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魏书生谈语文教学》有感

分类: 读书畅谈 |
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买下了这本魏书生的书,初衷是想从书中学习这位著名小语专家的语文教学经验,读完后,才发现这本书给我的启示不仅在于语文教学方面,还在于对待人生的态度。
魏书生,在我的眼中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人。他曾是颇有前途的工厂政工干部,却写了一百五十多次的报告,做了一位民办教师;他是中学语文教师,用二十节课教完二百节课的内容,且学生成绩好的出奇;他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学生到他的班上,个个品学兼优;他不是专职的作家,却出了几十本专著;他不是学者,但他的教育思想却被作为教育成果研究和推广了几十年;他事业家庭两不误,家庭和睦,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这一切都透露着不可思议的色彩,但今天,这个神话般的人物却由这本书渐渐走进了我的思想。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他是一个做事有计划的人,他是一个爱钻研的人。
一、人生观。
毫无疑问的,魏书生的人生观是积极的,向上的,是充满理想与热情的。他在《人生的价值:多做实实在在的事》中说道:“人啊!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努力地一件接一件地为人民、为国家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吧!做的事情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不要过多关注报酬。报酬越少,吃得越清淡,穿得越简朴,你的人生价值就越大。临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就能自豪而幸福地宣布:我吃穿比平均值少二分之一,而做的实事比平均值多一点。”这种思想境界是多么得高,我想正是因为魏书生拥有如此高境界的人生追求,才能获得如此的成就与威望。又如在《钻研“比”的学问》中说道:“显然目的不同,比的方法也不同。这些年我注意采用一些积极的比的方法。机遇和差的比。干劲要和足的比。待遇和低的比。生活和过去比。道德和高尚的比。将来和强的比。目前和接近的比。需要和入党时比。除了这些内容充分体现出魏书生老师高尚的人生追求之外,还在人生观这一章节中教育读者要学会尊重别人,善于与人合作,取长补短。尤其是《勤耕不辍,积少成多》和《持之以恒,坚持写日记》这两篇文章给我的启发最重要,很多论文和成果都可以从平时的点滴积累中积少成多,有无到有的,从魏书生老师的经验做法中,我深深领悟到了这一点。
二、育人观与实践。
人们常说,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和“育人”,不错的,但就两者的先后主次而言,教书必须先育人。这不仅是学生的需要,更是社会、国家,甚至是时代的需要。在这一章节里,魏书生老师分别从“育什么样的人”、“育人于讲读课之中”、“育人于写日记之中”、“育人于作文之中”、“育人于课外阅读之中”、“将学生培养成语文学习的主人”、“育人重在培养良好习惯”等几个方面进行的阐述。其中《育人重在培养良好习惯》是最为重要的,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对此我也深有感受。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性格的可塑性,正因为如此,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成为教育之中最核心的部分,正如魏书生说的“必须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因为只有这种能力才是他终生受益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这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教育,让学生朝着“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的目标努力,周而复始,逐渐成为习惯。
三、教学观与实践。
似乎到了这一章节,才真正触及到本书的重点:语文教学。但实际上,语文教学的内涵很广,并不单单是一节课怎么上的问题。在这一章节中,我领略到了魏书生老师在多年的实践摸索中独特教学方法和神奇的效果。
我知道,魏书生老师一年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很少,但是学生的成绩却出奇得好;我知道魏书生从来不改学生的作文,可学生的写作水平却很高,这些不可思议一直困扰着我,看完这一章节,我明白了很多。魏书生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书中写有《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从导语到教师的语速、动作、语言都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魏书生老师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学,他说掌握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一篇文章、一本书、到一门学科,他都钻研了有效的自学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凭自己的能力学会知识,同时还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写作的能力。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充实视野。在评价方式上,魏书生老师大多采用“自留作业,互批作业,自己当自己的考官”的自主评价方式,这些大胆的放手措施,有力地实现了对学生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各项实践能力都增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看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魏书生老师的人格魅力折服了,他的成就来源于自己的“爱”与“钻”,我想每个热衷于自己事业的人,只要肯像魏书生一样“钻”的话,都会有一番作为的!
虹口区红旗小学 施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