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通渭方言大全

(2015-03-29 20:04:38)
标签:

转载

分类: 甘肃、云南方言
原文地址:通渭方言大全作者:howareyou

通渭方言大全

    五里一乡俗,十里不同风。本人是地地道道的通渭人,感觉到通渭方言繁杂、博大,历史渊源深厚,又语言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不断变化,尤其是今天世界都快成为地球村了,方言也快被普通话所代替,作为非物质文化,有待记录下来,以留纪念。正如明代音韵学家陈第所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变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致。”汉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众多的人口分布在广阔的地域,导致了汉语在历史上形成了多样复杂的方言。许多的方言俗语,是可以向我们折射出当地的民俗文化的。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境内河流自西北而东南,绝大部分属于渭河水系。考古发现表明,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片土地上便有人类生息繁衍。通渭置县始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时名为平襄。因该县通向古渭州(今陇西县),故自北宋起便有“通渭”之称,此名一直沿用至今。通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区的陇中片。通渭县总面积2912平方公里,辖6镇12乡332个行政村,在这片山梁起伏,沟壑纵横的土地上生活着47万勤劳而朴实的劳动人民。战国秦长城遗址穿境而过。著名的夫妻诗人秦嘉、徐淑就出生在这里。这里就是享有“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通渭。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环境给这里的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这里的语言有着其独特的韵律和特殊的风格。

    通渭方言以城区为基本腔,也略有南北各地差异。定西地区及方圆的白银、天水、陇南,还有宁夏的西吉、固原等地语言和通渭方言相比也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许多的不同。比如,就像在这方圆的通渭(定西地区)、秦安(天水地区)、甘谷(天水地区)三县有一个有关方言的戏言:秦安的“脏”、通渭的“夯”、甘谷的“自拉”,这三个不同的发音是这三地方言最大的不同,是区别说话者是哪里人的最明显的标志。这三个发音大意相同,都是最常用的口头语,有时没有实地意义,有时是回答对方问话,更多是对话前、中、后的语气助词。                                          

    通渭方言有好多离普通话还是接近,只是四声不同,但还有大量的和普通话有不同的地方,如像,发音主要是n” “l”、“ s” “sh”、“z”“zh”、“t” “q” 不分等,有的很难用汉语拼音拼出来,有的名词后面要带个“z”(英文z的前半读音),且好多话都以四声为结尾等。通渭方言还有受少数民族语言影响方面。从日常用语上反映出历史上少数民族对通渭方言的影响非常明显。如多脑(音译词,头,吐蕃语),唠唠(猪,吐蕃语),达(大、鞑,父亲,宋元时称蒙古人为鞑靼)。地名中的“回回沟”、“回回湾”等都说明回族曾遍及全县各地。

    [转]古韵的定西通渭方言,有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有的富有民间生活气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约定俗成,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风情神韵。如三国时期,通渭陇西属于魏蜀拉锯式的交战地带,可能今天这块地方归刘“蜀军”所占领归而曹“魏军”,因而人们口头谈论时就说,这是“刘的”(你的),那是“曹的”(咱们的)。久而久之,将“刘的”和“曹的”用作人称代词。又因为“刘字”与“牛”字发音相近,时间一长,慢慢地就把“刘”说成了“牛”,有时候农村说成牛[读酒]“刘”的就成了“牛的”。通渭人口语中的“马勺”,指盛饭舀水用的长柄大勺。元杂剧《秋胡戏妻》中有句“媳妇儿,你只待敦胡芦摔马杓哩”。通渭人至今还通常把父亲叫“达达”,这实际上是元朝蒙古人对长者的尊称,还有一些方言和现在普通话一对照,也很有意思。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望各位贤达人士提出宝贵意见批评指正。现就典型方言整理如下供大家研究!

一.方言中常见的与普通话不同的发音

 1.t  q不分用作t, 如:

   Tie——切、窃、妾,tian——前、潜、钱,ting——亲、秦、青、晴、清、情、请,tiao ——悄,tian——千、仟、阡、迁、芊,tiu——秋,ti——妻、潜、七、齐,tiang——墙、枪、抢等。

2.j  q不分用作q,  如:

qing——净、近、妗,quan——圈,qiu——就、旧等。

3.t  d不分用作t,如:

tong——动洞,tan——蛋、但、弹、旦,ti——地、弟、笛、堤、籴,tuan——断,tao——道、稻、祷,tu——肚、独、毒、犊、读、渎、都、读等。

4.s  sh不分多用作s,如

  Sao——稍、哨、梢、捎,sou——瘦,sai——晒、筛,san——山、删、衫、栅、杉,si——是、事、时、使、史、驶、师、狮、仕、士、诗、侍、恃、市、柿、似、矢、始、氏、施、势、视、尸、屎,sa——啥、杀、沙、纱、砂、鲨、厦等。

但是所应该读suo,而通渭方言读shuo。

5.z  zh不分用作z,如:

zi——指、旨、之、芝、至、蛭、桎、窒、纸、支、枝、肢、吱、痣、趾、痔、止、址,zao——找罩,zan——站、崭、斩、盏、蘸,zeng——挣、争、筝、睁,zai——摘、宅、窄、债、寨、斋,za——炸、扎、渣、闸、咋、眨、诈、榨、轧、铡等。

 6.c  ch不分

   Ci——齿、迟、翅,ca——差、搽、茶、插、查、叉、察、嚓、岔、杈,cao——炒、吵、抄、巣,cai——柴,差,拆,cen——衬,can——产、馋、掺、铲,ceng——撑,cou——愁等。

 7.z  c不分用作c,如:

   Cuo——坐,ci——字、自,cai——在、贼,cao——造、燥、噪、躁等。

  

8.Ch  zh不分用作chi

Chang——丈,che——着,chu——住,Chi——值、直、植、殖等。

 9.Ch  sh不分,如:

Chu——鼠等,shang——常、尝、偿等。

10.b  p不分用作p,如:

Ping——病,pi——鼻,pa——拔,pe——薄,pang——棒等。

11.e  ao不分用作ao,如:

   的(dao)了(lao)

12.e  ei不分,如:

没(me)

 13.i  ai不分

    里(lai)、哩(lai)

14.在普通话中都读bo但在方言里却是

膊(bai)、薄(pe)、礡(be)、波(pe)、玻(be)、博(be)、泊(bai)、伯(bai)、柏(bai)、驳(be)、勃(be)、渤(pe)、脖(pe)、跛(be)、簸(be)、拨(be)、舶(bai)、帛(be)、播(be)、剥(be)

  15.u  ou不分

   漏、楼、露、陋、喽、搂等都读lu

  16.以g为声母的字

 崖(gai)、给(guo)、我(ge)、傲(gao)、 安(gan) 、爱(gai)、耕(gai)、街(gai)、解(gai)

角(ge)、

 1.儿(z)、二(z)、贰(z)、

 

17.其他 

  还有前后鼻音不分,L  n,ei  ai不分等其他情况是通渭人的大多分不清楚,还有地

独特的用词,故暂列为其他

瘪(bi)

错(ce)、差(ca)、侧(cai)、铡(ca) 涮(chua)、

多(de)、都(diu)、.滴(die)

下(ha)、吓(ha)、瞎(ha)、鞋(hei)、

今(jie) 脚(jie)、

颗(kuo)、客(kai)、

落(le)、嫩(long)、肋(lai)、绿(liu)、

墨(mei)、眉(mi、)、把(ma)、

仰(niang) 、咬(niao)、牙(nia)

藏(qiang)、却(qie) 、雀(qiao)、 去(qi)、

耳(ru)、恕(ru)、日(re)

虱(sai)

屲(wa)、

压(ya)、 岳(yi)、

怎(ze)、做(zu)、溅(zan)、

二.词语类

1.人称代词

我(读ge意:我)

曹(读cao意:咱们)

吿(读gao意:我们)、

鸟(读niao意:你们,有的地方读“牛niu”)

桃(读tao意:他、他们)

盐(读yan意:指第三人称人家或别人,有的地方叫“年”)

2.表示时间的词

今日(读jie re意:今天)

明早(明天)

后早(后天)

外后早(大后天)

昨日(读ce  re意:昨天)

前天(读tian tian意:前一天)

凑晚心(昨晚)

年斯(去年)

时间(读si jian意不变)

暂(读zan意:现在)

喔(务)暂(读wo(wu)zan意:很久以前)

满长(意:很久以前,古时候)

满年(往年)

东方动(tong)了(拂晓时分)

麻麻个(凌晨)

干粮时候(早上10点左右 )

晌午(下午四五点左右)

将将(刚才)

3.指示代词

周、周达(读zhou、zhou da意:这、这儿)

这(zhi)达-→这里

喔(务)、喔达(务达)[读wo(wu)、wo da(wu da)意:那、那儿]

喔(务)面[读wo(wu)mian意:那面]

喔(务)个、喔(务)个(意:指那、那个)

贺来,贺头(意:里面)

 4.疑问代词

 啊达?(哪里?)

阿萨?(谁?)

做啥(zu sa)?(干什么)

涩叨?(什么?)

怎怎(ze ze)?(为什么?)
啊门来?(咋办来?)

啊门来撒——意思是你要干吗啊?你想怎么样啊?

怎斯哩?(ze si lai咋办来?)

萨达?阿来?(意:哪里?

  5.语气助词

      夯(读hang意:哈或啊或指是的、就是等回答语)

6.称呼类

  外爷(面上叫爷、爷爷)—— 外祖父

外奶奶(婆、奶、奶奶等)—— 外祖母

先人 —— 一般指已去世的人,有时指父亲

达、达达(读da、da da意指:父亲)、大达、老达(读da da意伯父、大伯)、

阿姨(读a ye意指和母亲同拜的如大妈、二妈等叫大阿姨、二阿姨,亲方拜的直接叫大妈、二妈等)、

阿家、阿公——指公公、婆婆,但在当面和丈夫的叫法一样,叫达、妈

芩子——舅妈

阿舅——舅舅

线侯(xian hou)——妯娌

挑担(tiao dan)——连襟

姊妹——弟兄姐妹

老两口或两口子——指夫妻二人,夫妻互不称名,夫妇互称为掌柜的,或妻为屋内的。 

新娘 ——媳媳妇

女人 婆娘、婆娘家——妻子,婆娘家泛指女性成年人。

男人、男人家——丈夫,男人家泛指男性成年人。

老汗——男性老年人,有的地方不分男女把所有老年人统称老汉

老婆子、老娃婆——老奶奶

病(pin)汗——有时有贬义,指有病的人,有的地方不分男女把所有生病的人都叫病汗

妻兄弟——小舅子

妻妹子——小姨子

先娘——已经有继母时称生母

姨姨(读yi yi)——意指母亲的姐妹,有的指和母亲同拜的所有女性

姨夫(读yi fu)——意指姨姨的丈夫,fu读平声

大姑子、小姑子——丈夫的姐姐和妹妹

阿辈子、小叔子——丈夫哥哥和弟弟

兄弟——指弟弟

女孩儿(发z的前半音)——女儿

新娘 ——媳媳妇

女人 婆娘、婆娘家——妻子,婆娘家泛指女性成年人。

男人、男人家——丈夫,男人家泛指男性成年人。

老汗——男性老年人,有的地方不分男女把所有老年人统称老汉

老婆子、老娃婆——老奶奶

病(pin)汗——有时有贬义,指有病的人,有的地方不分男女把所有生病的人都叫病汗

妻兄弟——小舅子

妻妹子——小姨子

先娘——已经有继母时称生母

姨姨(读yi yi)——意指母亲的姐妹,有的指和母亲同拜的所有女性

姨夫(读yi fu)——意指姨姨的丈夫,fu读平声

大姑子、小姑子——丈夫的姐姐和妹妹

阿辈子、小叔子——丈夫哥哥和弟弟

兄弟——指弟弟

女孩儿(发z的前半音)——女儿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