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姜茂友:《盐城方言研究》50-6  阜宁方言概述

(2015-05-05 19:10:51)
标签:

转载

分类: 江苏方言

姜茂友:《盐城方言研究》506

阜宁方言概述

阜宁县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区的江淮次方言,即下江官话。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县境内不同地域的方言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词类特点

1.代词

人称代词:阜宁话与普通话基本相同。阜宁话可以在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后加“侬”表示敬称,如“你侬”、“他侬”。

疑问代词:阜宁话与普通话区别较大。如哪个:谁;什呢(东西):什么;哪块:哪儿;多晚:什么(时候);做什呢/做呢:(干)什么;怎安/尽安:怎么样。

    指示代词:这块/这概:这儿,这里;那块/那概:那儿,那里。

2.副词

阜宁话的副词有些与普通话形义相同或形近义同,也有些副词是普通话中不说的。

表示程度深,阜宁话可以用“死”或“稀”。如“这霞子死犯嫌”,“她丈夫死坏,动不动就打人”,“这地方稀脏的”,这天稀冷的,这地方稀臭的。

表示范围,阜宁话可以用“统共”、“一起”表示总括,用“只管”表示无限制条件,用“单”表示不管条件,执意去办。如“这筐萝卜统共只有八十斤”,“你只管大胆说,不要怕他”,“我单要买,不关你的事”。 表示时间,说明动作的重复频率,常用“老”,表示不希望发生的事却又不可避免,用“动不动”。如“他老来告状,却又说不出什呢东西”,“她吵起架来,动不动就用离婚吓人”。 表示肯定的副词,阜宁话用“着实”,有“的确”、“实在”的意思。“难不成”、“哪块”可以用作表示反问的语气副词,如“难不成我还怕他”?“说就说,哪块能不讲理?”普通话中“应该”,阜宁话作“该应”,意谓“活该”。

3.助词

阜宁话中特殊助词有“得”,表示动作的已然,其基本形式是“动词/形容词++了”,另一个是助词“到”,与普通话中的“着”近似,如“家财全被他花得了”,“我的几个朋友尽要他恼得了”,“好人尽要他做得了”,“要打就打到痛处”。

4.语气词

阜宁话的语气词一般念成轻声,有的受前一音节读音影响而变读。

唉:表示陈述语气,赞同,又兼作叹词,用于答应对方。

沙:表示祈使语气,希望或勉励。

啊:表示疑问语气,也可用在感叹句末。

噫嘻:表示惊讶语气,兼表轻鄙。

二、构词特点

阜宁方言的构词方式,也有不少本地的特点:

1.名词词缀。阜宁方言没有儿化词缀,一般用词缀“子”或其他形式。如小孩子、小霞子、老头子、信壳子、鞋带子等。也有用“个”、“头”作词缀的:媒个(明天)、昨个(昨天)、勾个(今天)、前个(前天)、里头、外头、上头、下头,等等。

2.多音节词汇中的词缀。

AAB”,多有贬低、不屑一顾的轻鄙意味。如“咕里咕噜”、“啪里啪啦”。

A不拉B”,多有贬义。“A”多为单音节形容词,“B”为无实义的衬字:如“红不拉差”。

“不AB”,一般表示“既不A也不B”。如“不人不鬼”、“不理不睬”、不里不外、不上不下、不来不去、不阴不阳,等等。

“带AA”,表示漫不经心,如“带理不理”。

A下子”,“A”都是动词性的,“下子”是“一下子”的意思。如“称下子”、“量下子”、“算下子”,“揪下子”、“兜下子”、“霍下子”,等等。

AA”,“A”是量词,“把”是中缀,念轻声,表示数字极微。如“斤把斤”、“担把担”、“块把块”、“尺把尺”,等等。

3.动词重叠。

除了和普通话一样,有“AA”、“AA”、“ABAB”等形式外,还有“AAB”、“ABB”及在重叠的动词前加形容词修饰等形式,如:

这件事你讲讲看,能不能请他帮个忙。

夏收就到了,各乡要把准备工作抓抓紧。

会上你多说说,要大家重视。

4.形容词重叠.AB”、“ABAB”,如“喷香”,可以说成“喷香喷香”,也可以说成“香喷喷”。也有的形容词后加重叠成分,如“冷飕飕”、“慢吞吞”、“青丝丝”、“白潦潦”等。

5.数量词重叠。除“一斤一斤”、“一碗一碗”、“一杯一杯”之外,阜宁方言还能把这种

结构紧缩。比如:①要分得均匀,最好一抵一斤称。②一抵一碗吃,两人比个高低。③我们一抵一杯喝,谁也不摊孬。

三、句法特点:

阜宁方言在句法方面有几点是比较特殊的,概括如下:

1.普通话中“非……不”这种双重否定来强调肯定意味的句式,阜宁方言却只说成“非……”、“非要”,而表达的意思和普通话是一致的。比如:①你不让我到上海去,我非去。②人说飞机危险,我非要坐一回。这种“非”等于“偏”;这种“非要”等于“就是”,完全表示肯定。

2.在选择问句中“A了吗”和“AA”两种问式并存。如:饭吃了吗?饭吃没吃?功课做好了吗?功课做没做?

3.阜宁话中的“把”字句的动词能带时态助词“过”。这种“过”可以表示动作的完毕,含义和“完”一样。比如:

①天早呢,把这顿饭吃过再走。

②你把我的衣服洗过了?

③小红,把书念过再玩。

“过”也可以表示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比如:①他从来没把饭烧煳过,总是不硬不烂,正可口。②他见识广,把大半个中国跑过了,说起来头头是道。③他把商店的上衣一件一件试过,没有一件合身的。

4.在表示动作的动词中,较为普遍的运用“连动是动”格式,这种格式运用范围较广,比如:①他连吃是吃,还是没赶上头班船。②见了村主任,他连躲是躲地往屋里藏,像老鼠见了猫子。③一坐到会场上,他像几天几夜没合眼,连打呵气是打呵气。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