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塔也称太子塔。在普陀山普济寺前,是舟山现存最古老建筑。建于元朝元统二年(1334),宣让王施钞千锭,为住持孚中建。高九丈六尺,三十二米,四面五层,俱用太湖美石制成。四面各安佛相。旁栏柱端,刻守护天神,狮子莲花,极工巧生动。年久就圮。
普陀·1334·普济寺多宝塔1(清末法国出版的明信片)
民国八年,僧印光、了余、了清,合请无为陈锡周居士性良,倡缘补修。其缺坏处,悉用水泥补之。又全塔外面,均以水泥厚敷之,以期永久不坏。其坚固精致,实不多见。四围缭以垣墙,以为塔院。塔是元代建筑艺术精品,也是浙江省唯一元代石塔。
普济禅寺又叫前寺,坐落在白华山南、灵鹫峰下,是供奉观音的主刹。寺内有大圆通殿、天王殿、藏经楼等。大圆通殿是全寺主殿,人称“活大殿”,供奉着高八点八米的毗卢观音。普济禅寺与法雨禅寺、慧济禅寺并称为普陀山三大禅寺。
普陀·1334·普济寺多宝塔2(新浪博友“蓑笠翁”摄)
普济禅寺前身为不肯去观音院,创建于唐咸通年间,后宋神宗于一零八零年将其改名为“宝陀观音寺”,专供观音菩萨,香火始盛。到南宋嘉定年间,御赐“圆通宝殿”匾额,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后来明初朱元璋实行海禁毁寺,直到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朝廷拨款重建,并赐额敕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使普济寺成为当时江南规模最大的寺院。清康熙年间,遭荷兰殖民侵略者践踏,寺院被劫掠一空。一六八九年海疆平息后,康熙下旨重新修缮、扩大规模,至雍正九年(1731)基本完成,现大部分建筑都是这期间完成的。抗日战争后,寺院萧条败落;“文革”期间佛像尽毁,僧侣被遣散。一九七九年开始全面修复,重筑毗卢观音等佛像和楼阁。
普陀·1334·普济寺多宝塔3(新浪博友“飘逸云龙”摄)
普陀·1334·普济寺多宝塔4(新浪博友“不空来自唐朝”摄)
普陀·1334·普济寺多宝塔5(新浪博友“蛋包饭”摄)

普陀·1334·普济寺多宝塔6(新浪博友“蓑笠翁”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