而且尹氏大都以天水作为自己的望郡。这说明在这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尹氏在迁徙。至于何时迁徙到天水郡,似乎有些疑问。

我发现,在东汉尹勋时期(即公元168年之前),根本就没有关于天水尹氏的记载。在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伐魏时,天水郡的主簿尹赏与好朋友姜维一起投降了。姜维当时只有26岁,估计尹赏也只有20多岁。姜维是天水郡冀县人,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事母至孝,年纪轻轻是不会远游的,生活圈子也只会限制在天水郡一带,甚至只会在冀县。那么,我就可以断定,尹赏是天水郡冀县人,并且在天水郡当主簿。这样一来,我断定,在汉魏之际,尹氏家族已经迁徙到天水郡了。可以这样估计:尹勋死于宦官之祸后,后人,尤其是儿子这一代人惧怕连累,于是避祸西迁,将家迁到了天水郡冀县。从年龄上算,尹赏估计就是尹氏家族西迁到天水郡后的第三代。

三、两晋时期天水尹氏家族的情况

我们燕喜世家族谱的记载,尹勋的九世孙尹景,隐居不出,于公元349年为石尊所杀。后赵于公元329年消灭前赵,逐步夺得、统治天水郡。后来,尹景的儿子尹赤投奔姚弋仲,跟随姚襄。因为对前秦叛降无度,使得苻坚下令禁锢尹氏家族的仕途。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没有什么文化的父亲跟我讲,我们祖上有人不听话,被一个皇帝作了一个规定,不准姓尹的人做官。当时我还小,以为父亲只是给我讲个开心的故事,就没有深究。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是历史事实,这个皇帝就是苻坚。后来,尹赤的儿子尹详、尹纬反对苻坚,辅佐姚苌,建立了后秦国,功勋卓著。尹纬的儿子尹昭、尹昭的儿子尹雅都在后秦为官。还有大将军尹元和给事黄门侍郎尹冲,也都是天水人,但是没有说他们是谁的儿子。尹元响应姚愔造反,事泄被杀;尹冲响应姚弼造反,事泄而难逃到东晋。后秦灭亡后,尹昭与尹雅也到了南方。从此,出自于天水尹氏家族的燕喜世家第一次迁徙到了南方。

与此同时,由于天水郡多战乱,避祸于河西走廊的另一支天水尹氏家族的后人,也不乏名流。吕光夺得姑臧后,听信谗言杀害了另一个叫尹景的天水名士,大失人心。后来,吕光还杀了丘池县令尹兴。李暠起兵后,以天水人尹建兴为左司马。另外,李暠的妻子尹氏是天水郡冀县大族尹文的女儿。李暠去世后,其子李歆即位,尊母亲尹氏为太后。

所以,两晋时期,出自于天水尹氏家族的关中尹氏和凉州尹氏本是一家,而且还是望族后代。

四、尹冲的结局

关于尹冲,燕喜世家族谱说他是尹纬的儿子。在后秦国,因为协助姚弼造反,失败后与弟弟尹泓一起逃到了东晋的都城建康。后来,尹冲在晋宋两朝先后担任征虏司马、南广平太守,到了公元430年,尹冲为督司雍并三州豫州之颍川兖州之陈留二郡诸军事、奋威将军、司州刺史,驻守在虎牢。对此,《宋书》是这样记载的:十一月,虎牢诸城并为虏所没,尹冲及司马荥阳太守崔模抗节不降,投堑死。至是追赠前将军。文帝与江夏王义恭书曰:尹冲诚节志概,继踪古烈,以为伤惋,不能已已。关于尹冲的结局,《魏书》的记载也与《宋书》一致。但是,到了《资治通鉴》,却说“冲及荥阳太守崔模俱降魏。”对于这样的不一致,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进行了批判。在此,我倾向于《宋书》与《魏书》的记载,认为尹冲是殉国而死,并未投降北魏。

五、关中尹氏家族的几对关系

燕喜世家族谱说尹冲是尹纬的儿子,有的尹氏族谱上说尹雅是尹冲的儿子。我觉得这都是错误的。当年尹冲在后秦造反,自己逃到东晋了。如果尹雅是尹冲的儿子,这种情况下,他还敢留在后秦为官吗?而且还会连累尹昭,更别说后来,刘裕伐后秦,尹雅被俘后,又逃归后秦,继续抵抗晋军。这里,我觉得,尹元、尹冲、尹昭及尹泓都是平辈。关于尹冲,我认为他是尹详的儿子,估计尹元与他是兄弟,或者关系要比他们与尹昭还要近一些。基于尹元与姚愔造反被杀后,尹冲恐惧,于是又响应姚弼来造反。尹元与尹冲先后造反,尹昭与尹雅都没有受牵连。这说明,尹元与尹冲这一脉与尹昭要疏远,至少不是亲兄弟。对于尹冲与尹雅,我遵循燕喜世家的记载,认为尹雅是尹昭的儿子,这样才符合正常逻辑。

六、天水尹氏家族的民族问题

有的记载,说尹赤是羌族人,我觉得不正确。《宋书》对尹冲逃归东晋时记载,说:“羌伪黄门侍郎尹冲率兄弟归顺”。“羌伪”是对后秦的称呼,因为后秦的君主姚氏都是羌族人,而尹冲却是汉族人。历史上的记载,都说尹赤的儿子尹详、尹纬等人是汉族人,也是因为尹赤的叛降无度,才招致苻坚禁锢尹氏的仕途。如此看来,我可以确定尹赤就是汉族人,并不是羌族人。除此之外,是否尹氏与羌族姚氏大族关系好,有过婚姻,致使尹赤这一脉有羌族的血统,值得深究。我倾向于认为,尹赤的后代有羌族血统。因为当初,尹赤叛降无度,都是因为姚襄,并且叛变前秦后,将自己的基地无偿地送给姚襄。后来,尹赤的儿子尹详、尹纬竭尽全力辅佐姚苌、姚兴父子,姚苌死前还让尹纬受遗诏辅政,君臣关系不同一般。到了后来,尹元与姚愔、尹冲与姚弼都关系非常好,即使尹元与尹冲响应姚愔与姚弼造反失败后,姚兴与姚泓并未罪及尹昭父子,并且姚兴还让尹昭受遗诏辅政。后来刘裕北伐后秦,尹昭与尹雅都是竭尽全力地保卫后秦。从这里面看,尹氏家族与姚氏家族应该关系不一般,比较稳定关系的就是有婚姻起作用。

七、南朝时期天水尹氏家族的迁徙

尹雅南归后,其子尹玄庆后来为海陵王刘休茂的参军,刘休茂造反,被尹玄庆所斩。尹玄庆因此被封为射声校尉。海陵王刘休茂当时是雍州刺史,参军尹玄庆跟随其在当时刘宋王朝的雍州,后来为射声校尉,就到了京师建康了。尹玄庆的儿子尹略,《南齐书》说他是淮南人,很早就跟随萧道成了,并且担任的职务都是在京师的,这说明他当时的活动范围就在建康周围。尹略的儿子尹正,《周书》直接说他的祖先是天水人。尹正因为跟随萧詧,一直在江陵建功立业。尹正的儿子尹德毅,因为被猜疑而赐死在江陵的。公元587年,隋文帝征召后梁萧琮朝廷入长安。尹德毅的儿子尹歆尚幼,也跟着到了长安。

另外,燕喜世家族谱记载是“尹元庆”,而不是《宋书》《南史》与《资治通鉴》记载的“尹玄庆”。我认为,《宋书》《南史》在北宋时期公开刊行,而《资治通鉴》就是在北宋完成的,也是公开流传,为了避宋真宗赵元侃的名讳而把“尹元庆”改为“尹玄庆”。而我们的族谱却是私家流传,没有改动。还有,关于尹歆,到了唐朝,在朝为官,为了避唐高祖的远祖李歆的名讳,而改成了尹惠。

八、尹歆(即尹惠)的情况

尹歆是尹德毅的儿子,后来随萧氏家族到了长安。燕喜世家族谱记载,尹歆后来跟随李渊,担任过御史大夫,女儿是唐高祖的尹德妃,一个儿子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尹思贞。唐宪宗时期的宰相李吉甫主持编著的唐代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元和姓纂》,有这样的记载:“尹纬六世孙尹惠任隋唐宁州司马,其子尹思贞任刑、户二部侍郎。”隋朝改革,废州府之任,不置司马。至于宁州,有两个地方。其一,是治所位于今天云南省曲靖市的宁州,公元270年设置;其二,是治所位于今天甘肃省庆阳市的宁州,公元553年设置。后来,世称位于云南的宁州为南宁州,而位于甘肃的宁州为北宁州。往往所称的宁州,就是位于甘肃省的宁州。从公元553年到公元605年,甘肃一带的一直叫做宁州,公元605年改为北地郡,公元606年改为豳州,公元613年又改为北地郡,公元618年又改为宁州,公元742年最终改为彭原郡。可是,宁州设置司马一职,也只是在隋朝将郡县制反复的那段时间。所以,我认为,尹歆(即尹惠)在隋朝担任位于甘肃境内的宁州司马。只有在北方,更有可能是在长安,他才有可能和李渊扯上关系,将女儿献给李渊。只是到了后来,尹歆在朝中担任御史大夫,避李渊远祖李歆的名讳,乃改名为尹惠。到了后来李吉甫主持编纂《元和姓纂》时,也是为了避讳,继续使用尹惠这个名字。

另外,李渊的远祖李歆,是在凉州的天水郡尹氏所生,所以他身上有着尹氏家族的血统。而在凉州的天水郡尹氏与来自关中的天水郡尹氏本是一家,都是尹勋的后代。李渊娶尹歆的女儿,正是亲上加亲。

九、尹思贞的情况

《旧唐书》与《新唐书》对尹思贞的记载,较为详细,都说他是“京兆长安人”,就是说他是长安人,但是后来却被封为天水郡公。谈到尹思贞的儿子尹愔的时候,却说尹愔是“秦州天水人”。两者的记载,初一看似乎不一致。其实,两者的记载是一致的。尹思贞是天水冀县人,但是出生于长安,生长在长安,所以史官就当他是长安人了。否则,日后唐睿宗封他为天水郡公就没有根据了。至于说尹愔是“秦州天水人”,就直接证明尹思贞是天水人了。

十、尹晖、尹显、尹勋及尹崇珂、尹继伦的关系

《旧五代史》与《新五代史》都说尹晖是魏州人,即大名府人。《宋史》谈到尹晖的孙子尹崇珂时,说“秦州天水人,后徙居大名”,其实是在说尹崇珂的祖先是秦州天水人,而到了他这一代时,已经生活在大名府了。尹晖与尹崇珂的地方记载是一致的。尹晖有三个儿子,长子尹显,字延勋,次子尹谊,三子尹勋,尹崇珂就是尹显的长子。《宋史》在谈到尹勋的儿子尹继伦的时候,说他是开封浚仪人,这说明这个时候,燕喜世家一族大都迁徙到东京了。在后周的时候,尹崇珂的妹妹嫁给了赵光义,早卒,即后来被追谥的淑德皇后。尹继伦是尹崇珂的堂弟,跟随尹崇珂参与平定岭南的战争。此时,燕喜世家稳定居住在东京、洛阳一带。

十一、燕喜世家在赵宋王朝及以后的迁徙情况

尹崇珂有三个儿子:长子昭吉、次子昭楫、三子昭棻。公元970年,尹崇珂的夫人潘氏去世,安葬安福蔓家岭(今江西大光山煤矿职工医院处,墓被平毁)。公元973年,尹崇珂去世。按宋制,重要官员均须安葬在京城附近。宋太祖遣中使护丧勅葬尹崇珂于洛阳。逝前,尹崇珂遗命三子昭棻奉潘夫人祀,遂家于安福尼山下石门。长子及次子扶父柩北归洛阳。长子昭吉的两个儿子尹经与尹绛,跟随三叔昭棻留在吉州。尹经,因家吉水,名其里曰新市,成为燕喜世家较为稳定的聚居地。尹经的儿子尹忠恕。据北宋时期江西浮梁人进士金君卿所撰的《金氏文集》中《吴司封墓志铭》记载,作为国子博士尹忠恕娶的是鄱阳人吴伸(曾中进士)的二女儿。另外,在王安石的著作《王安石全集》第五十一卷《张服尹忠恕张慎言孙昱太子中舍制》中有这样的记载:“周官‘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故朕时宪以为考绩之法。夫吏者三岁能率职厉行而无罪悔,是亦宜有赏。序官一等,以慰尔劳绩。维尔良能,宜加报称。”证明燕喜世家族谱上有关尹忠恕做过太子中舍人的记载是正确的,而说他的夫人是陈氏则是不一致。我想,这里面估计有个续弦的问题。后来,尹忠恕的儿子尹坚为朝廷司谏,诋毁王安石变法,被贬斥回江西新市。尹坚的孙子尹师中,作为太学生,在钦宗朝与宗泽等上书李纲,斥蜚整昌,直塞纳其言。尹师中的孙子尹柰迁家至宁都。尹柰的孙子尹玉随文天祥抗元,于公元1275年在五牧牺牲。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