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尾•唐•鼓山扣冰古佛瑞应塔

(2013-07-28 05:35:48)
标签:

易事

文献

曹学佺

鼓山扣冰古佛瑞应塔

囊邮斋

分类: 闽赣粤塔

从福州鼓山般若庵下龙门水库,龙门水库旁有一条羊肠小道往西蜿蜒而去,约一个小时的路程,就来到长坂村的天镜山,在重建的扣冰古佛寺后的山坡上有一个天然古洞——天镜岩洞。

马尾•唐•鼓山扣冰古佛瑞应塔

 马尾•唐•鼓山扣冰古佛瑞应塔1( 囊邮斋摄)


清林枫《榕城考古略》记载:“天镜岩 在般若庵前。岩中有洞,深八丈,广二丈,上通一窍,其圆如镜,天光下瞩,故名。旧有楼倚洞以居,今废。”  明崇祯时,僧知谛始辟楼倚洞而居。明朝将亡,清将入主之时,明代徐熥、谢肇淛、林宏衍、徐(火勃)、曹学佺五贤避居在鼓山天镜岩、白云洞、吸江兰若等处。天镜岩洞因“五贤”而出名,成了今人寻古探幽的好去处。清咸丰年间,由福州诗人、盐商魏杰倡议,在鼓山建五贤祠,魏杰在《建立五贤祠序》中写道:“明祚将尽,诸公避居鼓山天镜岩、白云洞、吸江兰若等处,守节完义,故元贤老人有‘满朝袍笏迎新主,一领袈裟哭旧王’之句,甚可悲也。”

 花岗岩成洞本来就很少见(快安有清娘洞),难得的是,天镜岩洞上有一朝天开的天然圆形窗洞,形如悬空天镜。举目望天空,令人遐想万千,想来这可能就是天镜岩的由来。天镜岩洞是天生的洞穴还是人工开凿而成,从洞内分化的花岗岩石质来看,人工开凿并不困难。由于年代已久无法考证,文献均记载是天然的洞穴。天镜岩洞宽约七、八米,深约二十五米,洞顶圆如镜。洞口的崖顶有一榕树根盘洞壁而下,粗壮的气根成蔓藤状,一直匍伏着到洞口入地,形成气根下粗,上细的奇观。

 天镜岩洞下的牛坑自然村背靠鼓山,前可远眺闽江。当年,沟渠纵横,田野阡陌,一派田园风光。那里山坳里的相思树树林中有一座沉寂了一千多年的扣冰古佛墓,古墓坐北朝南,面向闽江,墓埕范围大概有四、五十平米。扣冰古佛墓之北原有扣冰古佛禅院,在建的福州机场二期高速公路穿越扣冰古佛禅院。现在,禅院迁移到公路上方的天镜山上。令人欣慰的是,扣冰古佛墓因为在高速公路外侧,没有搬迁。

马尾•唐•鼓山扣冰古佛瑞应塔

马尾•唐•鼓山扣冰古佛瑞应塔2( 囊邮斋摄)


扣冰古佛,我省武夷山吴屯村人。生于唐会昌四年(公元844)农历二月初八,俗姓翁,法名藻光。据有关资料记载,其是河西节度使翁承钦之子,古佛生前坚持冬天扣冰而沐。所以,世人又称之“扣冰古佛”。他十三岁依吴屯清潭寺行全为师,先后助师修创清潭寺和兴福寺。唐咸通八年(867)落发受戒,咸通十一年(870)参拜闽侯雪峰寺开山祖师义存。大师曾惊叹:“汝异日当为王候师也!”不久,他又回到武夷山,并主持建瑞岩等寺宇。晚年被闽王王延钧请入王廷,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坐禅讲经。最后,在鼓山涌泉寺圆寂。当年,他曾为武夷山乃至闽北民众祈雨旸,驱瘟疫,御寇贼,做了很多好事,被当地百姓奉为再生父母。至今武夷山一带民众,每年在扣冰古佛诞生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扣冰古佛是曾被五位皇帝六次敕封的高僧,岁月沧桑,物换星移,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存的古墓已不再当年的规模。扣冰古佛墓有过多少次重修,目前记载的资料不详。古墓塔里是否存有舍利子,从常理来推测,墓塔是闽王所修建,安放部分舍利子的可能性应是比较大的。有资料记载:“捧舍利子安放武夷瑞应塔”。不过,盗墓者早就觊觎了,现存的墓四周,包括墓裙等,许多墓石都有被撬的痕迹。

马尾•唐•鼓山扣冰古佛瑞应塔

马尾•唐•鼓山扣冰古佛瑞应塔3


墓塔上有黑色大理石上刻着:“扣冰古佛瑞应之塔”。墓塔塔座为石雕原件,上部四周镶贴着暗红色的瓷砖,顶覆琉璃瓦,这是九十年代修葺时留下的现代建筑材料的痕迹,与古墓极不相称。从有关文字和实物来看,清朝有过二次重修。一次是顺治年间,由鼓山和尚元贤重修。另一次是光绪辛卯年间(1891年)由鼓山住持妙莲领众僧重修,现存的四根石柱是住持妙莲重修时的遗物,前面东边的石柱上刻着“光绪辛卯年菊月毂旦”,西边的石柱上刻着“住山妙莲领大众重修”,个别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遗憾的是,亭顶不复存在。

墓埕周边遗留有一些石雕构件残件。  

目前,由于建高速公路所倾泻的土石方堵塞了高速公路涵洞的外侧通道,进入扣冰古佛墓不是易事。 囊邮斋/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