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文化概论》刘树琪序
(2013-04-11 21:57:14)
标签:
情有独钟多年会心专题大观 |
分类: 论文 |
编者按:刘树琪先生时任泰山学院党委书记,大力倡导泰山文化进课堂。
“天下之安,犹泰山而四维之也”(汉·刘安语),泰山是中国唯一一座贯穿五千年文明史,在不同文化畛域均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山。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却都有着相同的泰山信仰,因此,泰山不仅是华夏文化中的山岳标志,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对泰山文化的研究其价值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陈伟军教授将其主编的《泰山文化概论》书稿送给我,我得以先睹为快,亦颇有会心处,故非常高兴为首部泰山文化的“概论”之作写几句话。
“我辈何多幸,名山作比邻”(清泰安人沈桂清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作为对泰山文化情有独钟的泰山人——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前身为泰安师专泰山文化研究所)的诸位学人即不惮劳烦,焚膏继晷,埋首泰山文化,对浩瀚坟典、众多古迹进行挖掘整理、爬梳解读,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研究、传承泰山文化的神圣使命。他们或生于斯,或长于斯,终日仰岱宗之崔嵬,沐圣山之灵辉,对泰山及其文化心向往之而意光大之。正是他们三十年如一日的黾勉同心,孜孜以求,方使得泰山文化研究成果累累,蔚为大观。
目前,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已经成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以此为平台,积聚起了更多的泰山文化研究的精英,学科已涵括中文、历史、旅游、教育、艺术、政治、地理、外语、哲学等九大门类,且逐步凝练出泰山文学艺术、泰山宗教民俗、泰山历史文献等三个相对集中的学术研究方向,形成了结构相对合理、门类基本齐全、研究颇具规模的泰山文化研究组群。本书即是这一优秀学术团队的集体智慧结晶。
从书名可知,是书的一大编写特色乃为普及读物,目的是向社会尤其是高校普及泰山文化,这正是缘于泰山学院“让泰山文化走进课堂”的想法。可以说,走进课堂是最好的文化普及方略,也是极好地改善教育畸形的良药。当前的教育呈现出明显的科学沙文主义倾向,对人文教育缺乏重视,导致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先天不足。然而,随着科学知识近乎神话地位的被打破,人们普遍认识到,人文知识并不是低一等的可多可少的知识,而是关乎人之生存是否有意义、人之精神世界是否完善、人类发展方向是否正确的根本所在,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的将是整个人类的灾难。于是,“面对着当代不可遏制的功利主义及其人类所陷入的困境,思想家们开始重新审视现代社会的理想和个体生活的意义,开始大声疾呼人文精神的弘扬和完整人格的培育。在这种背景下,教育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人文课程的价值,就人文课程的建设提出许多积极的建议。”(石中英语)因此,学习好传统文化成为新的百年我国教育的一大重任。以泰山文化为依托,由点及面地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不仅符合通识教育的要求,而且因地制宜,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体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下高等教育有两大改革倾向:一是加大人文课程比重,一是开发本土课程,而本书的编写与这两大趋向恰相吻合。多年以来,泰山学院围绕泰山文化开设过《泰山文化研究专题》和《泰山历史文化与旅游》等通识课程,但苦于没有系统的学习读本,本书的出版,将为泰山文化更好地走进课堂、更好地得到普及提供坚实的支撑。
“诸山知峻极,五岳独尊严”。在该书付梓出版之际,冀望泰山研究及普及工作更上层楼。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