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楚雄彝族过清明节见闻录
(2012-04-01 21:32:05)
标签:
毕摩楚雄市彝族清明节坟地文化 |
分类: 楚雄市彝族---彝寨捕风 |
2012年楚雄彝族过清明节见闻录
作者:了缘
今年清明节气是在农历3月14,所谓“清明”三月节,清明节气一直要延续至3月29日。因为有“三月清明莫在后,二月清明莫朝前的说法”,所以不少彝人在清明节不到就开始压纸上坟了。
彝族人上坟真的很累很繁琐,因为彝族人久居深山,坟地一般都有2至3处,每一处都要恭敬地料理,再加上到亲戚家去上坟,一般都要花费2至4天时间。而昨天和今天,我都参与了支系内的上坟压纸活动。
彝族人上坟很少有单家独户进行的,彝族人认祖观念十分的强烈,因而上坟一般都按支系间家族式地进行,少则五六户,多则三四十户一起进行上坟压纸活动。如果出现单家独户进行的,彝族人会觉得不搞团结,不可理喻。这些想分离独干的人家第二年又会聚居在一起,与家支一同搞上坟压纸活动。分分合合多少年,彝族人用自己的方式过着平淡而又严肃的清明节。
彝族人举家上山压纸,人数自然很多,谈天喝酒是免不了的,有时还会有闹架等现象。不过在谈天过程中,人们往往会谈及很多有关祖上的一些故事和上坟压纸活动的一些禁忌,因而对后代的传承及教育意义还是很大。在这两天的上坟压纸活动中,我就听到和看到了许多平时不曾知晓的清明节习俗。记载下来,以作感触。
那么,楚雄彝族清明节上坟压纸都有哪些程序呢?
1、到坟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香纸等摆放于最老最旺的那甑坟前。因为彝族人不兴塑碑石,所以老祖坟到底第几代,姓什名谁,说得上来几乎很少,说是老祖坟,其实也只是口传心授。
2、找一空旷处砍柴搭灶,烧火做饭。
3、点香到“后头树”跟立香火,杀鸡宰羊,打卦领神。
4、每家所拉的鸡在各自家支内的坟前点香杀鸡祭拜。
5、男人褪羊褪鸡,女人煮饭做菜,小孩撕松毛。
6、长者到树林里找祭祀用的“婆托叶”,配以萝卜、黄豆、芋头、野生香菇等煮好备用。
7、各家男人清理坟地杂草。
8、谈天喝酒。在饭还未煮好的间隙,大家在一起喝酒玩乐,谈天说地。
(1)、大家谈到祖先坟地一般只管到儿孙这辈,所谓毕摩经里的“啊不利不利左寡”。
(2)、大家谈到彝族灵牌(彝语po\po)说是只能保留四代,四代以后要销毁。
(3)、大家谈到楚雄市籍张罗二姓的由来,说是楚雄市一些地方的彝族张家和罗家原来从南华县一个叫“离马”舒(汉意:老祖坟村)的村子里搬迁而来,祖先既叫张百寿,也叫罗百寿,因而子孙搬迁出去的既有姓张的,也有姓罗的。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这些分支出去的张姓人和罗姓人一同邀约前往“离马”坟山上坟压纸,唯独缺了景东县那支人没有到。
(4)、大家谈到大理巍山人彝族籍说谋人到本地某村说媳妇,说是与本地彝话不一样,听不懂。后来说一些单词,也有相同的地方,但却是邻近一个彝族村寨的话,与我支系很不相同。而我村寨附近的那个村,说的是“依渺乌”,“鸡”叫“阿爷”、“猪”叫“阿wa”,这又与大理巍山彝族十分相通。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说彝语“依渺乌”了,因为这个支系人少,大家都只说彝族“五香话了”。
(5)、大家谈到天干的古训,说什么“一干干三年”,说是小杨梅结果率好,就意味着干旱。
(6)、大家谈到真正彝族人的两点标志,一是有自己的灵牌“po\po”,二是毕摩念经不看经书。
………………………………………………..!!!
9、将鸡头、鸡卦、鸡翅膀、鸡尾、鸡脚、猪肺、羊肉从锅里捞出去“回熟”,从后头树兴起兴完每一甑坟。
10、老老少少磕头、烧香、烧纸。顺序是跟着长者烧香纸。
11、泼“江水饭”于每一甑坟前,“江水饭”的配制必须要有“煮肺”,其它再撕些碎肉、倒些茶水、酒等。“猪肺”彝族叫“学怒火”,汉意是“哄魂肉”的意思,所以在清明节前彝族是不吃腊肉“猪肺”的。
12、吃饭。
13、压纸。压纸顺序仍旧是跟着长者,所有在一处的坟丘都要压,即使它是外族人的。压的时候要侧身,不能压着自己的影子。嘴里要喊着清明节压纸。要压在高处。生肖属龙者今年不可压纸。
14、展扫祭祀。长者将事先准备好的“婆托水”,念着咒语倒在坟地的每个角落,以确保坟地清洁。
15、叫魂。请长者将自己的魂魄叫回家,同样用“猪肺”、“米”等物做祭物。
16、清理饭食,将吃不完的酒、饭、菜、肉作平均分派。
17、将火塘用水泼熄、将香火用水浇灭。
18、鸣炮,回家。
以上就是楚雄市彝族过清明节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