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戏互动”在小数认识  小数乘法中的教学

(2011-05-11 20:56:13)
标签:

gb2312

楷体

小数点

手指

身体语言

杂谈

分类: 教学心得

“游戏互动”在小数认识

小数乘法中的教学

以下是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第三单元的教学片段,通过这样的游戏互动,学生很快理解难理解的语言,掌握知识要点。

一、认识“小数数位表”

1、利用身体语言认识“小数数位表”

师:指头 生:小数点

师:伸左臂 生:整数部分

师:伸右臂 生:小数部分

和学生反复练习,学生通过认识“头”, 领会到小数点虽很小,却位置却很重要。

2、认识小数点的作用,和每个数位上的数学意义

1)老师代表小数点,每组学生代表数位,老师先站在一组学生中,

问:你们是?(数位)

学生答:我们是十分位,表示:

下一组学生答:我们是百分位,表示:

再下一组学生答:我们是千分位,表示:

2)老师再移动到“百分位”和“千分位”组,重复刚才的问答,学生很快总结出小数点的移动会导致数位的变化。

学生在本组的游戏中表现的积极,作业中小数数位题目明显错误率降低。

二、认识小数点的移动

刚开始上课时,我突然发现有的学生左右混淆,我想虽然“左右”是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但四年级学生还是有错误,我有责任让“左右”的内容继续,同时使它成为认知其他知识的工具。通过实践,也证实我的这个想法,我也愿意用自己的身教,使学生在认知、能力方法上有一定的发展。于是有了下面的教学片段,与大家分享。

1、利用左右认识“扩大到”、“缩小到”

我们先来回顾小时候仍石头的动作,用右手拿石头,然后张开手投出去,(做伸右臂,张开右手的动作)这就是“扩大到”;用左手拣石头,作一个收的动作,(做伸左臂,收左手的动作)这就是“缩小到”。

结合前面的小数数位的游戏,(老师和学生同方向)

老师:指“头” 生:小数点

老师:伸右臂,张开右手 生:小数点向右移动,扩大到

老师:伸左臂,收左手 生:小数点向左移动,缩小到

学生在体会自己小时候简单的游戏动作, 和老师的互动游戏,理解形象记忆新名词。我也感觉自己课堂愉快轻松,数学也是一门有活力,有生命力的学科。

2、认识移动,导致小数数字大小的变化

因为左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以我就采取对比教学方法,继承前面的身体语言游戏,(老师和学生同方向)

老师:伸右臂,伸右手1个手指

生: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扩大到原来的10

老师:伸左臂,伸左手1个手指

生:小数点向左移动,缩小到原来的

 

老师:伸右臂,伸右手2个手指

 

生: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扩大到原来的100

老师:伸左臂,伸左手2个手指

生: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缩小到原来的,

老师:伸右臂,伸右手3个手指

生: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扩大到原来的1000

老师:伸左臂,伸左手3个手指

生: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缩小到原来的

运用肢体语言和学生游戏的方法,使每一位学生很快理解书上40页的6句话。

三、认识积的小数位和乘数的关系

通过教学新教材,我多次充分体会到:教学时不能单独只讲解这一节的内容,更应充分考虑到前因的继承,并在本节的发展,整体考虑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灵活思维能力的培养。我所担任的2个班学生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对文字理解的能力差,自己独立解答问题的能力错误率高,正确率低。对此我很苦恼,但我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不断和学生磨合,我发现学生喜欢短节奏的语言,学生总是喜欢“眼见为实”的直观思维方式,于是我就根据新教材前后的知识,站在学生的已经掌握的基础上,逐步去探索的方法。

使学生理解到积的小数位变化有2层含义:

第一个乘数扩大10倍,第二个乘数缩小 ,积有什么变化?

扩大10倍,向右伸1个手指,缩小 ,向左伸2个手指,

利用对称的身体,抵消掉1个,剩下右手的1个手指,这样学生看着右手的1个手指,很快说出:积就扩大10倍。

第一个乘数缩小 ,第二个乘数缩小 ,积有什么变化?

缩小 向左伸1个手指,缩小 ,仍旧向左伸2个手指,学生看着左手的3个手指,立即反应出积缩小 。

通过这样的反复游戏,老师说,学生伸手指;男生说,女生伸手指;女生说,男生伸手指;同桌之间说的方法,学生很快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传授这样形象的身体语言,使本班的学生也快速理解了抽象的文字语言,消除了学生遇到文字题目就无从下手的紧张、害怕的心理情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