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加减乘除”法则打造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
(2020-05-29 15:30:17)| 标签: 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取得了不少令人可喜的成绩。如教学手段、教学的方式方法多元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强;教学资源开发的多样化等。但是欣喜的背后,不难发现,道德与法治课堂仍然存在着些令 人担忧的问题。课堂上,师生仍在做很多的“无效劳动”,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过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不足,学习效率低等等问题形响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益的提升。本人借数学之“加减乘除"法则,力图打造简约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加
伴随着教育新政的大力推进,道德与法治课时数精简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内容、环节等各方面应相应地做“减法”,我们反而要做加法”,使广大老师较从容地完成道德与法治课的新授与复习。只有做足了“加法”,学生有了较好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我们才能有胆本做“减法”。
1加强预习自学,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1)老师在研究分析、处理教材的基础上,按照新课程标准,设计出自学任务,以“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马的积极性,在自主学习中去研究学生自学发现的“问题”
(2)学生根据预习任务,对照教材填空,在教材中适当标注并注重理解。教学内容少时,预习可在课堂上完成,教学内容多时,可作为家庭作业完成。
(3)进行白学后的检测。没有必要的检测,预习自学就会流于形式,往往是白费功夫。自学预习检测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能力水平,要求不能过高,但也不能重复“预习任务”,要作适当的变化,不与“预习任务"同时出示。
2.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更是一节课的灵魂。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是统一的,不可偏废。其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于段,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是联结“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人文涵养,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最高目标。
但是,由于认识偏差和实际操控导致在教学中教师关注的仍然是知识点或考点,实际操作中将三维缩减为一维目标,近年来,在部分省市的中考试中,已经注重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师生要有目标意识,引导学生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学习的落脚点。当然,加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不只是简单地应付考试。
3.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开发教育教学资源
(1)教材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包括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知识)的载体,教材更重要的功能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
(2)教材也不是神圣不可更改的经典,实际上教材由于其编写和出版有一个周期,一出版就有相对的滞后性,所以对教材应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一方面它是教学的资源、依据和抓手,应尊重和充分利用教材,在此基础上,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善于开发多样化的教学资调做加头,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老师在中时多看、多听、多思考.多联系,不断话
化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同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减
1.要对学习内容和日标进行准确定位,适当取舍
比如,中考总复习时,对复习内容和目标进行准确定位的依据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毕业、升学考试复习指导意见》,该书中对教材复习范围与复习要求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复习课教学则需变“爱屋及乌”为“爱屋去乌”,对于不同能级要求,要学会删碱,分层要求,不要
面面俱到。
2.通过设计主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化简
所谓主问题,是抬对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引领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探究、实践的重要问题,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主问题"设计对于打造简约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1) 
(2)道德与法治“主问题”设计在“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道德与法治“主向题“设计最大的意义就是能用“精少、实.活”的问题组织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月的简明,教学内容简洁,教学环节简单,保证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将学生深深地引进教材,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
 
(3)道德与法治“主问题”设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道德与法治“主问题”相对于满堂诘、满堂问、满堂灌而言,优势在于能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每个“主问题”都能形成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的“自主一合作探究"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真正培养学生理解、质疑、辨析、归纳、演绎、比较等能力,而且能让学生真正地活跃起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体会到成功感。
3.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报
(1削减习题数量精心选择习题
精选作业,控制考试次数是最受学生欢迎域轻学生负担最直接的途径。根据道德与法治考试要求,应者重主观题的练习。为此应根据以下原则精选、政编或自编习题。选题要有针对性。选题要有发散性。选题要有探究性。
(2)减少不必要的背诵,理解性地进行检测
在闭卷考试要求下,必要的记忆是必须的,但不是什么东西都要记忆。如部分概念,有些概念只要理解,能作出判断即可,就不必记忆;反对整段式的记忆,加强主干知识记忆和理解性记忆。为了提高记忆效果,必要的检测是必须的,精编默写试题尤为关键。
三、乘
1,关注教师的自身发展
轻负担也能产出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水平,加强教学反思,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教师的发展上说,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学反思意识的增强,这是一种“乘法”。做好这道“乘法“题,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堂的“有效”保证。
2.倍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道德与法治课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将金针度于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与解题能力训东,并反复强化;有意识地挖掘出教材内外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兴趣的内容,并通过一切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最佳应激状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唤起兴趣、发展兴趣和持续兴趣,从而取得课堂教学的倍增效果。
3.精心组织教学,加强课堂调控
在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白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的角色足组织者、弓导者、合作者、激励者,主要作用是指导合作探究,点拨方法规律,补充,点评。让学生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人,他们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争辩研讨探究来获取知识,增长能力。
 
四、除
1消除不良学习习惯的影晌
学习习惯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良习惯表现尤为突出学习被动应付,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只有极少学生能达到“早人门,早得法、早提高”的要求学生学习成绩摄升级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预习的习惯,成为一种个体等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从而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剔除评价学生的“唯分数论“思想
这是由道德与法治德智共生性特点所决定的。传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方法比较单一, 多以纸 笔测验的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好与差,是不全面的。新课标对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的建议是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评价要重过程、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学习评价应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道德与法治学习水平。
结语
教学的“加法”和“乘法”让我们成为智者,而“减法”和“除法”则让我们成为勇者。轻负高效是我们教育的一条高速公路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让我们携起手来,坚定理想与信念,脚踏实地地践行。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