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middle/7dfe1900na3c27cabfc89&690
http://s10/middle/7dfe1900na3c2809adf99&690
http://s5/middle/7dfe1900na3c2857d6694&690
http://s13/middle/7dfe1900na3c28cffa12c&690
http://s11/middle/7dfe1900na3c28f7fb22a&690
http://s2/middle/7dfe1900na3c296629481&690
苏州古称“东吴”,是2000多年前战国时吴国的都城。100多年前,典雅大气的东吴大学安静地矗立在苏州古城葑门内城河边,与古城墙隔河相望。附近的博习医院、圣约翰堂等欧式建筑更是还原出一个复合式的近代建筑群落。百年前的东吴大学,无论是建筑或是景观,营造出的是一种宁静、淡定、富有学术气息的校园氛围,从而不断激励着学子们开拓思想和学术的新境界。东吴大学由苏州博习书院、宫巷书院、上海中西书院合并,以宫巷书院为基础,在苏州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上扩建而成。
东吴大学旧址现位于苏州大学内,校园树木葱笼,绿树红瓦相映,环境幽美清新。吴门胜地中的翰墨书香在这绿茵如盖、树影婆娑的校园中仿佛触手可及。你肯定会怀疑自己身处何方,那四四方方的中心草坪,那每个整点都会从钟楼最高处敲响的钟声,都让你觉得百年前的中国大学原来也真的有过这般只会在梦幻中存在的景象。
东吴大学的建筑风格纯正,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当时西方建筑形式特征:以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殖民地外廊式建筑样式相结合,哥特式样与罗马风格等各种建筑装饰语素的混合运用,讲究比例推敲、追求“纯形式”的风格特征。学校从1901年至1935年,分10次陆续建成,这些建筑虽然每一幢立面都不同,但用材都以红砖叠砌为主的砖木混合结构,装饰上都有罗马式古典石柱和圈廊,组合在一起,使整个校园显得整齐而又变化多端、疏朗而又气势磅礴,突出了教会学校建筑的异国风采,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般说来,大学的校门是一座大学最引人遐想的地方,它凝聚着大学的历史,传递出时代的信息。在东吴大学的校园中,有一座传统却又宏伟庄严的校门,正面刻校名,背面上端横刻英文校训,门柱上则竖刻“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中文校训,作为东吴大学精神的精髓,成了今天苏州大学的经典象征。牌坊风格的校门将喧嚣严严实实地关在门外,踏入校门的那一刻尘世繁华顿时换作书生意气迎面扑来。
林堂建于1901—1903年,为纪念该校奠基者之一林乐知得名。整幢建筑面呈“凹”形,北立面底层外有露天走廊,走廊以大门分为两侧,每一侧分为3间,下用红砖砌墩,上置花岗石罗马式古典石柱,石柱上以红砖发拱券相联接,两侧共有罗马式古典石柱6根,增加了墙立面的层次变化。整个建筑立面以红砖叠砌,不加粉饰,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楼内有一可容纳400人的小礼堂,内装修按美国教堂陈设式样设计,门窗、墙身上的雕花精巧,富有西欧雕塑艺术风格。建筑上层的钟塔位于校区的中轴线上,顶部置有报时大钟,所以“林堂”又被称为钟楼。1903年建筑落成时,校长孙乐文曾自豪地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漂亮的大学建筑。随着岁月的流逝,林堂在形式上的典范意义使得无论在当时还是历经百年后的今天,她都是整个学校的标志性建筑。
孙堂是为纪念东吴大学第一任校长孙乐文而命名,建于1908—1912年。孙堂的平面布局与立面构图均基本对称,建筑风格细腻,施工工艺精良。入口门廊为哥特式尖券造型,高两层,门洞上部缀有精美的石雕花饰,是近代西式风格建筑中难得的精品。建筑砖墙瓦顶,以红砖构筑框架,局部以青砖填充墙面,辅以石雕装饰,与钟楼的风格相呼应。塔楼上的雉堞又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有中世纪城堡和修道院建筑的风味,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夏日的孙堂立面爬满了藤蔓,与美国东部常春藤大学校舍的面貌十分相似,斜阳西照下凝视这座巍峨的建筑,有一种说不出的高贵、雅致、神秘和幽静。
司马德体育馆建于1934—1937年间,是东吴大学校舍发展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作品,因纪念美籍教师司马德在东吴倡导体育教学的功勋得名。体育馆外观两层,主体部分屋架采用钢屋架和木斜梁支撑,
窗洞高大,采用半圆券式样,保证了室内采光。入口突出并饰以文艺复兴式线脚,上方有孔祥熙所题“体育馆”3字。
葛堂于1922奠基修建,是一幢为纪念葛徕恩校长的父亲而命名的大楼。葛堂外观方正朴实,以竖向线条作三段式处理,以哥特式扶壁和尖拱门洞装饰,突出强调正中的入口大门,红砖砌筑,造型简洁。
子实堂建成于1930年,为纪念曹子实而命名。建筑基本以红砖为主,是当时的学生宿舍,楼高4层,风格简朴、明快,只稍微突出了入口。
圣约翰堂的建筑风格完全是西式的,教堂建筑是根据宗教仪式所发展来的特有形态,是纵横比例相差很大的长方形平面,西面以狭端为正立面,用两排或四排柱子纵分室内空间,中间部分窄而高,有利于酝酿一种宗教神圣的氛围,最后才是空间的高潮———基督祭坛。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博士的祖父李仲覃牧师为该堂的首任华人主任牧师,现圣约翰堂内有《李仲覃牧师纪念碑》,记述其生平大略。
如果说教会大学是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产物,那么教会大学建筑便是中国传统建筑与近代西方建筑折衷融合的结果,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些具有历史印痕的建筑,演绎着老东吴大学的显赫,展现着新苏大的辉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