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语文名师_843
语文名师_843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4
  • 关注人气: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故人庄》中的“斜”读Xiá,还是读Xié?

(2013-03-25 14:39:39)
初中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五课选了唐•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有的认为“斜”字应该读为Xiá,其理由是为了与“家”、“麻”、“花”押韵;有的认为应该读为Xié,其理由则语焉不详,反正就读这个音。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管之见,试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
《过故人庄》是一首五言律诗,它的韵脚是“家”、 “斜”、“麻”、“花”。从现代汉语的角度讲,“家”、“麻”、“花”的主要元音是“a”,而“斜”的主要元音是“e”,元音不一样,韵尾不一样,我们用普通话读起来当然不押韵。
但是,有一点不难明白,古人写诗时所依据的韵,不是指今天普通话语音系统的韵,而是当时的古韵。他们是严格按照古代的韵书来押韵的。著名学者罗常培先生将古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即上古音时期,包括周、秦和两汉;中古音时期,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近古音时期,包括元明清。在中古音时期的唐代,主要以《广韵》音系为代表。在《广韵》中,“家”、 “斜”、“麻”、“花”都属于同一个韵部即“麻”韵,这正是作者创作《过故人庄》时押韵的依据。所以“斜”与“家”、“麻”、“花”仍然是押韵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朗读这首诗时会觉得它们的韵并不是十分和谐呢?那是因为语言在发展,语音在起变化。据有关学者研究,今天普通话里的“j”、“q”、“x”三个音就是由古音中的“g”、“k”、“h”、“z”、“c”、“s”六个音演化而来,如“间”的古音读“giān”,在北方演变为读“jiān”,南方则挤掉了“i”后读为“gān”。由此可见,我们拿现代汉语的语音去读,自然就不能完全适合了,因为那时可没有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按照王力先生的观点,现代汉语的形成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贵州师范学院教授颜迈则认为,从教学的角度看,现代汉语的起始期以“五四”运动为界为好。唐代距离我们则更为久远,其间的语言、语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见,我们在用普通话读古诗时,发现有音韵不和谐当属正常现象。
又如唐代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其中“者”Zhě、“下”Xià二字韵不同,调也不同,用普通话读起来并不押韵。但在当时,它们均为“马”韵,是押韵的。今天读起来区别很大,是语音演变的结果。
再如,《诗经•关雎》第一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在上古音时期,这里的“鸠”、“洲”、“逑”押“幽”韵;“采”“友”押“之”韵;“芼”“乐”押“药宵”合韵(注——《诗经》中,如果句末字是虚词,那么,韵脚往往是它前面的一个字,而非虚词)。

主要参考资料:
《古代汉语知识与文言文教学》 龙异腾
《音韵学教程》 广东教育出版社  石玉成 许匡一  钟业枢  郦亭山  编著
《诗词格律》 王力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年第二版
《现代汉语》 四川大学出版社  颜迈   编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