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阳·北齐—北宋·灵泉寺的塔

(2013-06-08 05:09:06)
标签:

灵泉寺万佛沟塔龛

灵泉寺北齐双塔

灵泉寺唐代东石塔

灵泉寺唐代西石塔

(翌新摄)

分类: 豫鄂湘塔

灵泉寺及石窟群,在安阳市区西南二十五公里的宝山之麓,位于安阳县善应镇南坪村南。这里山青泉碧,谷幽林深。
      灵泉寺原名宝山寺,东魏高僧道凭法师于武定四年(546)创建。隋开皇十一年(591)隋文帝诏寺僧灵裕法师(道凭的弟子)到长安,封为国统僧官,管理全国寺院僧尼;又将宝山寺改为灵泉寺,赐绫锦衣物、绢三百段助营山寺。从此寺名大振。唐时,这里高僧云集,著疏佛经,兴盛之极,为北方佛教圣地,规模宏大,称河朔第一古刹。灵泉寺遗存的基址座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玉皇阁、大佛殿、菩萨殿、千手千眼佛殿。僧房、寮舍连成一片。

安阳·北齐—北宋·灵泉寺的塔

        1—灵泉寺唐代东石塔


       寺中有唐代九级方石塔一对,石塔建于唐开元元年至貞元二十一年(713805)。两塔东西相距八点六米,坐北朝南,系九层叠涩密檐式方形石塔,由基台、基座、塔身、塔檐、塔顶组成。塔身南壁开拱券门,塔身镌佛祖、弟子及神王。东塔通高五点二二米,西塔通高五点五六米。塔身四角呈抛物线形,很是优美。两塔基座上方形束腰须弥座,四壁雕刻不同姿势乐妓,各持笛、笙、鼓、琵琶、箜篌等乐器,正在动情地演奏姿态,是研究古代音乐史的珍贵资料。两塔塔刹及东塔第一层塔檐被毁。西塔塔身东壁有题记。塔基座上建有四面拱形双阶级踏道,室内拱有佛和菩萨像,室外两侧刻有护法天王、力士。是供人参拜的佛塔。 

安阳·北齐—北宋·灵泉寺的塔

2—灵泉寺唐代西石塔(翌新摄)


双石塔建成之后,唐太历六年夏四月,有四位文人到此游览,诗兴大发,是诗于东塔曰《题灵泉寺》:
        竹园无外事,秘殿夕阳生。云起灵峰隐,风来宝铎鸣。焚香流玉户,听鸟度金楹。静心归正法,方此谢尘缨。 高平徐源字太初 
        梵宇栖真所,寥寥世事稀。老僧披面衲,童子学三归。宝刹临香地,星宫隐翠微。谁怜漂泊者,于此遂忘机。 东海徐淮字黄河
        烟景尽寞寞,楼台隐翠屏。猿攀太子树,鸟听法王经。悟理心无著,求缘塔有灵。迴本犹未远,日暮数峰青。 广平程序字土伦
        物外经行处,远峰断复连。散花飞讲席,轻翠淡炉烟。稽首求真偈,观空息众缘。有时闻法鼓,应是会诸天。 高平徐泳字太和
        四首律诗,语意玄妙,生动描绘出唐代灵泉寺雄伟壮丽之蓝图,也为古石塔增添深奥文学色彩。西塔刻有唐咸通年间安阳县令郑儅及丞尉禹璜等人数次游览灵泉寺的题记,具有很高史料价值。

安阳·北齐—北宋·灵泉寺的塔

3—灵泉寺唐代石塔塔心室雕刻(翌新摄)


灵泉寺西侧山坡上有北齐双塔,建于北齐河清二年(563)。双塔西并列南向,相距三点二米,单层方形石塔,由塔基、塔身、塔顶组成,型制较小。西塔通高二点二二米,东塔通高二点一四米。乃道凭法师的烧身塔,上刻宝山寺大论师道凭法师烧身塔塔铭和大齐河清二年三月十七日的题记。道凭法师为东魏和北齐两代著名高僧,唐代道宣《续高僧传》有载。双塔是目前国內发现最早的亭阁式双石墓塔。

安阳·北齐—北宋·灵泉寺的塔

4—灵泉寺北齐双塔


由寺院向东西方向延伸的宝山沟,即万佛沟,现存石窟二座,塔(殿宇)龛二百四十五个,佛、僧雕像数百尊,高僧铭记百余篇。位于寺东的大留圣窟,由道凭法师凿造。窟内镌汉白玉石佛3尊,躯体雄浑高大,雕琢光洁柔美,可惜头被窃去。位于寺西的大住圣窟,隋开皇九年(589)开凿。窟门雕迦毗罗和那罗延神王,身躯魁伟,顶盔贯甲,手持剑叉法器,脚踏牛羊,威然挺立。窟外的墙壁上遍凿佛龛及雕佛刻经。窟内雕镌释迦、弥勒等佛像近百尊。窟顶呈宝相莲花藻井,周围环绕凌空飞舞的飞天,为沉寂的洞窟增添了无限情趣。以两窟为中心,从东到西千米有余,浅龛造像密布山崖,刻于南北朝至北宋时期,历时六百余年。灵泉寺万佛沟按年代编排,可看出塔式的沿革,可谓宝山塔林,堪称全国最大的高浮雕塔林,是研究古代建筑史、石刻艺术史、佛教史的珍贵文物。灵泉寺石窟一九九六年被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阳·北齐—北宋·灵泉寺的塔
           5—灵泉寺万佛沟塔龛1


安阳·北齐—北宋·灵泉寺的塔
    6—灵泉寺万佛沟塔龛2

安阳·北齐—北宋·灵泉寺的塔
    7—灵泉寺万佛沟塔龛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