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木塔金城镇佛宫寺木塔中华第一塔 |
分类: 晋冀鲁塔 |

应县·1056·金城镇佛宫寺释迦木塔1(Verum供图)
木塔建在四米高台基上,塔高六十七点三一米,底层直径三十点二七米,平面八角。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间使用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复梁式木架。有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三千立方,约二千六百多吨重。

应县·1056·金城镇佛宫寺释迦木塔2
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有木梯,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塔内各层均塑佛像。第一层为释迦牟尼,高十一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四层塑佛和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像。五层塑毗卢舍那如来佛和人大菩萨。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
塔顶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

应县·1056·金城镇佛宫寺释迦木塔3(1983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七宝庄严供图)
应县木塔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重楼形式,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五十四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组合形式,每层都形成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达到最高水平。

应县·1056·金城镇佛宫寺释迦木塔4(1987年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七宝庄严供图)
木塔建成后,历代名人挂匾题联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1406),率军北伐,驻宿应州,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1508)督大军在阳和(山西阳高县)、应州一带击败入塞鞑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官时,题“天下奇观”。塔内现存明、清及民国匾、联五十四块。对联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点检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此外,塔内发现一批辽代文物,辽刻彩印填补了我国印刷史上空白。文物中以经卷为多,有手抄本,有辽代木版印刷本,有经卷长达三十多米,国内罕见。






应县·1056·金城镇佛宫寺释迦木塔10(国保摄)
塔自建成后,历代名人挂匾题联,寓意深刻,笔力遒劲,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率军北伐,驻宿应州,登城玩赏时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督大军在阳和(山西阳高县)、应州一带击败入侵的鞑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官时,题“天下奇观”。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

应县·1056·金城镇佛宫寺释迦木塔11(崇寿寺摄)
【攻略】

应县·1056·金城镇佛宫寺释迦木塔12
山西应县木塔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佛塔。该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塔的底层直径30米,高67.13米,五层六檐,平面为八边形。整个木塔共用了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成为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楼阁式佛塔。由于它牢固的结构,历经900多年,经历多次地震袭击,至今巍然挺立。楼阁式佛塔的特点,一是塔身高大,二是每层之间距离较大,塔身每层有木构的门、窗、枋和斗拱等。塔檐上有檩枋、椽子和飞头等仿木构造。塔内有楼梯可供人们登临楼层远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