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哲:青春激情,就业之后再创业

(2011-07-09 21:05:56)
标签:

财经

分类: 财富故事

http://upload.umiwi.com/2011/0707/1310006304749.jpg

张哲和他的“时光理想”

张哲,山东建筑大学09级毕业生,大学毕业之后,他便进入一家省级媒体工作,做过编导,后期,民生记者,也参与导演过大型的比赛活动和晚会。在这份让很多同学羡慕的光鲜工作中,他每天都向周围的新老同事学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不同的新鲜工作带给自己的别样体会。如此持续了将近两年。大学毕业的第二个年头,像很多同学一样,处在心理脆弱且极易动荡的时期。这时他又遇到大环境不稳定:自己所在的节目一改再改,那段时期,飘摇感特别强烈。于是在思考了很长时间之后,他决定要突破,辞职,自己创业。

开店,前期准备不可少

毕竟之前几乎谈不上经商的经验。所以对于开店,张哲还是怯生生,能查的信息都不放过。就拿考察济南市场来说,有段时间,就几乎跑遍了济南的大商小店,所有跟自己的预想产品有关联的店家,他都花上工夫仔细去询问和观察,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啥都不懂的消费者,怀着好奇的心理,跟店主或营业员交流,了解他们的产品,了解消费习惯,了解市场行情。

除了本地市场,张哲还要通过网络了解大环境。看看网络上报道的“同道中人”,了解一下他们的店是如何经营,关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产品。

店面选择方面,济南的创意产业,较一线的北上广而言,毕竟还不太成熟,可选择的空间也有限。在商铺的信息上,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的意见占了比较大的比重。当然,还是需要自己切身去考察,比如商铺的宣传是否与它实际的情况相符。就要关注一些基本的因素,比如周围商圈,人流量,配套设施,交通便利程度等。这都是选址的基本考虑。最终,张哲选定了在以“时尚达人潮流主题商场”为定位的“苹果城”中的一个店面。

自己做主,创业是情结所致

作为极具反叛精神的80后一代,其实很多人都有一份创业情结。只是很多人埋藏较深,且工作生活环境比较安逸,就渐渐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想法。而在张哲骨子里的反叛性也许真的比很多人都严重一些。从工作开始的时候,就一直挂牵着这件事情。那个时候只是单纯地想,以后一定要自己做事,自己给自己当家作主,而并没有想过,到底从哪里开始着手,要去哪个具体的方向。

造化弄人吧,环境催人产生一些想法。张哲便在这种经常产生头脑风暴的环境下,自然地出现自己做点什么的想法。

谈到创业,张哲说自己当初还是挺慎重的进行选择,想想自己的情况,适合先从什么干起,然后了解一下行情,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于是就有了做生活礼品创意杂货的想法。

“时光理想”

时光理想”--“你可以发现,它寄托着我一些隐藏的想法。这个名字不会局限于‘创意家居杂货’这个领域,也不局限于一家销售实实在在物品的店铺。这个名字是可以引发想象的,是有一定延展空间的。我一直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现在的时代,什么都不缺,就缺一种互相之间的人文关怀,或者说,一种慢节奏的沟通交流。所以,我有一个理想,就是营造一个理想的沟通平台。在那里,你的行为,关乎生活,关乎理想,关乎一些共同的志趣。”说道自己的店,这个有些羞涩的大男生一下打开了话匣子。“说得有些玄乎。其实具象说来,就是,我想做一个综合的‘大店’,这个大,既是狭隘意义上的‘大’,也是经营范围概念上的大。有些类似于《城市画报》某一期里说的“HEA”,就是混血店。那里,可以是杂货店,也可以是咖啡馆,也可以是书店或者餐馆,总之,它在它的城市里,为数一定不多,但总会受到热烈的拥护,它就像朋友共同拥有的客厅,既是固定的聚会场所,也是共同趣味的‘HEA’空间。话说回来,如果不参考HEA,我的想法,还是把‘时光理想’做成一个品牌,从原创到零售一体,既务实也务虚的创意品牌。比如可以引进本土的原创设计,或者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时光理想’会有自己的设计团队,来做一些符合自身理念的产品。然后,我们可以‘借题发挥’,虚实结合,在品牌的基础上,做一些线下或线上的互动活动的策划组织。这些都是我的理想规划。”

要创业,不要创业冲动

在张哲看来,现在的媒体很多都对这个“创业的激情”的词语产生了误解,处在局内的年轻创业人同样如是。其实,“张哲们”所担心的不是创业的“激情”,而应该换成另外一个词——创业的“冲动”。真正有创业激情的人,应该是贯穿创业直至成功全程的,那才叫创业激情,其实,正确地应该叫做“创业时的激情”,而非现在年轻人的“创业前冲动”。创业前的冲动,是把双刃剑,如果没有理性分析做支撑,很容易把人引上歧路,造成得不偿失。“而创业时的激情,则是对创业人的一种素质要求,就是你在做一件事时的积极性和精神动力。没有激情,创业的艰难会翻倍,尤其是内心的艰难。”张哲说。

创业前或者创业初始,有很大冲动,这跟有无实干是不挂钩的,只有创业过程中坚持那份激情,你才能有实干的闯劲和动力。虎头蛇尾是年轻人做事的通病。我的个人理解,就是我们对事情的认识不足,只看到了它的甜头,没有做好吃苦的心理预期。所以,开始做了一阵子之后,唉?突然发现不对头,不是自己想的那么顺畅,那么光辉,正是由于预估不充分,就导致一种迷茫感,不知前路还有什么大小困难,没有做好应对前面挑出来的豺狼虎豹的风险准备,所以就悻悻打道回府,这是理所当然。所以,我觉得,做好风险预估和吃苦的心理准备,是必修的功课

踏踏实实做点儿事

创业说白了就是“做事”。做事的话,我觉得是要分为两个部分说。

首先,是“做事的能力”,就是通俗意义上的,这个人会不会处事做人,会不会把事情做得圆满。做事的能力其实是一个人的社会性成熟的标志,小到洗衣做饭的范畴,“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就是一种做事的能力,大到处理应对你的领域、事业范围内的事务。归根到底,是一个人的个人能力,其实就是协调外界条件的能力,比如你是否能够利用好你的资金、你的人际关系,是否协调好你的家庭与事业的关系。

其次,是“做什么事的能力”。这就是要求你的专业性和对专业的判断。术业有专攻,你这人再圆滑,再会协调各方,但是你的领域是否是你最擅长的?是否有你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另外一回事。男怕入错行,就是这个道理,好男入了错行,也一样是糟蹋了。所以,选择适合你的领域,瞅准了,做足了专业的功课,再入手,是最稳妥的。

另外,张哲觉得,创业最好还是结合自身的职业经历以及以后的职业发展来抉择。比如我之前是从事媒体类工作,所以,我对我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构画和打造,也会是围绕着人际传播这个特点。这是一种对人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对自己的时间和人生过程的负责。

“大学学习是那么不同,如此珍贵”

什么是大学阶段,这是我大学毕业之后才有的感悟:如果你用教育的发展阶段来看,它就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特殊时期而已,但你从人生发展和人生经历的角度看,你会发现大学是那么不同,是如此珍贵:人生中时间最充足、经历最充沛、经济负担最小、家庭压力最小、体魄最强健、思维最活跃、感觉最单纯、发展空间最大的阶段,竟然都重合在这四年里。还需要用什么来阐明大学时期的重要性呢。

如果硬要分析大学的收获,我觉得无论是从我的经验角度也好还是教训角度也罢,我可以这几个词语来概括:图书馆、宿舍、班级、学生会。

前两者,是从个人自身的角度来说的。大学里的自身角度完善,我的理解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的这句话没有过时。前一段时间,我跟我刚上大一的堂弟在网上交流,我就是把这八个字告诉他的。读万卷书,这个“万”,既是深度,亦是广度,都很重要。不要觉得大学有了专业,你的人也便归从了这个专业,这是我们的误区。至于“宿舍”和“行万里路”的关系,其实我是要说,不要把课余时光葬送在你那两米长的小床上和半米宽的电脑桌前,而是要走出宿舍,在书本之外,寻找见解,寻找答案。了解不同的存在,体会不同的存在,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你会发现,你的视野变得比别人更宽广,你的思维更容易变通。

后两者是指社会生活的角度。班级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组织,你要学会在里面与人相处,学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学会配合集体的活动,学会感恩与谅解他人。同时,这里,要在这里找到人生以后的几十年共同奋斗的战友。这些都是很珍贵的锻炼机会。

而学生会,其实我把它理解为一个微型的社会。里面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层次都有,丰富多彩,五花八门。每个人在里面的收获不同,也许你交到了可以互相帮忙的朋友,认识了点拨你的老师,也许你学到了做事的方法,也许就吃了不少亏,从而长了不少见识。这些都是学生会带给你的。不要说什么勾心斗角不好,其实这是你的心态问题,有本事你能让勾心斗角的人,在你面前,不跟你勾心斗角,你就算在学生会里面毕业了。

大学的大,不在于年级更不在于年纪,而在于给你的自由之大。你以后要做什么,你这四年要做什么,都需要你在大学时期的实践和学习中,慢慢领会。如果你以后要做科研,那么你就要在图书馆寻找你的领域的“深度”。如果你要创业,那么,你就要把自己扔到人群中,扔到实践中,去磨练

大家经常抱怨“好工作太少”我觉得反映了两个问题。

一是,确实好工作太少。当然这个好工作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好工作,而是适合他这个年轻求职者的工作。因为真正好的工作,你的条件不够优秀,你的技术不够过硬,当然会跟你无缘,所以好工作的范围自然就变小了。

二是,反映了求职者的一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心态。说实话,新手的工作,有几个一上来就是好工作?再小的公司,也有上等收入的精英,再大的集团也有混日子勉强过活的人。工作在于人,一个二流的工作,你去了之后,能做成一流,那么,这也许就是好工作。

我觉得刚毕业的年轻人,除了条件特别优秀的之外,还是需要先就业,经受一些职场的磨练的。你在职场,一般只会负责一两个领域,而你创业的话,是需要面面俱到的,如果都不经历这一两个领域的“能力测验”,那么你如何敢去接手需要你处处操心的摊子?

另外,毕竟,你就业的公司或组织,能招起人马,多数是创业成功的团队,你在里面,可以学习到你想要了解的东西。接触到以后将面对的不同的人。而且,有成功的企业平台给你练手,为你支付成长的成本,这都是创业的人所需要的。

在职场里,你可以利用公司的提供的较大平台,接触其他不同的组织和企业,积累人脉。而如果你一开始就白手起家创业,你的圈子会很窄,接触其他大企业或者大单位、上层人士的机会,将会大大降低。

另外,在工作的过程中,你也会发现跟你志同道合的同事,朋友,合作伙伴等。这些都为你的创业积累了可贵的人才财富。

就业和创业,其实是可以不矛盾的。我觉得最佳理想状态就是,在你就业了一段时期之后,你的领域有了一定的积累,然后水到渠成地利用你的职场资源,发展你自己的事业,也就是说,这种创业,是就业的进一步延展。

如果你面临就业还是创业的艰难选择。我以我的切身体会来讲,如果你之前的工作挺好的,你想求一个更好的创业机会,那么,不要轻易把你的工作丢掉,不妨试试能否兼职创业。兼职到力不从心,不得不拿出全部精力来,而且,你有信心把全部精力放到这上面肯定会比工作好,那么,就放手去做。如果你有疑虑,有犹豫,就说明时机不到。

说到底,年轻人最佳创业状态就是,你的本职工作和你的创业事业能偶互补互用。

创业,不只是自己的事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我的一些经验教训或者感悟。年轻人创业,真的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庞大的事情。因为它牵扯的方面太多,它不仅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更是一个家庭的事情。你要协调与家庭的关系,协调与恋人的关系。比如,你的创业是否会给家庭带来比较大的负担和风险?是否会造成恋人的抱怨和不支持?要知道,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支持,是很重要的,家人的支持是做任何事成功的动力之一。

另外,就是你自身的素质是否符合创业的要求?技术有了吗?资金有了吗?经验有了吗?渠道有了吗?志同道合的伙伴有了吗?过来人的经验咨询了吗?将要遇到的种种困难都想到了吗?做好心理准备了吗?社会交往的能力具备了吗?

总之,创业不怕想的多,就怕做的少,“稳中求胜”也许是个不错的办法。奋斗在路上的人们,我们一起加油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