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德》讲义(四)三、古今茶人如何论述茶德
(2020-07-21 09:53:25)
三、古今茶人如何论述茶德
(1)吴觉农对“精行俭德”的解释
(2)沈冬梅对“精行俭德”的解释
(3)林
(4)陆羽茶德思想探源及当下意义
2、唐代刘贞亮提出饮茶十德
3、今人论述茶德、茶礼
(1)程启坤、姚国坤提出“理敬清融”的茶德精神。
(2)张天福提出“俭清和静”的中国茶礼。
1、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这一说法,被视为中国古代"茶德"说的滥觞,也是陆羽将饮茶这样一种日常生活内容明确提升到精神层面的一个标志,中国古代茶精神文化至此得以确立。
“精行俭德”是指良好的操行与品德,茶人的人文追求,他第一次把饮茶上升到精神层面。
(1)吴觉农对“精行俭德”的解释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当代茶圣”吴觉农主编的《茶经述评》解释为“注意操行和俭德”。[吴觉农著:《茶经述评》,第1-4页,农业出版社2005年。]。
(2)沈冬梅对“精行俭德”的解释
(4)陆羽茶德思想探源及当下意义
陆羽所说的“精行俭德”,其词源是“精进修行”、“俭以养德”的简称或缩略,
其本义一言以蔽之,就是:
做事而言,坦坦荡荡,无愧于世界,此乃精行。
做人而言,光明磊落,无愧于己心,此乃俭德。
2、唐代刘贞亮提出饮茶十德
“茶有十德”
以茶散闷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这十德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茶功,即第1、2、3、4、7、8六项;二是茶礼,即第5、6两项;三是茶道,即第9、10两项。
3、今人论述茶德、茶礼
程启坤和姚国坤提出的“理、敬、清、融”,
张天福提出的“俭清和静”四字茶礼,
台湾学者范增平提出的“和、俭、静、洁”,
林荆南提出的“美、健、性、伦”,
周渝提出的“正、静、清、圆”等。这些理念,往往亦会被人解释于中国茶道,中国茶艺,中国茶文化等,使其概念不清。
(1)程启坤和姚国坤提出的“理、敬、清、融”茶德精神
“理敬清融”释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坤和研究员姚国坤则主张
中国茶德可用“理、敬、清、融.”
四字来表述:
两人对饮,以茶引言,促进相互理解;和谈商事,以茶待客,以礼相处,理智和气,造成和谈气氛;解决矛盾纠纷,面对一杯茶,以理服人,明理消气,促进和解;写文章、搞创作,以茶理想,益智醒脑,思路敏捷。
敬——“敬者,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
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公平是今日的客来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
清——“清者,廉洁清白,清心健身之意。
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司的廉政之举,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
融——“融者,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之意。
举行茶话会,往往是大家欢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朋友,亲人见面,清茶一杯,交流情感,气氛融洽,有水乳交融之感。
(2)张天福提出“俭清和静”的中国茶礼
张老于1996年提出中国茶礼“俭、清、和、静”
茶尚俭,勤俭朴素。
茶贵清,清正廉明。
茶导和,和衷共济。
茶致静,宁静致远。
“俭清和静”释义:
茶尚俭,勤俭朴素
“精行”可以理解为行为专诚。
“俭德”可以理解为品行端正,不放纵自已。
茶贵清,清正廉明
清字有多种含义。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以为茶可“致清导和”;
苏东坡赞美茶的品格为:“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
品茶是心灵的歇息,是心性的修养,是心情的放松,最讲究的是茶要“清、香、甘、活”,水要“清、轻、甘、洌”;心要清明虚静;境要清幽高雅;器要清洁精美;茶友要有冲淡绝尘之清逸,不污时俗之清高,以及栖神物外之清灵。
在这些基本条件下,古代儒士们还以六艺助茶,添茶道之清新;以茶辅雅事,添茶人之清兴;以茶讽世,显儒士之清傲;以茶会友,表平淡脱俗之清谊。
倡导“清”字,不仅传承了中国茶道美学所追求的以“清”为美的崇高意境,而且希望茶人在浊世红尘中,多一分清醒,多一分清白,多一分清廉。
和既是中国茶道的哲学基础,又是中国茶礼的核心,从哲学上讲中国茶道之“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和太和”。
“保和太和”的意思,是指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太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正道。从礼学的角度讲,“礼之用,和为贵。”儒家讲究待人要和气,家庭要和睦,朋友要和衷共济,国家民族之间要和平。道家提倡“和其光,同其尘”(《老子》第4章),“圣人法天顺地,不拘于俗,不诱于人,故贵在守和。”(《老子》第42章)。佛教对“和”也有精深独到的理解,其最有礼学价值的是“六和敬”精神,即: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在激烈竞争的现实世界中,“和”是社会发展的润滑剂,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合力,是维护国家团结与稳定的法宝。倡导以“和”为核心的中国茶礼,无疑有利于建设一个祥和、文明、温馨的社会生活环境,无疑能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茶致静,宁静致远
茶要静品,心要静笃,老子曾说:“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苏东坡也认为:“神以静舍,心以静充,志以静宁,虑以静明,其静有道。”因为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静可体道人微。在茶礼中以静为四字真言之一,其目的是在宁静中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达到宁静致远。茶文化内涵厚重,博大精深,融汇“三教”,思接千载,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修养、不同人生阅历,不同志趣的人,从不同角度去用几个字来概括茶文化的基本精神,自然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自古文如其人。从张老倡导的“俭清和静”,可以看出他以茶倡廉,以茶为礼,以茶修身养性的高尚人生观和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