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灵塔玉石造型朝阳北塔江河湖海四方客摄 |
分类: 中国的塔 |
北塔位于朝阳市北端,与南塔遥相对峙。现存的砖塔始建于唐代,是在北魏和隋代木塔基础上建造的,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是东北地区年代最早的佛塔,被称为“塞外第一宝塔”。一九八四年重修,一九八八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塔•唐—辽•北塔1(《辽宁寺庙塔窟》一书中朝阳北塔未修缮前的照片,辽塔供图)
北塔为砖筑方型空心十三级密檐式,高三十八点七米。塔基四面各宽二十米、高五米。塔身南面有券门,通塔内,其他三面各筑假门一个。塔身四面共有八塔八碑十二佛。一九八六年在对此塔维修时,在塔基内发现辽代重熙十三年(1044)所修的地宫,尽管早期被盗扰,仍出土瓷器、铜钱、砖刻题记等文物,尤其是立在宫内的八角形四节石经幢,高达五点二六米,满刻经文梵语,雕饰佛家图像,其制作之精,造型之大,为东北地区所仅见。

双塔•唐—辽•北塔2(20世纪30年代满洲邮政出版的明信片,七宝庄严供图)
一九八八年在塔顶第十二层檐中心又发现天宫,为辽代重熙十二年重砌再葬,出土了用金、银、珍珠、玛瑙、琥珀、珊瑚、琉璃“七宝”制成的“七宝塔”佛教文物等多达数百件,其中盛装佛骨舍利的金塔和玛瑙瓶、六角形三层檐鎏金银塔、“七宝”装饰而成的宝盖、晶莹透明的金盖玻璃瓶等尤为珍贵,属稀世瑰宝。大量的砖石题记详细记载了辽代称为延昌寺大塔的维修情况。以北塔为主体建筑的寺院,始建于北魏的思燕佛图,隋代称宝安寺,唐代叫开元寺,辽代改名延昌寺,成为传承金刚界密法的密宗寺院,辽末金初遭兵火之害而一直荒废。几年来在塔基周围进行考古勘探发掘过程中,发现有许多深埋在地下的各时代寺院建筑遗物,而且还有三燕龙城宫殿的建筑构件。此情此景,正合清人《龙城怀古》诗中所描述:“燕宫寂寞生芳草,辽塔凌赠耸碧穷”。北塔对研究佛教艺术和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北塔发现的七宝塔,由水晶、玉石、琥珀、玛瑙、金、琉璃等材料制成,并配以孔雀、葫芦、银龙、金太阳、金月亮、飞天、玉侍、玉雁等饰件。这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一件七宝塔实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