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金飛雪 0329_102 牛 蒡


标签:
菊目菊科牛蒡属杂谈 |
分类: 央金飛雪 |
【2013-03-29】_ 牛蒡 _ Burdock 「 吳某_惡實_大力子 」
【 關於_ 牛 蒡 】 牛蒡(學名:Arctium lappa)是菊科牛蒡屬的植物,果實別名惡實、大力子。 二年生大型草本,肉質根;廣卵形至心臟形葉子,背面密生白毛;頭狀花序簇生,具有先端呈鉤刺狀的總苞片,夏秋開紫紅色管狀花;長橢圓形或倒卵形瘦果,先端有刺毛一束。 分布於西歐、克什米爾地區、歐洲、俄羅斯、北美洲、歐亞大陸、南美洲、寒溫帶以及中國大陸等地,生長于海拔750米至3,50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林緣、林中、灌木叢中、山谷、村莊路旁、山坡、河邊潮濕地和荒地[1]。 台灣食用牛蒡的風氣主要是受到日本影響,原來並沒有野生種,但經由引進種植,在屏東縣的歸來里人工種植成功後,被列為當地名產之一。臺灣人習慣使用牛蒡細長的根部切塊與排骨燉煮成「牛蒡排骨湯」,油炒牛蒡絲或是切片後泡茶,或切絲為涼拌菜,據信有減肥和養生等效用。在歐洲中古世紀,牛蒡被當成蔬菜食用,現已不再普遍。東歐和北歐等國還習慣使用其花部做成洗髮精、潤髮精或點心,亦加在茶中入味。 牛蒡露出地面的部份會分泌出一種內酯,可引起接觸性皮膚炎。 牛蒡的成熟果實(牛蒡子)是常用的中藥。牛蒡子性味辛苦寒,可疏散風熱、透疹、消腫利咽,用於銀翹散、牛蒡湯、透疹湯、瓜蔞牛蒡湯、普濟消毒飲等方劑中。 別名:吳某、吳帽、夜叉頭、牛菜、鼠粘、蒡翁菜、便牽牛、蝙蝠刺、惡實、大力子、牛旁、便南牛古稱「牛房」即為牛的尾巴,本省牛蒡台語諧音俗稱「吳某」。 概說: 牛蒡為根菜類蔬菜,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我國、歐洲及西伯利亞,現在栽培的品種均由日本引入。主要利用為根部,含蛋白質、脂質、纖維、鈣、磷、鐵、鉀、維他命B及維他命C等養分,尤其富含菊糖並且含有其他特殊成份及其獨特之風味,深受日本人所喜愛,主要以外銷日本做為蔬菜之用。台南縣為本省主要牛蒡產區,其中以佳里鎮栽培面積最廣。 植株性狀: 1.根及莖:二年生草本植物,根部長大,外皮粗,肉質灰白色,直根深入地下40-150公分,株高可達1.5公尺以上。 2.葉:葉互生,葉寬達50公分以上,甚粗硬,呈心臟形,下表皮密生白色細毛,葉柄長,有縱溝。 3.花及果實:頭狀花,有限花序,平均每株著生120個頭狀花,總苞針狀,先端成為齒狀,容易附著於衣服上,每個頭狀花約含有70朵筒狀花。花為兩性花,赤紫色,筒狀花瓣。 4.種子:種子為長紡錘狀,呈暗灰色,種子千粒重約11.2-11.4公克。 開花時間: 上午起開至下午1時左右。 授粉方式: 自花授粉,果實為蒴果,呈長橢圓形,兩端截切形,側面受壓迫成三陵形,灰褐色,冠毛短具有小齒脫落性鱗片,瘦果長約6.4-7.4公釐。 氣候與土宜: 1.氣候:牛蒡生育適溫20-25℃,直根極耐寒,但地上部在3℃則枯死。本省若在春季播種因採收時雨水過多,容易發生根部腐爛。夏季也有相同情形,且濕度過高,種子不易萌芽,至於冬季播種則受到低溫的影響,初期生長緩慢所以不適當。最適宜月份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2.土壤:牛蒡直根耐水性差,直根浸在水面下2日以上則腐敗,宜選排水良好之地種植。牛蒡極適合種植於土層深厚之壤土或砂質壤土,可生產肥大而長及光滑而肉質柔軟之牛蒡上品,土壤反應應以PH值6.5-7.5微酸性至微鹼性為佳。本鎮西南地區之所以成為主要牛蒡產區主要是由於其土壤條件極適於牛蒡之生長,才能產出高品質的牛蒡。 品種: 本省目前所用的品種均自日本引進,優良的品種需符合鮮食及加工利用之需求,具有長根(根長達70公分以上,根徑2.0-3.0公分),秋播、早生且不抽苔,根端豐圓、無空洞、岐根及鬚根少、外皮裂縫少且肉質柔軟具香味外皮潔白、產量高等之特點,目前本鎮栽培品種以柳川理想白肌品種為主。 3月29日 牛蒡 (Burdock) 花語 : 煩擾占卜:您是個不辭勞苦、埋頭苦幹的人,遇到困難不會輕易落淚,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是您做人的宗旨。不過一旦涉及金錢和暴力,您就會沉不住氣,所以您應冷靜明智一點,別做一隻蠻牛。箴言:無視困難、勇往直前是好事,卻不要做橫衝直撞的蠻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